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行情回顾

$香港医药ETF(SH513700)$:本周港股通医药指数涨幅-5.27%。

本周市场震荡调整,处于12月中央经济会议前的政策空窗期,市场震荡+行业主题不明显,突破震荡市的核心推动因素是政策和流动性,短期内仍需等待更宽松的政策和流动性。(1)历史经验上,突破震荡市走牛的核心推动因素是政策和外部事件、流动性。(2)当前来看,震荡时间和回撤幅度接近历史水平,但短期可能继续震荡。一是10月8日以来已震荡34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最大回撤幅度为9.2%,已接近历史平均水平。二是短期内政策方向和流动性依然积极,但仍需进一步才能突破当前的震荡:首先,后续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是政策进一步积极的观察窗口;其次,近期美元走强,但国内年末降准等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可能出台。

短期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A股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1)分子端:经济延续弱修复趋势。一是高频数据继续低位有所回升。二是盈利继续处于回升周期中。(2)流动性:国内维持宽松,股市资金仍较充裕。一是年底国内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二是股市资金流入仍可能维持一定水平。(3)风险偏好:海外风险有所扰动,但国内政策依然有支撑。一是美元上涨、朝韩等地缘风险对短期市场情绪有压制;二是国内政策预期依然偏宽松,尤其是临近年底政治家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5年宏观经济运行的逆风来自特朗普可能加征关税的冲击,影响程度视关税幅度及节奏;为了维持经济总体稳定,预计决策层将根据情况适时、有力加大政策力度,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消费)、提升非美贸易来应对冲击。

2025年经济的亮点将体现在消费和房地产领域,伴随内需回升,通胀将温和上行。预计政策将加大民生支出,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加大以旧换新等方面支持力度;房地产销售企稳亦将带动下游相关消费改善。

短期调整,中长期巩固向上。

 

二、热点催化

1、重点上市公司信息跟踪

康方生物(9926.HK)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差异化PD-1单抗安尼可(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HCC)的新药上市申请(sNDA)。

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是继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和三线及以上治疗转移性鼻咽癌,以及三线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后,派安普利单抗的第五项适应症。拥有差异化临床价值的派安普利单抗方案,有望为广大肝细胞癌患者带来更高效的疾病解决方案。


三、热点解答

1、最近医药明显在企稳回升,走势较稳健,在投资创新药物时,如何评估其研发潜力和市场前景?

在当今的投资领域,制药公司因其独特的行业特点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备受投资者关注。评估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投资表现是一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评估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研发投入是一个关键指标,包括资金、人力和时间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查看公司的年度报告,了解其在研发上的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能够初步判断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研发团队的实力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了解研发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专业领域的成就等,可以评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发管线的丰富程度和质量同样不容忽视。一个拥有多样化且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管线的制药公司,往往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关注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项目数量、所处阶段以及针对的疾病领域。

接下来,分析制药公司的市场投资表现需要综合多个方面。

财务指标是基础,如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等的增长趋势。同时,关注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与同行业公司进行对比。

市场份额的变化也是重要参考。了解公司产品在所属治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其变化趋势,能够反映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然而,仅依靠这些评估标准并不一定全面。行业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制药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药品审批政策的调整、医保政策的变动等,都可能改变公司产品的市场前景。

竞争格局的变化也需要考虑。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或者现有竞争对手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都可能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投资表现。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如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医疗支出和药品需求,从而间接影响制药公司的业绩。

总之,评估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投资表现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做出更准确和全面的判断。

2、前段时间医药有一定向好趋势,特别是创新药方面,而随着美大选落地后,美很多政策对于医药特别是疫苗这块有较大打击,对于国内创新药出海有哪些影响?同时国内的医药板块会不会再受牵连?

一方面,中国最领先的一部分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布局出海,受包括美国《生物安全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大家会加速这个进程。另一方面,出海的目的地并不局限在美国,还包括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各家企业都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国际化站点,以此为支点铺开来做。

“在出海问题上,不仅要聚焦创新药,也要看到药械和消费医疗,得益于国内的生产能力和价格优势,在打通海外销售网络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出海是更合理且有利的。 在无法完全规避美国在政治上对我国企业施加压力的背景下,国内有好的产能及能力去构建国际化平台,往外走是大势所趋。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从“引进”模式向“输出”模式转变,2023年共发生58起license-out事件,首次超过了license-in(许可引进)项目数量。从研发阶段来看,2022年以及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license-out交易主要集中在早期临床阶段的药品。2022年,处于临床I期、临床II期以及临床III期的药品占比达到52.5%。到了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2.0%。“我国创新药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了创新技术井喷的时候,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往外走,是有其价值的。特别是跨国药企(MNC)在面临专利悬崖的背景下,具备并购创新药企的动机。”

在“出海”模式层面,license-out模式已成为2023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出海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趋势基于近年来国产创新药资产价值得到众多跨国药企(MNC)的认可,例如GSK、诺华、BMS、罗氏、默克等。这些跨国药企收购的海外权益覆盖了化学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等多个领域。此外,近期的license-out交易不再局限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生物科技公司。

而在今年,“NewCo”也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出海路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采取“NewCo模式”出海的本土企业至少有四家,包括嘉和生物、恒瑞医药、康诺亚、领康生物等。

在“NewCo”模式下,本土创新药企通过提供技术,与境外大的投资方设立新的企业,将技术、资金注入其中。

无论哪种模式,不难看出,药企“出海”仍在路上,尽管风高浪急,挑战重重,但已是势不可挡。


四、投资观点

周中受到医保基金预付工作文件的催化,有短暂表现。三季报后,医药行情较为分散,并无明确主线,主要围绕事件催化,如并购重组等,或是政策预期改善,相应底部顺周期板块有所表现。业绩空窗期,且前期题材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表现,我们认为行情可能逐步切换为关注 2025 年,重点寻找基本面改善的方向,我们建议把握高景气、困境反转以及业绩稳健。 医保基金预付文件发布,支付端压力有望一定程度缓解。11 月11 日,两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定点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赋能助力。通知指出,此举旨在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不得用于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投入、日常运行、偿还债务等非医疗费用支出。原则上,统筹地区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 12 个月,可实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预付,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 6 个月,可实施居民医保基金预付。上年已出现当期赤字或者按照12个月滚动测算的方法预计本年赤字的统筹地区,不能预付。我们认为,随着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不断深化完善,配套 DRG/DIP 制度不断在各省市地区落地执行,在医院、医药企业、医保之间“三角债”关系长期存在,“药品零加成政策”压缩医院盈利空间的背景下,有望显著减轻医疗机构资金链条的压力,缓解费用支付压力,缩短药企、耗材厂商的付款周期。


$信达生物(HK|01801)$$百济神州(HK|06160)$#A股跳水,什么原因?如何应对?##平台经济迎政策暖风,哪些公司受益?##上海:拟统筹划设一批低空飞行航线##AI辅助诊断首次列入医保局立项指南#

风险提示:以上涉及个股不作为推荐。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不代表基金实际净值。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