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澳大利亚的贫铁矿,中信泰富死扛硬撑,干了16年,亏进去1000多亿,至今官司缠身,盈利难料。这是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壮举,也是矿业史上的一曲悲歌。
在2004年的一个里程碑时刻,中国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消费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主要源自其庞大的制造业和基建项目。钢铁是汽车制造、桥梁建设、高楼大厦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核心材料。因此,随着“基建狂魔”这一称号的确立,中国在全球钢铁市场的需求量持续扩大。这种对钢铁的巨大需求推动了对铁矿石进口量的激增,每年都要花费巨额资金来购买海外资源。
尽管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储量排名中位列第四,但国内的铁矿石普遍含铁量较低,开采成本高,开采难度大。相比之下,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则拥有丰富的高品质铁矿资源。
2006年的一天,中信泰富高层正聚在会议室里商讨着一桩投资。澳大利亚大亨克莱夫·帕尔默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以4.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他手中的两座磁铁矿。这对中信泰富来说,无疑是个诱人的机会。
中信高层心中万分激动。他们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美好的前景:在澳洲内陆的荒野,矗立着现代化的选矿厂,轰鸣的机器日夜不停,源源不断地将优质的铁精粉装上驶向中国的货轮……凭借丰富的铁矿储备和先进的技术,他们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掌握定价权,与巴西淡水河谷、澳洲力拓这些铁矿石巨头分庭抗礼。
就这样,在一片憧憬中,中信泰富毫不犹豫地签下了收购合同,斥巨资买下了帕尔默的两座磁铁矿。矿藏约有20亿吨,坐落在西澳大利亚州偏远的皮尔巴拉地区。对中信泰富而言,这片85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上天赐予的宝藏,是通往财富之路的金钥匙。
然而,当中信派出的地质专家实地勘察后,兴奋的表情逐渐凝固。这哪里是什么金矿,分明就是个烫手山芋!这两座矿几乎集齐了所有开采磁铁矿的不利条件,活像是专门用来考验投资者勇气的。
首先,矿石的品位极其低劣,更雪上加霜的是,中信澳矿磁铁矿物的晶体颗粒极其细小,这意味着选矿过程将异常复杂,耗电量大,成本极高。粗略估算,与国内常见的磁铁矿相比,处理难度和成本或许要翻几番。
更让中信高层头疼的是,两座矿区位于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要让矿山运转起来,必须要从零开始,修建发电厂、海水淡化厂、公路、码头等大量配套设施。
"要不,咱们退出吧?"有高管忧心忡忡地说。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想。"好不容易拿下的项目,现在放手不是前功尽弃吗?""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这可是打入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机会啊!""再说了,矿藏量这么大,品位再低,日子久了也能回本的。"
在一片乐观声中,退出的声音渐渐被淹没了。中信泰富最终还是决定,力排众难,勇闯澳洲蛮荒之地,誓要把这两座磁铁矿开发成功。
回首当年,谁能料到,这个满怀憧憬的梦想,竟成了噩梦的开端;这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豪赌,终将酿成矿业史上的一曲悲歌。
2007年初,中信泰富与中冶集团签订了总承包合同,然而,这个宏大的计划,很快就开始一步步偏离轨道。原本的施工蓝图被彻底打乱,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工程造价也像脱缰的野马,从最初的17亿美元狂飙到98亿美元,令中信高层瞠目结舌。2009年早已过去,可选矿厂的轮廓却还隐约可见。
当时,中信泰富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巨额的亏损,令其濒临破产的边缘。作为母公司的中信集团被迫出手相救,给其输血88亿港元,才勉强渡过难关。中信泰富忍无可忍,终于在2013年底与中冶集团解除合同。后者在这个项目上,累计亏损31亿元。
没有了总包方的支撑,中信泰富决定自己来完成剩余4条生产线。这无疑是个艰难的决定。他们重新集结队伍,绞尽脑汁筹措资金,夜以继日加紧施工。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磁铁矿的市场价格一路狂跌,中信澳矿还没正式投产,就已经深陷亏损的泥潭。
直到2016年中,随着第6条选矿线的点火,中信澳矿才算是基本建成。然而代价是惨重的。整个工程拖延了7年,总投资额超过110亿美元,比最初预算膨胀了6倍有余。更可悲的是,铁矿石的黄金十年,早已悄然流逝。错过了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纵有再多的产能,也只能面对惨淡的市场行情。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