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自己对这波行情的想法,首先呢,我们这是政策市,我们的市场是为了XX服务的,有能力的就在里面喝点汤,要顺应XX,你看养老啊,社保啊,有亏的吗?那么在这波行情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呢?外资离场,外媒不看好我们市场,某队在阶梯性买入ETF,以权重ETF为主,末位配备小盘ETF,房地产相关政策出台,最后引爆市场,现在基本是一种名牌,告诉我们就是和15年一样,但就是打名牌,也是让大家资产转移,节前周末不就已经有媒体发布存款的利息都不要了,也要提前取出嘛,所以一切都是摆明了的,要让流动性活起来,另外就是地产行业也需要反弹,跌了这么久都没反弹,没反弹不是要直接砸死人啊,所以反弹一下,再跌的话最多也就摔伤而已。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次的行情是有一定持续性的,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包括但不限于,不会选股,不能盯盘,不太懂金融,在市场里摸爬滚打时间少于5年的,一直在市场,但没怎么赚钱的,那么也别羡慕羡慕别人赚钱,买指数型ETF,跟着喝点汤就好了。说个简单的例子,拿做期权来说,我做期权卖方,我就只会卖出看跌的合约,翻译一下就是指数不跌破某个位置的合约,比如上证50在12月底价格在2200上方,赚取的就是时间价值,稳健一点的话,平均一个月收益是4%(只是说风险小,但不是说没风险,看错了一样会亏),我在9月份开的12月卖方合约,到期如果在2200上方可以获得12%的的收益,我原来是打算12月到期拿到这样的利润的,但涨太厉害,我就先获利10%直接离场了,因为卖方收益是有限的。同样的资金,如果去开12月看涨的合约,至少也是翻100多倍的利润,因为这种行情10年来都是没有的,涨太快,我想说的是,这笔钱,计划就只是赚我认为的相对稳定的收益,跑赢普通理财就好,所以不能和那些赚大钱的去做比较,只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也不要去幻想未来股市涨到6000点,我能赚多少多少,没有必要,市场千变万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这波用金融市场带动流动性,让一些人回本,或者让一些人赚钱之后呢?先不谈15年那样见顶之后有多少人亏钱的问题,先想想假设这波行情真的持续了1年,你赚钱了,并且,你还止盈了,落袋为安了,这钱用来干啥?如果本金少,其实也干不了啥,或许改善了下生活,或许又回到了银行,赚的相对对多一点的呢?好比我之前同事,他买了辆宝马。再多一点的呢?是否可以考虑改善下住房?小换大?不是学区的为了孩子换学区?无论怎么样,钱多了,自然消费也就带动起来了,当然,不排除还有很多会继续留在市场里面,但总体来看,总归是流动性大起来了,不会像现在这样储蓄资金逐年递增。最终大头,我觉得还是会回归房地产,到时候一定还有相关政策来过度,总体就是为了让地产这个庞然大物慢慢的退出支柱性行业的地位。房价什么时候是合理的(不是只所有地区),我的愚见是,在一个城市,至少出现租金抵贷的情况,也就是类似于09~12年,不同地区可能有差异,都出现过这个时期,也不用细致比较,就用1室1厨1卫的单间,什么时候出租租金和贷款后的月供几乎持平,就是房价最合理的时候,如果这波地产不反弹,持续下跌,跌到上面我说的,自然就会有人考虑到底是租房还是买房,这是市场自己的选择,所以地产也不会疯狂跌,跌到这种位置,自然就止跌了,稍微带动还会上涨,租金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
地产的反弹周期怎么也要按年算吧,毕竟这个交易市场的周期性比较长,看看能不能有个3年左右的反弹周期,那时候刚需的除外,如果有多余的,我个人是会离场的,有很多精明的,在19年开盘秒空的盛况的时候就在卖出自己的房子了,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很多地方跌幅都有50%了吧,这就是你拿着不动,就少了50%的价值,更猛的把自己刚需房子都卖了,然后租房,现在再买回来,这一来一回可能都抵消了他几十年的奋斗。。房产经济我不一定看对,但我自己的话,如果房价又上涨了,不是刚需的我是会离场的,我也觉得XX这次对股市的行为,是在潜在的救楼市,法拍都那么多了,再不济一下,真会砸死很多人。。
别的就慢慢看了,这波启动这么快,节后看看调整的形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很多大V都有观点,随便看看就好了,我只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多年以后翻来看看。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