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殡葬,很多人的答案,大概是死亡、离别,甚至是阴冷和晦气。但在福寿园眼里,墓园可以是公园,是景点。告别,也可以很美丽。

昨天,我在《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里,说过这么一句话:社会变老,怎么办?给老人尊严。

怎么给?不光是生前有尊严,去世之后也要有。让每个人人生的最后一天,都被永远铭记。所以,我也向大家分享了一家有点“不一样”的企业:福寿园(01448)。

说起殡葬,很多人的答案,大概是死亡、离别,甚至是阴冷和晦气。但在福寿园眼里,墓园可以是公园,是景点。告别,也可以很美丽。

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我的年度演讲,现场讲了6-7万字左右。但我闭关一个月的逐字稿,写了近10万字(不含标点符号)。所以,还有不少演讲时没展开的话题,没聊尽兴的话题,可以展开。而今天,我想展开和你聊聊,福寿园这家有点“不一样”的企业。让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

一、墓园,一定要阴森森的吗?

请问,提到“墓园”,你会想到什么?

花岗岩墓碑,紧凑但有序地排列在一起。阴刻在上边的碑文,沉静、冰冷。高大的松柏,从山顶一直延展到山脚,遮天蔽日。很符合传统文化里,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幽暗、深邃、肃穆。

可墓园,就一定要阴森森的吗?福寿园不这么想。

有别于大多数人对于墓园的印象,它的园区内,多是低矮的灌木,和色彩浓艳的鲜花。有草坪、有雕塑,还有园林。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洒下,澄澈,艳丽——这简直就像一个公园。

图片

图片

(上海青浦福寿园)

怎么想到这样来规划一座墓园呢?这,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1996年,福寿园刚刚成立两年。可环顾四周,当时上海的殡葬行业,已经有了40家公墓。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情,提供一样的产品,做一样的服务。

想要做得更好,必须和他们“不一样”。

那怎么搞?福寿园决定,四处去考察考察。于是,创始团队先花了3个月,跑遍了全国的大型公墓,又出了国,去到了欧美、澳洲、日本。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这一去,他们吃了一惊。原来在国外的很多墓园,殡葬祭祀,只是一部分功能。更多的墓园,变成了人文景观,变成了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在当地还很热门。

在这里,“墓地”似乎褪去了象征着死亡的恐怖,而变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由此,福寿园深受鼓舞。原来,墓园其实能够承担更多功能。比如,景点。比如,历史人文教育。又比如,生死教育。远远不止殡葬。

想清楚这一点,福寿园回国后,就开始改变。他们给自己定下来的第一个方向,就是“把墓园变公园”。雕塑、草坪、小桥流水,都被他们搬到了自己的园区之中。

生活是美好的,死亡,也同样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但想践行这个理念,明净艳丽的园区,可能只是一个基础。

二、闺蜜,老兵,和婚纱照

请问,如果看到下面的照片,你会认为这是什么场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落葬仪式现场,图片来自福寿园)

户外,帐篷,鲜花,绿植。

乍一看,可能有不少人,会误以为这是婚礼、生日聚会的现场,甚至是闺蜜聚会。

这次活动,虽然的确是闺蜜们策划的,但是主题并非婚礼,也不是庆生,而是葬礼。

有这么三位好姐妹,关系一直特别好。但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有一个姐妹,因病去世。

闺蜜们就找到了福寿园,策划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她喜欢露营,主题就是露营。入口处被鲜花装点的牌子上,是逝者自己写下的一句话:追光的人,自己也会万丈光芒。

原来,告别也可以变得这么美丽。

河南福寿园总经理陈振楠,又举了一个例子。在河南信阳,有一位老司令员。在1940年,他就参加了革命,戎马一生,前前后后,经历了15场重大战役。那么他的葬礼,该如何安排?

陈振楠说,葬礼是人一生的最后一天。在葬礼上,应该把他的一生的经历,再重走一遍。

怎么重走呢?司令员的家属,花了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他曾经奋战过、奉献过的地方,带回了当地的故土。在落葬仪式上,由来自各个地方的战友和亲人,把这些故土洒到了灵盒上。

图片

(落葬仪式现场,图片来自福寿园)

过程中,又请来两位解放军战士,吹响了熄灯号。熄灯号和起床号,是军人最熟悉的号声。它们区分了日夜,划开了军人的生活状态。起床号一响,整装待发,准备战斗。熄灯号一响,颤音悠长,伴人入眠。

图片

(落葬仪式现场,图片来自福寿园)

而今天这场落葬仪式,就是这位老战士一生中的最后一天。号声一响,葬礼全场的战友、部下和亲友,都潸然泪下。今天这盛世,真的如您所愿。现在,您可以好好休息了。

或许,葬礼不仅仅是一生中的一天,更是一天中的一生。

而这位老司令员的精神,也以另一种形式,深深地感染和教育后来者。陈振楠给我们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是前来墓园参观的少先队员。走到老司令员的墓前后,他们先是好奇,然后被感染,自发地开始阅读起了他的战斗经历和荣誉功勋。

墓碑,老战士。红领巾,一群孩子。这一刻,精神的传承,突然有了画面。

同样让我感到特别触动的,还有一对新人纪念自己爷爷奶奶的方式。他们,选择在上海福寿园拍摄婚纱照。为什么要选择在墓园拍摄婚纱照?老人家去世的时候,他们还在读书,没能让爷爷奶奶见证自己成家立业,特别遗憾。于是,他选择在爷爷奶奶安眠的墓园里,拍摄婚纱照,希望在天堂的爷爷奶奶见证他的幸福。

图片

(图片来自福寿园)

原来,对逝者的思念和纪念,也可以如此幸福。

陈振楠说,殡葬业,其实是生命服务业。所有老龄化的终点,都是一捧尘土。让生者得到安慰,让逝者得到尊严,才是我们殡葬工作的真正意义。之前,提到告别,追思,你会想到什么?黑白。沉默。悲伤。哀悼。

但在福寿园,我看到了不一样。告别,其实也可以变得美丽,就像闺蜜策划的,被五颜六色鲜花拥簇的告别仪式。而溢满悲伤的追思,也可以更轻,更长,以纪念的方式,留在更多人温暖的笑容里,留在给下一辈的传承和教育之中。

图片

(上海青浦福寿园)

三、要做的,还有很多……

死亡,并非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连接。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情绪,需要被承载。

那么,如何更好地承载人们的心理需求,回应他们的情绪?

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礼济学院执行院长邬亦波说:把“记号”做美,把“记载”做厚,把“纪念”做长。留记号,把象征生命的记号做美;留记载,把生命故事的记载做厚;留纪念,把生命精神的纪念做长。

图片

(图片来自福寿园)

记号,记载,纪念。这三者,其实是福寿园对于殡葬和墓地,所承载功能的理解。记号,就是一块墓碑,一个雕塑,证明这人来过。记载,就是一段生平的记录,做了什么事。纪念,就是后人一次次的祭祀行为。

那么,怎么把它们做美,做厚,做长呢?邬亦波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

在上海福寿园某个纪念碑下,就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一双正在做手术的手模。可以看到,因为长年累月做手术,开刀、缝合、用手术钳和手术刀,手的关节已经严重变形,尤其是右手的食指第一节。而这双手,就属于97岁才退休,一生做了1.6万例手术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很多同事曾经问过他:这么大瘤子,人家不敢做,你做?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可他满不在乎:名誉算什么?我不就是一个吴孟超吗?他还说:如果有一天我真倒下了,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图片

(图片来自福寿园)

又比如,上边提到的老司令员。他的墓碑形象,是一面红旗,放在泰山浮雕上。象征着军人的责任,重于泰山。旁边的盖板上,又雕刻着他一生最有代表的7枚军功章。

图片

(图片来自福寿园)

而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记载,也有了更多做厚的可能性。

比如,收集逝者的照片、音频视频资料,做成传记,做成微电影,尽量还原本人的真实经历。这样,所有来参观的后辈和家属,就能够用扫码的方式,更深刻地了解他本人。

比如,把葬礼进行直播。郑州有一位小姑娘,是脑瘤患者,捐献了自己的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和一个肝脏。她特别爱画画,墓碑的形状,就是一个画盘。葬礼当天,一个小时之内,直播的观看人数就达到了10万+,很多人看完,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又比如,使用AI还原形象和声音。

图片

(图片来自福寿园)

在吴孟超院士的追思会上,他的AI声音,就向学生提出了问题:“现在学科上有什么好消息吗?”“护士们的待遇有没有提高?”吴院士去世前,很多同事和学生都没来得及和他告别。这种告别方式,弥补了很多人的遗憾。

在记号和记载有了变化之后,纪念也就随之变得更轻,更长。

之前想要纪念,只能到墓园扫墓,或者看看老照片。而现在,有了纪录片,AI形象这样的载体,纪念也就从一个隆重的仪式,变成了生活的日常。如果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建议你也去墓园里走一走,看看前人留下的记号,记载。河南福寿园的刘悦说,遇到什么不如意,看着这些墓志铭,突然就会顿悟一下,觉得很多事就想通了。

比如,河南籍的教育家王广亚老师的墓志铭,是:失败反省自己,成功感谢他人。河南籍着名作家柏杨,是: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还有一位瑞士籍老人汉斯的墓志铭:You look after me,I look after you。这个墓志铭的背后,是郑州留学生照顾洋老汉14年的动人故事……

当一句朴实的话背后,有一个逝去的人时,这句话就显得分外厚重。

四、最后的话

村上春树曾在《挪威的森林》里写道: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与之永存。

当个体化、老龄化、少子化的潮流先后袭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思考起“死亡”来。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一直很含蓄。一句我爱你,很多夫妻、亲子之间,可能好几年也不说一句。一句谢谢你,在朋友同事之间,可能直到离职,直到永别,也没能说出口。

但没人能否认,这份感情确实存在。而越是含蓄,当人们面对死亡,面对离别时,迸发出来的情感需求,就越是强烈,越需要有东西来承载。比如,一个美丽的记号,一份厚厚的记载,一段长长的纪念。

但或许,一切本应更早发生。在死亡还没有把你们隔开之前。无论如何,和福寿园聊完之后,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儿悟了。但具体悟到了什么,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又或许,真的像那句话所说的: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生死之外,都是擦伤。总有很多人,在追求很多东西。可是很少有人想过,当自己的生命真的所剩无几时,眼前的这些目标,方向和利益,还有没有那么重要。

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祝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不留遗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