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漫漫长河中,我们常常渴望去探寻新的体验与挑战,尝试各种不一样的事物和行为。因为时常对价值观的深度感到迷茫,所以总在寻觅下一个突破点。但我始终清楚,酒店里 50 元的矿泉水与超市 2 元的矿泉水本质上并无区别,并非自身价值有如此大的差异,而是环境赋予了它不同的价值。所以,千万别飘,毕竟我们是人,那些鼻孔朝天的人是最为愚蠢的。
一、摆摊之始:心中的迷茫
日子如溪水般缓缓流淌,近来清闲无事,心中竟突然涌起摆摊的念头。仔细回想,距离上一次摆摊已过去了很久了,那还是大学时期,因炒股亏损,无奈之下才选择去摆摊,转眼间,十几年的时光悄然逝去。
我一直期望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就像那绿皮火车,十来年未曾乘坐过绿皮火车,去年从深圳前往长沙时,选择了它。那长达八个多小时的旅程,令人印象深刻。那座椅让人极为难受,腰部仿佛凹了进去,脖子却又突兀地伸出来,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然而,在这火车上,那些横七竖八躺着休息的学生,以及背着大包小包的年长务工人员,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或许是因为经济实惠,又或许是因为买不到高铁票,他们才选择了绿皮火车。他们的脸上或许有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期待与憧憬。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踏上这列火车,奔赴不同的目的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我仿佛能感受到生活的厚重与真实。他们的存在,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生活或许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就如同那并不舒适的绿皮火车座椅,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些平凡的人和事中找到温暖与希望。
二、摆摊启动:选品的对比
首先考虑场地,小县城是熟人社会,人们习惯议价,所以选品至关重要,不然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白忙活。
起初,我将目光投向蔬菜。市面上的蔬菜价格通常在 3 到 5 块钱一扎。经过观察,我发现菜农一个早上可能也就只能卖出十来捆。仔细盘算,利润微薄得让人失望。以一百元的成本进货,利润仅为 30%,即 30 元。而且大多数顾客买菜往往只买一个单品一扎,由于产品属性,购买力实在不强。这样的结果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选品,显然,蔬菜并非理想的摆摊之选。
接着,我开始考虑其他经济作物。玉米、橘子和百香果进入了我的视线。玉米的大部分购买量在 3 到 5 斤左右,一斤的成本价为 2.5 元,售卖价为 4 元。如此算来,从一个人的购买中至少可以赚 4.5 元。假设以实际 100 斤在社区售卖,只要 20 个左右客流就可以售完。除去剥皮的损耗,设损耗率为 x(0实际可售重量为 100×(1 - x)斤,那么利润为[4 - 2.5]×100×(1 - x)元。当损耗较小时,利润可接近 100 元左右。
橘子的进货价大概是 2.5 元,售卖价在 3 到 3.5 元。设一个早上的销量为 y 斤,利润为(3 - 2.5)y 到(3.5 - 2.5)y 元,即 0.5y 到 y 元。橘子的属性使得销量难以判断,个人买得少也就几斤,买得多可以要五六十斤。若销量少的时候为 50 斤,利润为 25 元;多的时候可以卖 300 斤左右,利润为 150 元。考虑到大部分人购买量在 30 斤左右,且有人可能会购买一百多斤,其利润空间有一定弹性,但不好预判,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黄金百香果,收购价 9 元大果,售卖价在 12 元。个人购买普遍在 5 - 10 斤左右,100 斤的客流只需要 15 个左右就可以售完。设卖出重量为 z 斤,利润为(12 - 9)z = 3z 元。预计卖出一百斤,除去后面的损耗折算和议价等因素,设综合影响系数为 k(0实际利润为 3×100×k 元。当 k 接近 0.6 时,一百斤可赚 180 元左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计算,我最终选择了百香果这个单品。然而,我并没有选择大果,因为大果的进货收购价是 9 元,整体利润相对死板,且没有价格对比和产品选择性,会狭隘顾客的视觉效果。我决定进统果(有大有小),山上采摘进货价 7.5 元,可以分类大小。拿货两百斤,分出特大果 100 斤卖 12 元,大果 60 斤卖 10 元,其它小果卖 6 元。这样一来,利润空间就更加灵活了。
1. 先计算进货成本为 7.5 元统果的利润:
- 总成本:200×7.5 = 1500 元。
- 特大果销售额:100×12 = 1200 元。
- 大果销售额:60×10 = 600 元。
- 其它果销售额:40×6 = 240 元。
- 总销售额为:1200 + 600 + 240 = 2040 元。
- 利润 = 总销售额 - 总成本 = 2040 - 1500 = 540 元。
2. 再计算进货成本为 9 元大果的利润:
- 总成本:200×9 = 1800 元。
- 假设全部按大果卖,售价为 12 元(这里为了方便对比,假设都按较高售价 12 元计算)。
- 总销售额:200×12 = 2400 元。
- 利润 = 总销售额 - 总成本 = 2400 - 1800 = 600 元。
三、摆摊策略:周转与议价
确定了摆摊的商品后,我开始思考摆摊的策略。首先考虑的是周转性和效率。我深知,在摆摊的过程中,快速成交非常重要。当别人议价的时候,我不能咬死一个价格,而要考虑顾客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议价的成就感。
顾客的议价往往是以少五毛钱或者少两块钱作为成交。虽然这样会少赚一些,但是快速的成交可以提升信心,增加成交性的磁场,同时也降低了时间成本。毕竟,快速售卖掉商品,才能让资金更快地周转起来。
为了计算因为议价流失而没有成交的情况,我进行了一番分析。设顾客提出的议价价格为 p,商品原价为 q,当(q - p)/q 超过一定比例时,顾客可能会放弃购买。而这个比例会因商品的不同和顾客的心理预期而有所变化。通过观察和经验总结,我发现对于百香果来说,当议价幅度小于过 10%时,成交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议价幅度>10%,成交性就会 100%!
在摆摊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卖到最后剩下一点的时候,是最难卖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会采取一些促销策略。比如对顾客说:“你全拿,不要挑了,我便宜两三元一斤给到你!”这样的策略往往能够吸引一些顾客,让我尽快清空库存。
四、摆摊日常:热闹的场景
清晨的阳光洒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上,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选择的是一个小区外面城管划好可以摆摊的地方。早上六点半出发,没想到一大早过去就没有了摊位,幸好一个年轻小姑娘和一位阿姨给我挤出了一点位置。我的摊位左边,是一位六十来岁的卖菜阿姨,右边是一位二十多岁卖红薯的小姑娘。阿姨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有七八扎嫩绿的青菜、五六斤红彤彤的西红柿、十来扎长长的豆角,总价值应该在八十来块钱吧。
阿姨告诉我,这些菜都是她自己种的。老人家睡眠质量非常差,晚上八点多睡了,每天凌晨一点多就起床,去菜园摘菜,然后洗菜、扎菜。搞完这些就已经凌晨四点多了,接着她挑着菜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这卖菜的地方。她说凌晨五点的时候,这里已经很多卖菜的人占个摊位,因为这个时候陆陆续续就会有人来买菜了。从早上一直卖到上午十点钟,她可以卖个 60 多块钱。而且这些都是她自己种的菜,所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右边的小姑娘因为要在家照顾小孩,老公动手打她,她弟拿着“杀猪棍”就把她老公划了。偶尔早上卖点菜补贴家用,平时她自己在网上卖农产品,一个月也能挣个五六千块钱。这个红薯是妈种的,种了近一千斤,2.5 元一斤的红薯大家还是觉得贵。
在这个美好的场景中,我看到了一个温馨的画面。一位大叔走到卖菜阿姨的身边,轻轻地为她拨弄头发上的脏东西。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眼神中却充满了娇羞与幸福。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五、摆摊感悟:生活的模样
因为选择大于努力,我的百香果摊位在这一条街可谓是最亮眼的。后面根据边际递减原则,我肯定不会在人少的时候处理水果。我采用的策略是,7 点到 8 点半按照正常价议价,能卖就卖;8 点半到 9 点半,在还有点客流的情况下进行甩卖。做生意最忌讳的是把不好的东西进行低价处理,在边际递减的时间去等候是浪费时间。全部卖完后总共算下来是挣了445元,29%的利润算是很不错的战绩!
、定义变量
设早上7点的初始人流量为P0,随着时间推移,人流量呈递减趋势。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假设为一小时),人流量的递减比例为r(0<r<1).
设初始成交率为Co,随着时间推移和人流量的减少,成交率也可能发生变化。
设完成一次交易所需的平均时间为T。
计算时间跟人流的变化
7点时人流量为Po。
8点时人流量变为P1=Po(1一r)。
9点时人流量变为P2=P1(1一r)
通过这次摆摊,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每天早起出摊,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为了几毛钱的利润费尽口舌。我也看到了生活的多样性,有像卖菜阿姨那样辛勤劳作只为挣几十块钱的,也有像卖红薯的小姑娘努力寻找各种赚钱途径的。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思考问题的多思维能力,提升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摆摊是基层人民的生活,但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温暖。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们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身影,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但底层又如何?是人就不分贵贱!
生活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而摆摊则是这场冒险中的一个精彩篇章。在这个小小的摊位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百态,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我相信,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艰难,只要我保持着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