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定于11.4-11.8召开,去年10月24日闭幕的人大常委会决定提高赤字率、增发1万亿国债,但10月13日的委员长会议并未公告有关议程。关于年内财政政策的动向,仍然需要等到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闭幕才能揭晓最终的答案。
关于化债:市场高度关注财政增量政策渐次清晰。按照蓝佛安部长10月12日有关化债的表述,工具:1)新增:每年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规模化债,2024年3.9万亿中用于化债的为8000亿,再加4000亿结存限额。预计未来三年每年新增专项债化债额度将维持在这一水平至上;2)隐性债务置换: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机构认为:a)一次性隐债置换仍为地方政府债务,而非国债或特别国债;b)隐债置换,还剩多少?按照财政部的口径,截止2023年末,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c)新一轮化债规模多少?我们预计一次性增加的用于隐债置换的规模将在6万亿左右。综合两项工具,2025-2027未来三年用于地方政府化债的规模或在8-9万亿左右。除化债之外,关注今年四季度会否有增量财政工具如1万亿特别国债发行。
如何看地方化债及建筑企业应收账款清欠?会议要点:1、目前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约为45万亿,隐性债务估计不低于60万亿。化债名单“331”由省级政府确认并报送国务院,化债方法包括调整还本计划和展期处理,要求贷款重组后每年至少还贷款本金的10%。地方政府不能用财政资金兜底或担保。隐性债务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和棚改贷款,实施主体多为央企、省属国企。财政部将通过增加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的界定较模糊,主要依托财政部的隐债系统。在偿还顺序上,地方政府一般优先偿还欠款时间较长的债务。对于PPP项目,地方政府往往拖欠付费,导致央企或上市公司垫资以避免项目逾期。银行在化债中会优先处理此类影响征信的债务。2、化债方案由地方政府主导,银行根据内部政策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支持。化债方案需经过国务院审批,银行在地方政府主导下落实。银行在化债中需与地方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协调,确保化债方案的执行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化债方案中的债务利率普遍重新定价,以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债务展期根据项目类型和偿债覆盖率确定,展期一般不超过3年,需确保项目收益与还款能力匹配。3、财政部和国资委多次沟通,试图解决中央建筑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债务问题。虽然有传闻中央可能会出资支持地方化债,但平台公司的债务不被直接认定为政府债务,因此财政化债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的还是政府本身的债务。地方政府尝试通过转让闲置土地、调整地块规划等方式化解债务,或者在市政建设中优先与欠款公司合作,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缓解债务压力。4、中央的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坏账率在央企中较高,国资委对其进行“一利五率”的考核,并制定了“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的政策。央企的隐性负债,存在将负债和利润分别放在集团层面和股份公司层面的情况,以优化上市公司报表,这部分差额汇总起来大约有1000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