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要牢牢把准提升粮食产能这一根本导向,务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资金监管,尽快补上管护短板,保质保量完成好年度建设任务。要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抓紧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因地制宜加强退化耕地综合治理。要加强灌区和“五小水利”建设改造,强化农田沟渠治理,大力推进农业节水。要高质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保障工程进度,把质量监管贯穿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要持续抓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水质提升,健全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坚决守牢饮水安全底线。
土壤是农业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托。时隔40余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部署开展了土壤三普,重点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约110亿亩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开展一次“全面体检”。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完成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一次普查于1958-1960年开展,毛泽东同志亲自批转原农业部党组《关于土壤普查鉴定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重点围绕摸清耕地数量和农民改土用土的经验而开展。
第二次普查于1979-1984年开展,《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会议报告和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国发〔1979〕111号)部署了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重点普查了我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肥力等基本性状,普查成果成为我国各种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的基础数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从1979年的6642亿斤增长到2022年的13731亿斤。棉、糖、油等重要农产品产量也都有大幅增加,而且种类日趋丰富,品质日益提升。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不足,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人多地少,耕地的开发利用强度高、局部耕地退化严重。经过40年发展,第二次普查的数据已经不能反映全面当前土壤质量的情况。
土情连着农情、国情、民情。土壤三普是对农用地土壤的一次全面体检,是新阶段开展的一项重要国情国力调查。
“这次土壤普查具有多功能集成、多目标协同、多领域协作的特点,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综合性系统性强。”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全国土壤普查办常务郭副主任介绍,“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和耕作造林种草用地土壤适宜性,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做好土壤普查工作,更好地满足守牢耕地红线、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及食物多样性目标;做好土壤普查工作,需要统筹土壤、地质、地理、植物、生态、环境及遥感、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协同,还要统筹行政管理、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多领域协作。”
各地普查有序开展
土壤三普工作启动以来,全国88个试点县已经完成了8.8万个样点的调查采样、样品制备和内业化验检测等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技术、保障、质控四大体系。
“试点县初步形成了由土壤类型图、土壤酸化分布图、‘土特产’品生产区域分布图、土壤农业利用适宜性评价图、耕地质量等级图组成的数字化图件成果等,并开始着手数据及数据库成果的形成与汇交,以及土壤志的编撰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土壤专家说。
强有力的工作组织体系是完成普查任务的根本保障。在2022年的试点工作中,陕西省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统揽、下属联包、三方实施、镇村配合的5级管控机制,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和55个旗(县),均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施自治区、盟(市)、旗(县)的三级联动。不同层级、不同主体间协作畅通了,土壤三普工作才能实现高效运转。
经费是做好土壤普查的重要保障。国务院《通知》明确,本次土壤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各地可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土壤普查相关工作。各地积极落实土壤普查经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调度,内蒙古、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广西、青海等省(区)每个地方落实省级财政经费超1亿元;黑龙江、浙江、福建、广东(含广东农垦)、贵州、西藏6省(区)每个地方落实省级财政经费超5000万元。
全面铺开土壤普查工作
土壤三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全链条系统谋划、综合施策,需要抓实抓细各环节,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落地落实落好各项工作。
首创环保于1999年由北京首创集团、北京国资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并于2000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公司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从最初的公用基础设施开发,逐渐聚焦到环保主业,在水务、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超过140个地级市拥有项目, 水处理能力达到2695万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527万吨/年,累计实施33个生态治理项目、60余个大气环境综合治理项目、500余项节能降碳服务,服务总人口超过9000万,公司总资产达到1094亿元。
-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首创环保的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直接控股股东为北京首创集团。国有控股的背景为公司在资源获取、项目承接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使得公司在环保行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信誉度。
- 业务范围: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工程建设、大气治理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保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2. 财务分析
- 营收状况:
- 整体增长趋势:近年来,首创环保的营收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例如,2024年中报显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91.34亿元,同比上升3.35%。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66亿元,同比减少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51亿元,同比增长15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增长8.99%。
- 业务板块贡献:水务和固废处理业务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为营收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 盈利水平:
- 毛利率与净利率:2024年中报的毛利率为35.28%,同比增0.68%;净利率13.51%,同比增13.86%。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据最新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66亿元,同比减少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51亿元,同比增长15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增长8.99%;基本每股收益0.4429元/股。
3. 业务分析
- 供水业务:公司在供水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供水产能不断增长,供水单价也有所提高。同时,公司不断提高供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 污水处理业务:污水处理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污水处理产能和处理量持续增长,毛利率稳中有升。公司积极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 固废处理业务: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够提供垃圾焚烧、填埋、资源回收等多种固废处理服务。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和固废处理市场的扩大,公司的固废处理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大气治理业务:公司通过收购首创大气等方式,进入大气治理领域,开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业务。在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大气治理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 竞争优势
- 品牌与资源优势:作为国内领先的环保企业,首创环保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依托国有背景,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在项目承接、融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技术创新能力: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等领域掌握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例如,公司在福建南安落地林业碳汇咨询项目,在宁夏、山东等地落地多个咨询项目,新乡焚烧项目成功注册VCS,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 产业链协同优势:公司拥有完整的环保产业链,能够实现水务、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等业务的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首创环保作为国内领先的环保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但公司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政策变化、项目运营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未来,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凤台慧创水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郑勇,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市政设施管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首创环保(600008)间接全资持股。
“好氧颗粒污泥和污水资源化”院士课堂暨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荷中心”)8周年报告会在首创环保集团召开。8年来,在首创环保集团、北京建筑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中-荷中心持续推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行业树立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也为水环境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展望未来,中-荷中心将在继续围绕国际领先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课题研究的同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污水行业的运营效率、能力边界的升维。2017年,首创环保正式提出“蓝色水工厂”的概念。它呼应了首创环保的“721”科创策略,是面向污水处理领域的客户需求,开展研究概念下的一系列技术实践,是行业长远发展的趋势所在。
“蓝色水工厂”技术具备完善的产品化组织体系。首创环保与外部合作机构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联合成立的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为研发主体,由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再生领域世界级专家Mark van Loosdrecht院士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在河南南阳设立核心工艺CREATETM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示范工程,并在公司内部建设产品转化小组。
历时8年,如今,“蓝色水工厂”技术下的核心工艺——CREATETM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下方简称CREATETM),是首创环保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污水处理技术”。CREATETM因具备优秀的处理效率,与传统技术相比,CREATETM可以节约35%以上的土地,更加适合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原位扩容改造;同时,由于CREATETM的沉淀速度更快,污水厂运营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同时降低30%左右的碳排放。以核心的CREATETM为首,“蓝色水工厂”的技术体系可以实现4个净零:零废水、零固废、零能耗、零排放,实现了真正的碳中和。基本符合首创环保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描绘图景。
首创环保集团第二十一次获得“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称号
2024(第二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Zh创未来”为主题,探讨“行业高质量增长”“智慧化赋能”“标准化制度”下的行业发展趋势。大会首日揭晓了2023年度(第二十一届)水业企业评选榜单。首创环保集团受邀参加论坛,并连续第二十一次荣获“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荣誉。
环境治理
中标 | 5.69亿!首创环境科技联合中标腾冲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首创环境”)以联合体成功中标腾冲市2023-2025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联合体中标合同总额约5.69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管护工程等。将未利用土地治理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助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以来,首创环境科技持续加强云南地区的生态修复建设,成功实施昆明呈贡、腾冲、保山、大理等地区多个场地修复项目。本次项目的中标,是腾冲市对公司服务水平、技术实力和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公司践行区域深耕战略的成效。
首创环境捷报频传,依托首创环保集团的“融合发展”战略,首创环境科技和长治首创水务协同联动,8月成功中标长治市西长井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封场治理施工项目,这是首创环境在长治获得的第二个填埋场治理项目。首创环境与四川青石建设有限公司合作,5月成功中标石首市张城垸老垃圾填埋场(含低洼地区)整治工程项目,此项目是公司在湖北省石首市中标的第二个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
首创环境以淮南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开始进入填埋场治理业务,成功治理填埋场规模近千万方,实施了云南呈贡非正规填埋场治理项目、山西长治西长井填埋场封场、安徽界首正规填埋场腾退库容项目等多个项目后,首创环境科技已在生活垃圾非正规填埋场治理、卫生填埋场腾退库容、卫生填埋场封场及后运营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案例。
首创环境今年2月成功中标云南省大理宾川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10月成功中标湖南省武冈市马安山矿区历史遗留矿山市场化生态修复项目、11月成功入围山西省朔州应县县域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公司场地修复业务已覆盖二十余个城市,涉及土地整治上百公顷,矿山修复近四千万亩,建立了“两步诊断、三项核心技术、五项治理措施”的综合治理体系,量身为土地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打造最优方案,实行“一场一策”。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