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垫资能应收回款多少?
《承包43个县,垫资50亿,屋顶光伏“扶贫之路”,如今却被清光家底》
2014年,中利集团创始人王柏兴,响应国家“光伏扶贫”的号召。
他整合旗下资源踏上了,精准扶贫之路!
他在这条道路上投入了巨大热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仅2017年一年,他就大手一挥承包了43个贫困县,垫资50个亿,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开发。
中利集团一举成了业内的“光伏先锋”,王柏兴也收获了诸多光环和赞誉,甚至还得到了央视的力捧。
然而就在时,政策风向却突然骤变,王柏兴一手打造的商业集团,几乎被清光了家底.....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柏兴是江苏常州人,出生于1956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
跟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那段特殊时期,见证了国家从积弱走向繁盛的艰辛历程。
贫穷的生活,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身上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
1988年,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早期红利,怀揣5000元下海创业,承包了一个家庭作坊式小工厂。
从最初的阻燃耐火软电缆,开始起步涉足工商业。
从这方面来说,王柏兴也是个很有前瞻眼光、创新发展和经营能力的人。
企业最初以单一产品求生存,他稳住阵脚之后就开始扩张,逐渐涉足特种电缆及光缆等领域。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王柏兴的产业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于2009年在深交所完成了上市。
他一手打造了闻名江苏的,民营企业中利科技集团!
但这个时候,中利集团的收入还比较单一,虽然涉足的产业不少,有房地产、汽车材料、广告传媒、投资管理等内容。
但最主要的支柱性产业,主要还是电缆和光缆。
直到2011年,美国联合欧盟合力打压中企的发展,对中国光伏产业启动了“双反”调查。
这彻底打乱了,有序发展的国际市场。
这件事对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厂商,都有了转型的念头。
这种情况在业内被称为“产业洗牌”,有退出转型的,自然就有新加入的后备力量。
而王柏兴认为,光伏是新能源领域必不可少的主要发展项目,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于是,他就抓住了这个发展机遇,斥资近5个亿收购了,江苏腾辉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也就是后来的“腾晖光伏”,从而正式进军光伏产业!
进入光伏产业之后,王柏兴制定了企业发展的经营方针,把销售光伏组件变成了一个副业。
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光伏电站的建设上面。
这一结构性的调整,给中利集团带来了巨大利益,也坚定了王柏兴进军光伏产业的信心。
仅2012年,腾晖光伏就在西部投建光伏电站的过程中,实现了2.36亿元的净利润,成了中利集团的第一大营收来源。
初战告捷之后,王柏兴信心满满地加大了,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力度。
2014年,他响应国家的号召,把光伏电站发展项目,引入到了“光伏扶贫”的工程当中。
实际上早在一年多前,他就把光伏电站的发展项目的,更新迭代提上了日程,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成熟的经验。
所以进入光伏扶贫工程之初,他就提出了“光伏+”的口号,第一阶段就是“智能光伏+科技农业”。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把光伏架在农田上面,上面生产电力,下面农业生产,一块土地开发出两种用途,相互之间都不耽误。
在这一方面中利的技术人员,也是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改进。
农田里面的光伏支架桩,普遍高达10米,保证光伏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在4米以上。
然后再对光伏板的倾斜度进行微调,使得光伏板和农作物,都能得到足够的光照需求。
而且,光伏组件的高度距离地面的高度,也不影响实施大面积的机械化种植。
可以说,这是光伏扶贫的一个全新理念和尝试,事实证明这一做法也非常成功!
后来王柏兴,还在这个基础模式上进行了更新迭代。
又相继开发了“光伏农场”、“光伏家庭”等模式。
在光伏扶贫工程的背后,实际上也有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因为贫困县的经济本来就不好,投建光伏电站所需的成本,自然也是由国家打包。
而地方上就是纯粹的受益者,顶多就是承担个后期的基础维护。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柏兴才敢毫无顾忌地,一头扎进扶贫光伏电站的建设项目里,疯狂扩张。
2016年,他大手一挥签下了15个贫困县的承包协议,第二年又垫资50个亿承包了43个县,助力30万人脱贫。
按照王柏兴绘就的蓝图,中利集团要承包200个贫困县,可以说是野心勃勃、信心满满。
而中利集团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央视甚至还专门给王柏兴做了个专访。
可是没想到,2018年国家的政策变了,对光伏扶贫出台了几个硬性规定,结果给王柏兴浇了一头冰水。
之所以国家会出手管这件事,原因也是不言自明.....
因为有些人“太聪明”,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发财的机会,总是会想尽办法、削尖了脑袋,钻国家政策的空子。
国家并不是反对这些人,利用这个机会赚钱,关键是你不能为了赚钱什么都不顾。
甚至把盈利建立在,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之上。
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变,“光伏先锋”中利集团,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但还不至于走到崩溃的边缘。
但问题在于,王柏兴最初发展扶贫光伏电站的时候,用的全部都是银行贷款。
据不完全统计,其每年光支付利息,就超过了6个亿。
再加上中利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项目的贷款。
其他产业也有巨额的贷款,光每年支付的利息就是个天文数字。
也就是说,王柏兴干得这么起劲,实际上都是给金融机构忙活,甚至每年的收益连还利息的钱都不够。
另外,王柏兴还投资了一个“转网通信”项目,没想到被人家卷走了二十几个亿,损失相当惨重。
这一系列事件加在一起,结果就是王柏兴一手打造的商业集团,受到了金融机构的清算。
可以说这一打击,使得整个家底都被清光了!
这件事从表面上看,好像跟国家政策转变有很大的关系。
但实际上,病根却是在中利集团的无序扩张,以及投资行业的失败所造成。
王柏兴曾公开表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回馈社会责无旁贷。
这个发心我们绝对相信,因为自从他创办企业以来,一直坚持从事慈善事业,从来没有中断过。
但是,企业经营是个漫长而又危机重重的过程,一不小心看错了方向、走错了路,也必然会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
王柏兴的商业沉浮,也给广大创业者提了个醒,时刻保持警醒是重中之重!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