导读:谁之砒霜,谁之膏腴?

一体化是本轮光伏周期的主要特征之一。关于光伏一体化与专业化的争吵不断,不同企业也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光伏的十字路口,对于二三线企业来说,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选择。

双良走向了专业化道路,弘元走向了超一体化道路,两者同样是硅片新势力,但结局已然不同。

01 

双良

仍在坚守专业化道路

双良节能2023年全年硅片出货44.6GW,同比增长185%;2024年H1笔者未查询到出货情况,根据营收测算大致为29GW左右,同比增长仍然显著,并外销超过隆基绿能的22GW。

双良节能在光伏领域的布局为:多晶硅还原炉、硅片及少量组件。布局十分有意思。

双良节能的供应商为通威、大全和新特,下游客户为通威、阿特斯、天合等。

双良节能采购通威的硅料,进行硅片生产,通威再采购双良的硅片进行电池生产,双良也许再采购通威的电池,进行少量组件生产。

这种合作共赢的局面,则是一体化龙头企业通威和天合等“极度赞赏”的模式。

双良依靠,在专业化道路的秉持,从而取得了下游客户的“信任”,并因此扩大了“市占率”。

02

弘元

超一体化失去了什么

弘元在拓展硅片领域,成为新势力的龙头之后,竟然大举拓展工业硅、硅料、电池及组件,实现了“超一体化”。

随之而来的是:

2023年弘元绿能硅片出货29GW,同比下降7%,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其硅片市占率仍将下滑。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发展了硅料业务,通威这些客户就不会采购你的硅片;你发展电池业务,同样通威等其他电池厂商也不会优先采购你的硅片;你发展组件业务,组件企业也不会优先采购你的产品。如此而已。

同样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弘元绿能身上,也包括行业巨头隆基绿能及电池厂商爱旭股份等等。

03

专业化保饭碗

专业化道路是目前保住二三线企业“饭碗”的唯一途径。

在光伏内卷加剧及周期要比过往更长背景下,如果一体化,则“饭碗”不保,丢失份额。

所以此前TCL中环的管理团队才有了“谨慎一体化”的“深思熟虑”,也造就了TCL中环市占率持续的提升。此外,这一范本,也包括了尚未上市的高景太阳能。

所以笔者发出了感慨:

弘元绿能的生不逢时。

04

专业化是康庄大道?

专业化企业之所以仍受到“客户追捧”,是因为受到光伏企业战略合纵之道的影响,本质原因是光伏巨头的相互牵制所致。

单专业化是康庄大道吗?

显然不是。

目前在全行业面临困境之际。天合光能的“弹性一体化”取得了光伏一体化巨头的“成功”,因为其含硅料较低所致。晶科能源也发出感慨,自己制造硅片不如部分外采。通威股份实质上也已暂缓硅片环节的扩张。

原因只是一个,这个行业过度内卷,而让这些巨头短期放下了扩张之路。

但,光伏垂直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不容任何人阻挡。未来光伏周期一旦好转,龙头企业必将加快自身垂直一体化的步伐。

所以,坚守专业化的道路,是暂时获得超额市场之举,并非长远之计。

但如果提前一体化,则可能加快“猝死”。

这就是,二三线企业的,难处与痛处。

而且这些专业化企业只有继续维持“亏损”局面,才能获得“市场”。这种尴尬的情况,难以自抑。

05

谁之膏腴,谁之砒霜

弘元绿能的囧境,跃然纸上。

虽然其有息负债仍低,超一体化产能整体可控。

双良洁能,其历史转型道路上最大的一次危机,跃然纸上。

虽然凭借专业化和“见缝插针”的布局,但其资产负债表的紧绷及专业化硅片的商业模式弊端,将是“双良节能”数次创业成功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你之膏腴,我之砒霜。

未来,谁还能说,这个行业的门槛很低?

光伏的十字路口,这些新势力,如何是好?

今天抛砖引玉,后期再行分解。

祝福大家国庆快乐,祖国国运绵长!

近期精彩内容回顾:

七大佬的“合奏”,也唱不出中国光伏的悲悯

即将奇点爆发?光伏,远没有如此悲观!

如何收场:谁还在为光伏内卷疯狂输血?

TOPCON电池组件即将迎来至暗时刻:曙光还是泥潭?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