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药业(SH600750)$  

1998年,江中制药集团,委托上市公司东风药业经营江中制药厂片剂生产线。

2000年,江中药业85%股权注入东风药业。

2001年,江中药业剩余15%股权注入东风药业,江中药业公司注销。

2002年,东风药业更名为江中药业,开始将主营业务由抗生素与原料药(东风药业主营业务),调整为中成药制剂(原江中药业主营业务)。

2003年,江中药业主力药品健胃消食片、草珊瑚含片、胖大海销量高速增长。由于消食片增长迅速,产能不足,开始扩充产能。

2004年,受让江中制药厂注册拥有的江中牌商标,江中制药厂和江中集团不再使用该商标。

推出儿童型消食片。

2005年,中药业务中高速增长,消食片营收6.5亿,高速增长。

此时江中牌消食片,在中成药化积类市场份额50%以上。

由于抗生素前景黯淡,对该业务采取收缩战略。

此一年,公司提出不应局限于otc业务,将创新药提上日程。

又提出将产品延伸到预防胃病和肠道病领域。

2006年,中药业务中高速增长,消食片营收7.62亿。

产能依旧紧张,积极探索代工,低成本扩产。

这一年,国家反商业贿赂,整顿药品市场,多次实施药品降价调控。但公司依旧稳定增长。

2007年,主导产品进入成熟期,中药业务下降。

收购北京江中高科投资20%股权,该公司获得二咖啡酰奎尼酸在艾滋病适应症方面的专利独占实施权。

增资北京正旦国际科技(肝脏蛋白质药研发),占股26.56%。

(以上两次投资说明创新药布局正在进行中)

2008年,是当时几年来药品医疗政策制定和修改最密集的一年,也是经历了06年低谷,07年反弹之后医药行业全面复苏的一年。

消食片中高速增长,达到8.99亿。

新品初元,全面推广。

2009年,消食片中速增长,营收10亿。

初元达到2亿。

2010年,消食片中低速增长,11亿。

初元2.2亿。

由于中药材价格上涨,中药毛利率-13.81%,受到较重影响。

推出高端滋补保健品参灵草。

投资研发枸杞酒、葡萄酒。

2011年,由于中药材涨价,消食片提价10%,草珊瑚提价5%。

毛利率继续下降-21.05%。

为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只得调整生产政策,又减少营销支出,因此中药营收高速下滑-27.89%

(公司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太大)

2012年,中药营收和毛利率恢复性增长。

保健品中速增长。

酒业亏损。

2013年,反奢侈消费的八项规定落地,高端滋补保健品业务受到重创,营收-35.56%。中药业务也中速下滑。

这一年,推出未来肠道大单品,乳酸菌素片,并提出从健胃到调肠延伸。强化胃肠专家形象。

2014年,中药业务大幅增长,保健品继续中速下滑。酒类业务严重亏损。

公布江中猴姑为控股股东业务,若未来推广成功,合适时机注入公司。

此时消食片营收约13亿左右,为历史高点(公司未公布营收,根据下一年数据反推)

2015年,国家医保控费、药品招标。公司渠道精控,消食片中高速下滑,营收10.7亿,销量-19.47%。

乳酸菌素片开始发力,营收+26.65%,达到1.69亿。

保健品业务触底,小幅增长,营收为3.13亿。

酒业继续亏损。

推出肝纯片。

推出无糖型消食片。

虽然药品招标对公司影响小,但公司将积极推出医疗机构特殊品规,主动参与招标,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用量,增加市场份额。

2016年,国家对医药流通行业改革,公司继续渠道精控,中药业务继续下滑。保健品业务再次下滑,-23.33%,为2.4亿。

消食片10.2亿,-8.43

乳酸菌素片1.34亿,-21.19%

酒业继续亏损。

2017年,消食片营收10.96亿,下滑止住。

乳酸菌素片高速增长,达到2.06亿。

酒业亏损,却继续加大投资。

2018年,消食片营收10.48亿,再次下滑。

保健品业务中速下滑。

乳酸菌素片中高速增长,达到2.76亿。

2019年,华润控股。

公司收购两家国有药企,桑海和济生,公司药品批文也得以由十个,拓展到一百多个,进入院内市场。

公司将打造江中(胃)和利活(肠)两个品牌。

消食片10.9亿,销量-2.11%

乳酸菌素片营收3亿,销量+5.23%

2020年,疫情影响,处方药下降,大健康上涨,+14.45%,营收为1.87亿。

消食片营收10亿,销量-3.94%

乳酸菌素片3.5亿,销量+8.2%

对乳酸菌素片进行扩产改造。

消食片(儿童版),进入医保乙类。

推动桑海和济生业务融合。

布局活菌类生物药。

2021年,消食片销量-8.34%

乳酸菌素片4.2亿,中高速增长。

多维元素片(桑海药品,江中品牌赋能),营收1.9亿,+140%。

大健康营收2.45亿,+31.24%

收购海斯制药,得到未来大单品贝飞达(腹泻、便秘益生菌类非处方药)。

培育健儿消食口服液、健儿清解液(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潜力单品。

合作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用途益生菌类新药。

从健胃助消化,延伸到健脾助消化、肠胃感冒等相关领域。

2022年,并表海斯1-8月数据,财报业绩增长。

而消食片销量继续下滑,-1%,营收10.63亿。

乳酸菌素片4.5亿,+2.46%

贝飞达4.4亿

参灵草受疫情影响,继续增长,营收+30%

乳酸菌素片退出地方医保增补目录。

贝飞达、雷贝拉唑集采中标。

海斯三款注射液集采未中标。

占权益29.34%,联合开发抗候选新药。

2023年,消食片营收11亿,销量+6.06%,解除了限儿童支付的限制。

乳酸菌素片营收5亿,+18.89%,出颗粒剂,儿童版。

贝飞达营收5亿,销量+37.59%,集采导致。

海斯扩充产能,渠道从院内向otc延伸。

乳酸菌素片和贝飞达扩建产能。

2024年,前三季度,非处方药营收稳定,处方药受集采影响,营收毛利率双双下降,大健康业务营收高速下滑。对朴卡酒业减资,非主业清理。

贝飞达受限产能,预计新产能26年投产。

财报只公布到这里。

根据财报可知,14年消食片营收见顶,15年开始下滑,但股价仍旧上涨,主要为那一年是牛市,随后消食片多年呈下降趋势,牛市也结束了,中药行业也迎来了常年的熊市,公司股价因此一直下跌,一直到21年,中药行业触底,公司估值随行业一同修复,股价开始上涨。

在这期间,消食片营收下滑,乳酸菌素片持续增长,占比逐渐增加,对公司业绩贡献也逐渐增加。

22年,并表海斯,业绩大幅上涨,股价也涨。

23年因为疫情,大健康涨幅较大,而消食片竟也小幅增长,贝飞达和乳酸菌素片都在快速增长,业绩仍旧不错,股价继续上涨。

但到了24年,疫情给大健康带来的增幅已经结束,该业务高速下滑,非处方药也增长乏力。处方药受集采压制,也在下滑,因此股价停止上涨。

但由于中药行业回暖,整体pe抬高,且公司上涨空间打开(处方药+肠道益生菌类药品),因此股价不涨,但也没有回落太大,而在高位震荡。可能也受华润系影响,A股华润系股价大都涨了许多,且在高位震荡。

公司历史最低pe在05年和20年,pe为12倍。05年是因为业绩中速下滑+市场熊市导致。而20年是因为主力药品多年下滑+中药行业熊市导致。

目前pe为18.31倍,处于中间值,不低估也不高估。由于中药行业回暖整体估值都抬高,市场又走出熊市,我判断再回到12倍很难。除非业绩大幅下滑。但目前看不到该风险。

对于江中,未来的增长,消食片方面前景依旧平淡。

处方药方面,院内市场集采完毕,预计恢复。但胃炎和助消化类,未有明显优势,持续观察。

院内胃炎和助消化做的好的是济川药业。

肠道方面,乳酸菌素片和贝飞达已呈现增长态势,目前也在扩建产能,我更看好这两个药。假如营收增长占比提升,对利润的增幅会逐渐加大。

这两个药,都是生物制剂,而非中药。而药品行业中,生物制剂的份额虽然不大,但是逐渐增加的,前景较好。

再看江中药业的研发方向:合作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用途益生菌类新药。

也是两款肠道的生物制剂。

因此我判断,江中未来的优势或者说近些年的增长点,应该就在这里。也就是说,生物药为未来增长点,而非中药。

看了很多中药企业的财报,对医药行业的理解已经和当初有所不同。未来医药行业,不管是中药还是化药还是生物药,都统一为现代制药,大企业应会兼而有之。

肠道赛道,做的好的是康恩贝,虽然是中药,江中药业是生物药,但也是竞争对手。这是中药和生物药的竞争。

那么我对江中药业的定位,是中药助消化基本盘稳定,肠道生物药持续发力。目前pe是中等估值。这个股我前些年在12快多买了一些观察仓,一直持有着,现在也不打算卖了,如果发展的好,可能逢低补一些,但是也不会买太多。市场还是相对较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