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证企业躲过生死劫,却仍难逃“紧箍咒”?

在某关于药品立项与创新的闭门讨论会上,曾有药企老板这样抱怨过,言其企业在做最初的立项决策时,很多品种确实很有潜力,可当药学环节做完后却发现,该品种下已经有了十几个批文,尤其是MAH制度后,一些纯医药代理企业参与其中,这对原有工业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困扰,最后只能亏损上百万,含泪停掉。

其实这样的案例,尤其在化药领域并非罕见,一个品种下搞几十个批件,可市场容量却着实有限,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卷死”,无疑这与国家建立委托生产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而很明显,国家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于是才有了之前9月业界流传的“B证企业末日”说话,言其未来只有1类新药、临床急需药品与罕见病药才能委托生产,其余药品原则上不得委托生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