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品行业面临着供需失衡的问题。供给方面,原奶过剩导致价格倒挂,需求方面则持续下滑。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逐年下降,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恶化至同比下滑3.1%。
而熊猫乳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述简称“熊猫乳品”)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前三季度其提交的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与利润均呈现下滑态势。
第三季度降速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乳品于1996年1月3日成立,并于2020年10月16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浓缩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乳品贸易。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熊猫”牌系列调制甜炼乳、全脂甜炼乳、调制淡炼乳、全脂淡炼乳、甜奶酱、马苏里拉奶酪、奶酪棒、稀奶油等。
近期,被称为“炼乳第一股”熊猫乳品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熊猫乳品营业收入接近5.7亿元,同比下滑接近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00万左右,同比下滑四个百分点左右。
其中,在第三季度,熊猫乳品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左右,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约为3000万元左右,同比大致下降11%。从数据来看,熊猫乳品第三季度降速已然加快。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这种加速下降与特定季度的市场环境变化有关,比如季节性因素、行业趋势变化或公司内部运营效率问题。”
此外,在费用方面,前三季度熊猫乳品销售费用在2800万左右,同比上年的3200万销售费用减少了400万左右。
柏文喜表示:“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或者公司可能在调整市场策略,减少促销和广告支出以保持利润率。”
熊猫乳品也在8月28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面对行业整体导致的下滑,促销手段作用有限,所以促销方面采取了较为谨慎的策略,更多希望通过新品上市去带动新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30日熊猫乳品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还有投资者提及熊猫乳品对第四季度和明年业绩的展望。
熊猫乳品表示:“今年前三个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在第四季度逆转颓势比较困难。在整个经济环境下,消费恢复较慢,但相信明年会比今年要好一些。”
此外,熊猫乳品还称“随着经济回暖、原材料成本较低,今年的利润同比会有所下降,但在全年不会下降太多。未来公司将在奶油奶酪新业务上带来增量。”
曾一年内出现两次抽检不合格
2008年9月,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事件迅速恶化,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而熊猫乳品也并未“独善其身”,2008年9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的全国婴幼儿奶粉紧急专项检查结果中,熊猫乳品生产的“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达到619.00毫克/公斤,仅次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
随后在2009年最后一天,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信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据悉,熊猫乳品共4批次奶粉和4批次含乳调味品“炼奶酱”三聚氰胺超标。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质疑,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转而购买进口奶粉,国产奶粉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据中国联合商报网报道显示,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表示:“此后,中国奶业痛定思痛、重新启航,政府部门狠抓质量安全整顿,企业协会抓紧提升行业生产管理水平,经过8年的努力,国内奶业已经逐步走出低谷,奶业振兴也有了很好的基础。”
而近年来,熊猫乳品却再度陷入食安问题的风波。2020年12月23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报4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标称山东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熊猫”牌调制加糖炼乳(原味),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对此,熊猫乳品曾解释称:“不合格原因出在第三方运输环节,问题批次产品已全部召回。”
但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熊猫乳品却再度出现抽检不合格的问题。据新京报报道称,2021年4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日前通报4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熊猫乳品再度上榜。
通报显示,山东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海丰县蓝天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的调制加糖炼乳(原味)(185克/支,2020/6/5),5次菌落总数检出值均超过标准最低限值。
据有关信息显示,菌落总数是衡量食品细菌污染程度的一项关键指标,其数值能够反映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保管及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卫生条件。菌落总数的具体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高低的标志。
对于熊猫乳品两次被抽检不合格,柏文喜表示:“熊猫乳业近年来曾陷入食品安全问题,这无疑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其市场表现和销售业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