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GLP-1减肥神药的两大龙头礼来、诺和诺德上周五大跌,竟是因为特朗普内阁拟任卫生部长肯尼迪重拳出击?$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自特朗普提名Robert F. Kennedy Jr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部长以来,美国医药市场经历了一场剧烈波动,医药股大幅下跌。有“反疫苗先锋”之称的肯尼迪不仅对mRNA疫苗大打出手,还强烈反对GLP-1药物(用于减肥和糖尿病管理),认为这些药物是解决肥胖危机的错误方法,应该提倡健康饮食,称“这比花费数千美元的药物便宜得多”

摊手,大哥,有些糖尿病和肥胖真不是吃得健康就能解决的啊!

受此影响,上周五,GLP-1类药物领域的领头羊礼来和诺和诺德的股价受此影响分别下跌了4.93%和3.4%,除了“减肥双雄”外,其他致力于开发减肥药物的公司股票也遭受重创,Viking Therapeutics的股票下跌了7.45%,该公司在11月初公布的口服减肥药物的第一阶段试验结果超出预期。

非常搞笑的是,这位肯尼迪并没有健康领域的学位或正式资格[旺柴],之所以重锤疫苗、GLP-1一类创新药可能更多是政治姿态,毕竟他将医疗保健以及他所认为的“美国体系的缺陷”作为自己竞选的基石……

无论如何,GLP-1对于糖尿病和减肥方面的作用,已经获得了主流认可,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化成果。此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2023年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因改变了肥胖治疗格局,荣登十大科学突破之首,且明确提出,"GLP-1RA类药物不仅改变了肥胖症的治疗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肥胖症的理解一一将其视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根源在于生物学,而不是简单的意志力失败。另一方面,GLP-1助力龙头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目前,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在减重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减重市场的持续升温,预计到2024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将超过280亿美元,可能超越Keytruda成为全球药物销售排名第一的新冠军。与此同时,11月17日,诺和诺德宣布,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诺和盈正式在中国上市,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

肥胖症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肥胖症与超过200种疾病相关,例如,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2型糖尿病等。肥胖症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中国约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且患病率持续攀升。目前中国已获批的减重药物包括奥利司他(脂肪酶抑制剂)、利拉鲁肽3.0mg(GLP-1 RA)、贝那鲁肽(GLP-1 RA)、司美格鲁肽2.4mg(GLP-1 RA)。

在市场格局方面,随着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上市后的商业化放量,全球GLP-1药物的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多家企业争相布局GLP-1减重领域,同时降糖领域GLP-1治疗渗透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根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公开资料,至少9款由中国公司自主研发或引进权益共同开发的GIPR/GLP-1R双靶点新药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这些产品分别来自恒瑞医药、众生药业、博瑞医药、翰森制药等,正在开发的适应症涵盖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MASH。此外,原研司美格鲁肽在我国的专利将于2026年3月20日到期,国内已有多家药企积极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截至目前,九源基因、中美华东、丽珠集团、宸安生物、联邦生物、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二十多家国内药企均有司美格鲁肽在研

根据华福证券测算,每100万肥胖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剂对应原料药需求为100.2—124.8kg;每100万肥胖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片剂对应原料药需求量则是达到惊人的13970—18200kg。显然,当下GLP-1的原料药并不足以覆盖市场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下游公司频繁推出扩产计划,国内GLP-1药物产业链上游公司也在快马加鞭扩建产能,具体包括原料药企、载体供应商以及CDMO服务商。例如,药明康德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其新分子TIDES业务今年70%的增速预期包括了GLP-1双靶点重磅药的生产项目。目前,其子公司合全药业已启动常州和泰兴两个生产基地的多肽产能扩建工程,扩建完成后,合全药业将新增多条多肽固相合成生产线,新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12月投入使用,届时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体积将由原计划的20,000L增加至32,000L。凯莱英同在加快多肽产能建设,到2024年6月底固相合成总产能达到14,250L,以满足商业化项目需求。

怎么说呢?GLP-1确实是一笔很好的生意,希望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可以接好这波富贵吧,从市场需求、产能和技术来看,我们可以的。

此外,最近对于创新药的一大催化是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继11月降息25bp之后,市场预期12月仍会继续降息25bp。作为一个资金敏感型行业,创新药受益于美联储开启的宽松货币政策。从业人士认为,美联储降息将促进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研发投入。降息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生物技术公司将更多资金用于研发活动,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此外,低利率环境也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生物技术,增加对该行业的投资力度。创新药投融资已连续几个季度展现出明显好转趋势,叠加进入降息周期,投融资好转趋势有望持续,创新药及CXO产业链正走出产业周期底部

困境反转?比历史上76%的时间都便宜,创新药板块或迎布局窗口期

超跌背景下,对于医药困境反转预期高涨。医药较2021年6、7月高点已回调超过三年,补涨需求较高,近日来板块已出现止跌企稳迹象。基本面角度,多家券商机构认为,行业基本面有望从三季度开始改善。

截至2024/11/15,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22.9倍,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24%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76%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11/15)。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凯莱英(SZ002821)$$华东医药(SZ000963)$#机构看好抗肥胖市场,减肥药机会来了?##医药板块活跃,能否持续?##美生物安全法最新修正案去除药明生物##创新药全链条支持方案通过,哪些股受益?##市值管理新规来了,如何解读?#

买ETF,上东财!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业绩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2024年1-10月-14.5%。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基日:2014-12-3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