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鸽科技(SZ833284)$
航近1000公里!本田布局固态电池
原创 宋博文 起点固态电池 2024年11月22日 18:13广东 3人
日系车在今年遭到了严峻挑战,面对新能源浪潮冲击,本田/丰田/日产纷纷寻求变革。当地时间11月21日,本田首次对外公开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该产线位于日本栃木县本田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负责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技术验证,并拥有确定电芯基本规格的权限,本田方面计划在2030年之前投放的电动车型上搭载全固态电池。该产线投资约430亿日元,厂房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产线端从材料到PACK各道工序都验证完毕并陆续搬入厂房。本田研发主管Keiji Otsu介绍该产线将于2025年1月启用,所生产的固态电池产品续航里程将会是传统液态电池2倍,2040年之前计划将能量密度增加2.5倍。
按照当前电池能量密度推测,本田所研发的全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将接近1000公里,意味着搭载该电池的汽车充满电后能从东京跑到福冈。有了续航还不够,本田争取在2030年之前将全固态电池成本降低25%,2040年之前降低40%。技术方面,本田采用固体电解质层致密化以及连续加工的辊压方式,解决固固界面问题提升良率,通过正负极一体化以及整合组装流程等方式最大程度缩减制造时间和成本,构建完善的生产管理技术减少低环境,确保安全生产。不仅如此,本田方面表示固态电池将不再局限于汽车,还会搭载于摩托车和飞机上,并表示愿意以电池厂商的身份将产品售卖给同行汽车品牌使用。在此之前,本田美国公司执行副总Dave Gardner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固态电池技术在推动电动汽车进步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变革引领者,固态电池可显著缩小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之间的价格差距,并且本田并不将该技术视为长远解决方案。按照计划,本田将于204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部转型;2050年前在全系产品实现碳中和,全固态电池将会是助力其转型的重要载体。
01
设备长度创世界纪录
日系三杰中,本田对于固态电池的战略还算保守,丰田表示会在2027年向世界展示固态电池产品,电动化过程最慢的日产则表示会在2028年量产固态电池。
本田在国内的电动车此前一直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在北美销售的车型则采用LG新能源电池,当前油转电的趋势下,电池将一步步取代发动机成为汽车心脏,对于掌握全产业链的本田来说,心脏部位交给别人无异于卡脖子。
但如今建立液态锂电池产线为时已晚,只能在固态电池方面努力。
起点固态电池获悉,该生产线涂装工序长度打破世界纪录,并采取极为严格的管理体制,由于生产过程中某些材料与水反应会产生毒气,所以该车间控制湿度不超过0.1%。如此复杂的设备结构本田研究所整整摸索5年才基本敲定。
在汽车端本田也有动作。今年10月11日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由东风本田操盘,计划产能12万辆,大量导入自动化和数字化工艺,创建双螺旋碳中和循环体系、三维智慧生态空间、一体化SMART订单式产销建设等新形势,生产车型有灵悉L、烨S7等。
02
固态电池之战接近白热化
10月到11月以来,车企频繁宣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电池厂则争先恐后推出半固态电池产品以及“尚未量产”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可知现在固态电池量产“头标”抢夺战已接近白热化。
10月末,Stellantis宣布将推出道奇新型号汽车Charger Daytona并为其搭载半固态电池,合作伙伴是奔驰固态电池合作商Factorial,2026年道奇Charger Daytona将会从示范车队开始来测试性能,如果试用效果好,将逐渐给玛莎拉蒂、吉普等品牌搭载。
奇瑞也在10月末表示计划2026年之前推出全固态电池,目前正在开发的全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已到达400Wh/kg,2025年新样品将会升至600Wh/kg,2026年上车、2027年批量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奇瑞自研固态电池在切去一角后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11月18日奇瑞控股的安瓦新能源5GWh固态电池项目开启,总投资18亿元,一期占地约150亩,首条1.25GWh产线设备全部进场并安装完成,生产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280wh/kg。
11月初太蓝新能源与长安举办技术发布会,现场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长安汽车方面表示:“新技术是长安金钟罩电池迈向固态时代的关键一步。长安汽车将严格执行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30年全固态电池量产装车。”
近期比亚迪也联手深圳先进院,双方在固态电池、锂电辅材等领域展开合作。
海外方面,现代汽车正在积极招募电池研究专家,在京畿道Uiwang研发中心展开固态电池相关工作,还在京畿道华城市Namyang研究中心成立了专门负责电池开发的小组,并联手 EcoPro BM共同开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宝马也联手清华大学成立创新联合研究院,在固态电池以及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等领域进行合作,主要聚焦于固态电池的热管理和新材料开发。
众多车企的信息披露,似乎预示了固态电池量产进入倒计时阶段,但也有不少技术流人士认为炒作成分偏多,因为半固态电池并不是新技术,全固态电池的应用案例尚未出现,全固态电池的在电极工艺、界面连接、材料开发与配比、产线设计、回收利用等方面还有较大分歧,一直徘徊于实验阶段,但从实验室走向产线,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