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度依赖投资业务,削弱了南京银行在信贷主业上的竞争力。长期来看,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缺乏稳固的根基。
当南京银行公布其前三季度财报时,一组亮眼的数据跃然纸上:营业收入385.58亿元,同比增长8.03%;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9.02%,达到166.63亿元。这份成绩单,乍一看,无疑是南京银行业务稳健、增长有力的明证。然而,深入剖析,却会发现这份光鲜背后的不同寻常。
南京银行的业绩增长,并非完全源自其传统的信贷业务,而是更多地依赖于金融投资,尤其是债券投资的收益。这就像一个习惯于依赖拐杖行走的人,虽然能够前行,但一旦拐杖失去,步履便可能变得蹒跚。
自2022年以来,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速持续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增速分别为-0.49%、-5.63%和-1.36%。
这一趋势,为南京银行的传统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究其原因,既受到行业贷款利率下调的外部影响,也与南京银行自身利息支出增加的内部因素密不可分。
与其他头部城商行相比,南京银行的成本付息率偏高,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2.42%,远高于宁波银行的2.12%和江苏银行的2.29%。其中,企业和居民的定期储蓄成本更是居高不下,付息率分别达到2.71%和3.1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南京银行在揽储能力上的不足,也揭示了其成本控制的难题。
而真正支撑起南京银行业绩的,是非息业务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24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9.84%,达到189.4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高达49.13%。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更是达到了46.7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7.27%,成为推动南京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种增长模式,虽然短期内为南京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长期来看,却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缺乏稳固的根基。债券市场的波动性、投资业务与权益市场的紧密关联,都增加了南京银行业绩的不确定性。
债券市场的波动性,是南京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风险。一旦市场风向转变,债券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南京银行的业绩便可能遭受重创。这种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无疑增加了南京银行业绩的不稳定性。
此外,投资业务与权益市场的冷暖状况密切相关。权益市场的波动,往往会对债券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在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时,债券市场的投资收益也可能受到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过度依赖投资业务,削弱了南京银行在信贷主业上的竞争力。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银行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的重要纽带。然而,南京银行在信贷业务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在零售业务上。与头部城商行相比,南京银行的零售贷款规模较小,中收业务也存在短板。这种业务结构的单一性,使得南京银行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产质量隐忧难解
除了业务结构上的隐忧,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也值得深思。尽管南京银行的不良率在2024年前三季度降至0.83%,创出近5年新低,但计提的信贷减值规模却仍在高位。
自2019年后,南京银行的信贷减值规模一直在80亿元以上,2021年更是达到了91.28亿元的高峰。2024年前三季度,信贷减值规模同比增长了9.35%,达到77.04亿元,占净利润比重高达46.23%,严重侵蚀了净利润。
这一数据,无疑揭示了南京银行资产质量背后的隐忧。在不良贷款的细分项中,南京银行的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在头部城商行中处于较高位置。2024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可疑类贷款迁徙率高达82.04%,这一数据令人咋舌。
同时,南京银行较高的逾期贷款规模也值得警惕。上半年,逾期贷款同比增长了13.88%,达到151.1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逾期贷款率达1.25%,明显高于0.83%的不良贷款率。
其中,南京银行逾期1天至90天的金额为69.55亿元,为所划分逾期期限的最大规模,也高于去年同期的45.31亿元。这表明南京银行新近增加的逾期贷款正在快速增长,资产质量问题愈发严峻。
南京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与其频频踩雷不无关系。从南京本地的三巨头雨润、丰盛和三胞集团,到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南京银行都未能幸免。这些踩雷事件,不仅影响了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损害了其市场形象。
更为严重的是,南京银行资产质量问题还反映了其在内控管理上的不足。近年来,南京银行时常因为内控不严出现在监管部门的处罚名单上。从存贷款业务、同业投资到信贷审查、票据业务等多个方面,南京银行都存在违规行为。
例如,在今年4月,南京银行宿迁分行因“固定资产、个人贷款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被罚200万元。
2024年5月底,南京银行淮安分行因“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虚增存贷款规模”三项违规共计罚款265万元,同时相关责任人包括淮安分行行长、公司金融部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均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7万元。
这些处罚不仅反映了南京银行在内控管理上的不足,也对其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造成了负面影响。内控不严不仅可能导致业务风险增加,还可能损害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其长期发展。
转型之路:荆棘满布
面对主营业务增长放缓、资产质量存忧的困境,南京银行也在寻求转型之路。然而,零售业务的转型并不尽如人意。与省内另一家头部城商行江苏银行相比,南京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差距越发明显。
2024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的零售贷款规模为3047.06亿元,与宁波银行的5459.81亿元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中收业务上,南京银行的代理类业务也存在短板。上半年,南京银行的代理类手续费实现收入仅为12.7亿元,远低于江苏银行的18.6亿元和宁波银行的27.14亿元。
零售业务的转型不佳,不仅影响了南京银行的收入来源,也削弱了其与客户的粘性。在现代银行业务中,零售业务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增强银行与客户的互动和信任。南京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不足,无疑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南京银行在代理业务上也面临着挑战。当前,商业银行代理类业务受到金融业减费让利政策和行业息差下降的双重压力,代理托管业务量和费率都受到波及。同时,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十分激烈。这更考验商业银行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南京银行在代理业务上的短板,无疑增加了其转型的难度。
“债券之王”的光环之下,南京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隐忧。业务结构的单一性、资产质量的恶化、零售转型的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如同暗流涌动,威胁着南京银行的稳健发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