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盾量子(SH688027)$  

中国经营报


2024-11-2302:56北京


金融量子革命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量子技术越来越受到金融业的重视。


近日,交通银行(601328.SH)发布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中包括量子技术高级专家岗位。今年以来,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在量子领域的探索。包括抗量子密码算法研究、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构建面向我国金融行业实用需求的量子金融云平台,以及申请应用量子通讯/量子随机数相关技术的专利等。


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角度来看,量子技术的发展正以革命性的姿态重塑金融业务的格局,它不仅为金融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机遇。受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金融业应立足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与监管机构建立积极的对话机制,在审慎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量子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前沿布局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今年以来,金融业在量子技术领域的探索不断推进,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


11月19日,华夏银行(600015.SH)方面披露,近期该行信息科技部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技术研讨。双方就未来合作进行展望:一方面,探索将量子概率论引入经典判别式AI模型和经典NLP模型,以期提高模型表达能力、计算效率以及预测效果;另一方面,探索构建大模型评估指标体系,以期推动大模型在复杂任务中的应用和发展。


此外,交通银行发布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其中包括量子技术高级专家岗位,招聘部门为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从职位描述看,该岗位需要负责跟踪量子计算、抗量子密码等前沿技术,对量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研究、设计、规划、项目研发等工作;负责量子技术相关业务场景调研、分析,推进应用落地;以及负责量子计算AI增强、抗量子密码相关算法研究,应用设计和开发。从职位要求看,需要应聘者在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从事量子技术相关专业方向工作,具有相关领域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力等。


所谓量子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主要分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


量子技术目前已经站在全球科技竞赛的前沿,特别是在最近两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量子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这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对量子领域研究的极大兴趣。


在我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探索运用量子技术突破现有算力约束、算法瓶颈。提升金融服务并发处理能力和智能运算效率,节省能源消耗和设备空间,逐步培育一批有价值、可落地的金融应用场景。此外,今年年初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亦多次提及量子信息技术,还提出“以实施意见为指南,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


“双刃剑”挑战


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而言存在“双刃剑”的影响。


一方面,量子计算技术给传统密钥技术体系带来了挑战。业内分析认为,例如银行业通过数据加密保护敏感数据,传统的加密算法依赖于复杂的数学计算,但量子计算机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计算,使得传统的加密算法安全性受到威胁。


基于此背景,记者也注意到,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积极开展抗量子密码算法研究。


在今年半年报中,工商银行(601398.SH)表示,该行积极探索量子技术应用,完成数字签名、传输加密等场景国际抗量子密码算法试点验证,论证抗量子密码算法落地可行性。


建设银行(601939.SH)在半年报中表示,积极推进安全技术创新,开展金融行业抗量子密码迁移技术研究,加强核心密码安全保护能力。


中国银行(601988.SH)亦在半年报中透露,要打造科技创新动力引擎。推动隐私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围绕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关键要素,试点代码辅助大模型应用,开展抗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技术预研等。


另一方面,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字金融需要应用大量的计算资源。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告诉记者:“从量子信息的三个技术方向来看,目前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在金融行业应用较多。具体来看,量子计算能在某些复杂问题上提供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加速,而金融本身数据具有复杂、高维度、低价值纯度、实效性的特点。量子计算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海量数据集的分析,帮助金融行业实现算力迭代升级,在数据挖掘、通信安全、机器学习等多个层面提供更卓越的基础设施。目前主要侧重于量子期权定价、投资组合优化、交易策略开发、风险管理等。”


“量子通信则是利用微观粒子的量子叠加态或量子纠缠效应等进行信息编码或密钥传输,保证信息安全性。”刘晨表示,“数据安全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的密钥分发为金融数据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国在这方面应用处于全球前列,目前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积极开展应用探索,‘墨子号’‘京沪干线’等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也为远距离金融信息安全传输提供了支撑。”


利用量子技术提升数字金融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金融业探索的关键。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向记者分析了量子技术赋能金融业的多种可能性:“其一,量子技术可能会带来智能风控的迭代和业务决策支持的改进,包括信贷与投资方面的风险评级、业务决策、风险预警等;其二,量子技术可能会用于提升金融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水平;其三,量子技术可能会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提升交易决策和投顾业务的技术支持水平;其四,量子技术可能会用于提升产业数字金融平台的响应能力。”


未来有多远?


量子技术的发展为金融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其深远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刘晨分析称:“量子信息产业属于未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技术路径上现在处于多头并进的阶段,在目前金融应用场景尚显单一的情况下,能否实现预期效果、风险是否可控等仍未可知。”


从当前金融服务角度而言,杨海平认为:“一方面,实体经济及各类业务场景对金融机构的需求是提供金融服务方案,对其采用的技术并无特别的需求,由于实体经济数字化进程的限制,很少或者基本没有特定主体、特定场景对金融机构应用量子技术有特别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依靠自身的科技队伍和科技能力,推动量子技术应用,乃至管理量子技术应用之后的信息科技风险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杨海平建议:“金融机构应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在与监管部门的良性互动之下,审慎地进行量子技术应用探索。”


同时,刘晨认为,每一轮技术的变革,都意味着行业整体体系和监管框架的调整和重构。“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围绕大模型、区块链技术的监管体系、业务流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仍在持续完善,短期内或许还未做好准备,且缺乏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应对量子技术这一未来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技术。”


从探索到成熟应用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量子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前景广阔是业内共识。


杨海平认为,量子技术被视为可以影响未来世界面貌的前沿技术,量子技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在于有可能打破算力约束。“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金融机构应用探索的深入,量子技术可能成为金融机构新一代运营底座、管理底座的支柱,进而成为推动金融机构运营、管理变革的关键因素。由此,金融机构风险经营的效率、交易决策等的智能化程度、服务交付的便捷化程度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刘晨认为,量子计算本身潜力巨大,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或将具有较大空间,但具体应用模式取决于量子技术未来的演变。“如果只是围绕提供加密算法、驱使计算能力指数级增长等解决方案的优化,未来其落地可能类似于区块链之类的技术,重点赋能金融行业的某一环节。如果量子信息技术未来不仅能定向解决某些专项问题,也能够实现通用的计算架构,那么其应用不仅将改变金融业务及监管的底层逻辑,也将对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搜索

中国量子龙头

图灵量子股票

量子金融的概念

超导量子芯片

第二次量子革命

量子通信卫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