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 一座厂丨一股奋斗劲,传承泸州化工情

点赞 0
评论 0
收藏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泸天化已走过65年不平凡的历程,一代代“泸天化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纳溪区泸天化有这样一家人,王永坤、郎朋益(已故)夫妇,王佑铭、郎蓉夫妇及儿子王若雨,一家三代5人都是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化工,凝聚着他们三代人的情缘,他们的化工生活犹如一滴水珠,折射泸天化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让我们走近这一家三代,品读不同时代的相同初心,探寻他们将青春热血融入泸州化工行业的故事。

一丝不苟“热电人”

见证我国电力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王永坤和丈夫郎朋益都是江安人。1961年,郎朋益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泸天化热电车间工作,端上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当年9月30日,在泸天化建设工地东南一角的小电站厂房里,无数双熬红眼的人沸腾了——伴随着第一套3000千瓦机组顺利投产发电,泸天化第一个生产车间哌哌落地,这是我国推动大规模天然气发电进行的艰难探索,是我国电力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成功缓解了川南地区工农业生产用电紧张的状况。

此后,泸天化电站经过多次扩建,1972年底,泸天化电站总装机规模达到7.4万千瓦,成为当时川南电网主力发电厂。电站发电量除满足泸天化自身生产外,多余的发电通过电网支援川南工农业生产,泸天化电网直接供电范围还辐射到川南气矿、火炬化工厂等周围众多企业。1966年至1985年,泸天化累计为川南电网送电174944.4度,极大地推动了泸州地方经济发展、川南工农业生产和国家三线建设重点项目。

1966年3月,郎朋益(前排左一)与车间同事合影

郎朋益刚进厂时,泸天化电厂正处于建厂初期,需要大量技术人才。他学的是电气专业,专业对口,被安排到热电车间,主要负责电气操作工作。后来,他提拔为热电车间主任,不仅要负责车间制度的制定、日常生产管理,还要负责巡查设备、线路的安全。电厂安全运转万无一失是公司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础,郎朋益勤到现场,严控指标,做好事故预案。他白天泡在现场巡检,查看各项指标,晚上抱着资料学习。他带过的徒弟称,“郎老师只要从我们身边走过,就会发现谁的操作方法不规范,他会立刻进行现场纠正。”

以贡献化工事业为动力,以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目标,郎朋益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从新手逐步成长为班长、值长、热电车间主任、生产部主任工程师,还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看着泸天化一天天发展壮大,郎朋益心里越来越乐: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工作时的郎朋益

“白+黑”是郎朋益的工作常态,两地分居,郎朋益对家庭照顾较少,但妻子王永坤毫无怨言,全力支持丈夫工作,无怨无悔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照顾老人和孩子,让整个家庭充满和睦和温暖。1973年,厂里将妻子王永坤调到了郎朋益身边,进入公司食堂做后勤工作,解决了夫妻二人长期分居之苦。

当年的热电车间天然气发电机组

“刚到泸天化工作时,我们一家5人住在热电车间后面10多平方米的临时房里,屋内只有两张床和一个煮饭的水泥台子。不过,那时煮饭已经烧上了天然气,开关一开,点火就能做饭了,清洁又方便,告别了在老家那种柴火灶做饭的烟熏火燎、灰头土脸,心里很开心。”王永坤回忆,那个时期的泸天化完全就是一个生产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幸福小世界。自己每月的工资是31元左右,生活福利待遇很好,过年每家还要发10斤猪油、一瓶古蔺大曲酒、带鱼每人5斤、水果、大米等。全盛时期的泸天化,大家开玩笑说的是,除了内衣内裤没发,其他的都发,让亲戚朋友羡慕不已,不少党政部门的人都希望能进泸天化工作。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时公司生产的化肥非常紧俏,由农资公司按计划购买,其他渠道根本买不到。因为产品供不应求,一袋袋产品只要走下生产线,马上就被排队的车子拉走了。厂里工人上班实行倒班制,设备24小时连续运转。家里是农村的员工,才有资格买一袋平价化肥,一袋80斤。

王永坤感叹:“我和丈夫见证了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心里面一直都是充满着自豪感。特别是1992年新建了1000多套职工住房,彻底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难题。至今我们都还住在里面,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们这一代人对泸天化的感情很深,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夫妻档”恪尽职守

携手走过艰难时光

王佑铭和妻子郎蓉分别于1987年7月泸州化专和1989年7月四川轻化工学院毕业分配到泸天化工作。在学校两人学的都是化机专业,王佑铭被分配到甲醇车间,成为一名钳工,主要从事维修工作。由于文笔较好,王佑铭1992年调到泸天化电视台工作。主要从事电视新闻的采写和广播编辑工作,后来也兼任电视新闻编辑。他和同事一起,耕耘在企业新闻工作的田野上。及时、准确地传达泸天化的决策部署、展示企业的发展成就,成为企业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每一位泸天化人都能感受到企业的脉搏与温度。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多年,他认为泸天化的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洁建设工作抓得特别扎实,在当时,是整个行业的标杆,曾获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大家都到泸天化学习经验。 

王佑铭

“记忆比较深的是,1992年,我和同事对泸天化新系统大修进行了深度报道,跟踪进度、聚焦热点、记录感人场景……当时极大地振奋了全厂上下的精神,受到公司上下的好评。”王佑铭说。

2010年,《泸天化报》与泸天化电视台合并办公。2016年5月,王佑铭担任《泸天化通讯》总编辑,工作任务更重了,除了日常新闻的采编外,还要做好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新闻稿件的审核工作。

画面右侧正在摄影的就是王佑铭

郎蓉被分配到生产部工作,主要从事设备零部件的测绘工作。当时公司的一些零部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很难从原设备厂购进原件,公司的化机厂就根据郎蓉和同事的测绘图纸,自力更生生产一些急用的备品备件,这样不仅为公司节约了成本,也解决了公司的应急需求,保证生产不受影响。

郎蓉

但让王佑铭和妻子郎蓉一家没想到,走过无数高光时刻、“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泸天化从1998年开始,和国内众多化工企业一样,开始迎来行业寒流:全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生产原料天然气价格上涨……“高耗能”尿素企业吨耗天然气在600立方米左右,价格每上调0.1元/立方米,尿素企业成本大约增加60元/吨,企业生产成本步步高升;化肥企业供气量大幅减少,严重“吃不饱”。国家对天然气政策调整,电、天然气等要素价格优惠政策减少,“之前鼓励用天然气制化肥,调整之后,侧重民用,工业和化肥被放到了最后一档。”曾一度拥有多家分子公司的国有大型化工企业,泸天化到2017年,公司已负债70多亿元,走到破产边缘。“那时,整个公司的化肥生产线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每条生产线停几个月,老系统能源消耗高,停的时间最多,一年开车的时间很少。”王佑铭说。

从2002年开始,泸天化走上了内部改革、人员分流、减员增效道路,出台了“四项退出机制”政策,打破“三铁一大”(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大锅饭)。不少年轻人这时买断工龄,到成都、重庆等地去工作。截至2017年底,主业、辅业近2000名员工平稳离开岗位,干部人数、员工人数大幅精简。“那时厂里充满压抑的气氛,大家一听到减员增效等消息就紧张,我们夫妻也在思考,企业倒闭了咋办,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王佑铭说。

企业生死存亡之际,王佑铭和妻子郎蓉选择了坚守。他们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王佑铭不仅埋头干好自己的工作,苦练内功,兢兢业业,多篇电视新闻获得中国化工好新闻一等奖;所写论文获得四川化工政研会论文评比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多次获评公司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王佑铭还利用节假日、晚上等时间,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先后拿到了专科和本科文凭,家里的孩子也顺利考上大学。

“化三代”紧跟步伐

勇伴泸天化再腾飞

事实证明,王佑铭和妻子朗蓉的坚持是对的。从2016年到2018年,泸天化集团在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最终形成重整方案,成功实施包括集团在内的5家核心企业整体司法重整,债务风险得到化解。2018年,重整后的泸天化开始复苏,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利润总额3.57亿元,接下来连续五年实现实质性盈利。从濒临破产到改革改制、司法重整、转型发展,泸天化经历了艰辛的历程,实现了二次腾飞。

王若雨

受到父母、外公外婆的影响,王佑铭、郎蓉夫妻的儿子王若雨紧跟长辈的步伐,2017年从西华大学毕业之后,通过招聘考试,也来到了泸天化这个大家庭,成为合成车间的一名员工。

“化工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你咋个会回泸天化倒班哟?”面对亲朋好友的疑问,王若雨最初也是迷茫的。在师傅们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腼腆的他很快调整好心态,慢慢融入车间和班组,坚定地选择留在泸天化。

他热爱化工工作,安心倒班生产,并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清理工艺流程,钻研操作规程,琢磨练兵题目,整理工作笔记,浸润在化工知识的海洋里迅速成长。2017年至2022年,他顺利通过了转化、脱碳、合成和压缩岗位的换学顶岗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控操作工。

主控岗位工作强度高,面对压力,他保持着强烈的自律和自信。“王若雨同志有着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他工作仔细认真,执行力强”,车间领导对茁壮成长的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若雨(右一)第十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化工总控工赛项团体二等奖。

2023年9月,公司推荐王若雨参加四川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大赛及第十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化工总控工竞赛。他一头扎进了机、电、仪、化多工种的题海中,每天看书学习,操作仿真软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训练和层层选拔,他所在团队脱颖而出,荣获两项大赛团体的二等奖。

“我是从小听着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舅舅的化工故事长大的,他们对泸天化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投入深深地影响着我,传承的是不畏困难的勇气,传承的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我将不断努力,认真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不负父母、外公外婆和领导对我的殷殷期望。外公和舅舅都是公司的劳动模范,我当然也想成为他们。”王若雨说。

一棒接力棒,延续化工情。一家三代人!三代人跨越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见证了泸天化的发展与壮大,也承载着一个家庭对企业的忠诚与担当。(吴迪 曾涛)


  编辑:曾   涛   许   轶

  责编:王佑铭

  编审:何冀川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
    总收益 20日收益 日收益
    -- -- --
    最新操作
    - - -
    历史收益率走势(%)
    Chart
    代码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查看更多
    浪客视频
    -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