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跳水,什么原因?如何应对?#

上周A股市场先扬后抑,周五回吐涨幅,整体延续震荡调整,TMT、消费回调明显,小市值依然较为活跃,但赚钱效应有所减弱。近期国内处于政策和业绩真空期,市场缺乏明确的交易主线,短期呈现震荡。向后看,市场在不确定性中继续寻求预期和现实的再平衡。12月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讨论来年的经济政策,明年两会之前,政策或更偏向于定调而非定量的表态,政策预期较难证伪,为市场演绎跨年行情提供支撑。对于长期市场趋势和行情主线的判断,仍是聚焦后续政策跟进以及基本面修复斜率的确认。

国内看,10月财政数据显示收支两端继续改善,年末财政支出有望加速发力,支撑经济的企稳回升。11月18日,财政部公布10月财政收支数据。收入端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带动财政收入稳步修复。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22亿元,同比增加5.5%,增速较9月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同比1.8%,为年内首次同比转正。此外,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降幅较9月的14.2%收窄至10%,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同比降幅从9月的18.8%收窄至10.5%,指向土地市场边际回暖。支出端看,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686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9月提高5.2个百分点,反映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边际提升。此外得益于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加快,10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大幅回升至47.9%,带动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边际扩张。财政缺口方面,财政部此前表示“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此外,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2024-2026每年2万亿”的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11-12月地方债发行或保持较快节奏,地方实际财政支出仍有较大修复空间,有望继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继而带动财政收入螺旋向上。

海外不确定性增强,对上周A股表现形成一定扰动。一方面,近期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所升温,对俄乌冲突、朝韩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担忧加剧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对风险资产定价形成一定扰动;另一方面,当地时间11月20日,美联储理事鲍曼呼吁对进一步降息持续谨慎态度,因为降低通胀的进展已经放缓,且就业市场强劲。当地时间11月2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1月16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21.3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22万人,创今年5月以来新低。美联储官员鹰派发声叠加偏强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使得市场押注12月美联储降息的概率有所下降,当前期货市场定价美联储12月降息25BP的概率从上上周的63%降至上周的54%。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及美联储暂停降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上周美元指数维持强势,并创下近两年新高,美债利率高位震荡,人民币汇率有所承压,对A股市场形成一定压力。不过当前A股虽受海外风险扰动,但在国内已出台政策落地显效以及更多增量政策提振预期的背景下,A股抗外部冲击能力有望逐渐增强,“以我为主”的内生定价特征将更加明显。

短期波动之后,A股跨年行情依然值得期待。A股的跨年行情一般是指从年底到次年年初市场的阶段性上涨行情,背后逻辑在于岁末年初政策窗口期市场情绪改善、基本面预期切换以及流动性宽松的支撑。从2000年至2023年以来万得全A的单月表现来看,2月和11月的上涨概率最高,分别为75%和71%,涨幅均值也领先于其他月份。今年来看,自“924”以来,在政策组合拳的加速出击下,市场预期扭转,风险偏好改善,走出了一波“拔估值”行情,在政策预期的反复中波折前行。向后看,其一,从政策预期看,近期宽货币政策以及化解风险的财政政策出炉之后,在经济内生韧性有待进一步强化以及海外不确定增加的背景下,财政刺激需求政策加力出台的期待依然较强。12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讨论来年的经济政策;2025年3月前后召开的全国两会,届时赤字率、经济增长目标、专项债规模、特别国债规模等都将一一明确。在两会之前,政策更偏向于定调而非定量的表态,政策预期较难证伪,为市场演绎跨年行情提供支撑。其二,从基本面预期看,随着前期政策的落地显效,10月宏观数据结构性转暖,前瞻性经济指标也开始呈现筑底回升之势,如10月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之上,10月金融数据M1-M2剪刀差收窄。当前步入基本面数据空窗期,政策“成效”的验证或仍是未完待续。基于上述逻辑,在存量政策成效逐步验证和增量政策预期的牵引之下,本轮跨年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行业配置而言,在盈利、利率和政策的三方“角力”下,可采用“三角形”布局:1)进攻侧:聚焦于经济增长的供给端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崛起,重点关注有业绩支撑的半导体、AI算力,应对国际局势不确定性的军工、稀土等。2)中间层:关注受益于国内政策加力的方向,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市场情绪提振的非银金融,以及受益于化债政策的建筑、环保、IT服务等。3)防守侧:在红利板块内部做更精细的选择,如有望受益于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央国企红利等。

目录

  1 、市场展望探讨

  2 、行业配置思路

  3、上周市场回顾

(1)市场行情回顾

(2)市场情绪监测

(3)估值与盈利预测

  4、本周宏观事件关注


Part 1 市场展望探讨

上周A股市场先扬后抑,周五回吐涨幅,整体延续震荡调整,TMT、消费回调明显,小市值依然较为活跃,但赚钱效应有所减弱。近期国内处于政策和业绩真空期,市场缺乏明确的交易主线,短期呈现震荡。向后看,市场在不确定性中继续寻求预期和现实的再平衡。12月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讨论来年的经济政策,明年两会之前,政策或更偏向于定调而非定量的表态,政策预期较难证伪,为市场演绎跨年行情提供支撑。对于长期市场趋势和行情主线的判断,仍是聚焦后续政策跟进以及基本面修复斜率的确认。

国内看,10月财政数据显示收支两端继续改善,年末财政支出有望加速发力,支撑经济的企稳回升。11月18日,财政部公布10月财政收支数据。收入端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带动财政收入稳步修复。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22亿元,同比增加5.5%,增速较9月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同比1.8%,为年内首次同比转正。此外,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降幅较9月的14.2%收窄至10%,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同比降幅从9月的18.8%收窄至10.5%,指向土地市场边际回暖。支出端看,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686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9月提高5.2个百分点,反映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边际提升。此外得益于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加快,10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大幅回升至47.9%,带动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边际扩张。财政缺口方面,财政部此前表示“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此外,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2024-2026每年2万亿”的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11-12月地方债发行或保持较快节奏,地方实际财政支出仍有较大修复空间,有望继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继而带动财政收入螺旋向上。

海外不确定性增强,对上周A股表现形成一定扰动。一方面,近期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所升温,对俄乌冲突、朝韩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担忧加剧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对风险资产定价形成一定扰动;另一方面,当地时间11月20日,美联储理事鲍曼呼吁对进一步降息持续谨慎态度,因为降低通胀的进展已经放缓,且就业市场强劲。当地时间11月2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1月16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21.3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22万人,创今年5月以来新低。美联储官员鹰派发声叠加偏强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使得市场押注12月美联储降息的概率有所下降,当前期货市场定价美联储12月降息25BP的概率从上上周的63%降至上周的54%。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及美联储暂停降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上周美元指数维持强势,并创下近两年新高,美债利率高位震荡,人民币汇率有所承压,对A股市场形成一定压力。不过当前A股虽受海外风险扰动,但在国内已出台政策落地显效以及更多增量政策提振预期的背景下,A股抗外部冲击能力有望逐渐增强,“以我为主”的内生定价特征将更加明显。

短期波动之后,A股跨年行情依然值得期待。A股的跨年行情一般是指从年底到次年年初市场的阶段性上涨行情,背后逻辑在于岁末年初政策窗口期市场情绪改善、基本面预期切换以及流动性宽松的支撑。从2000年至2023年以来万得全A的单月表现来看,2月和11月的上涨概率最高,分别为75%和71%,涨幅均值也领先于其他月份。今年来看,自“924”以来,在政策组合拳的加速出击下,市场预期扭转,风险偏好改善,走出了一波“拔估值”行情,在政策预期的反复中波折前行。向后看,其一,从政策预期看,近期宽货币政策以及化解风险的财政政策出炉之后,在经济内生韧性有待进一步强化以及海外不确定增加的背景下,财政刺激需求政策加力出台的期待依然较强。12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讨论来年的经济政策;2025年3月前后召开的全国两会,届时赤字率、经济增长目标、专项债规模、特别国债规模等都将一一明确。在两会之前,政策更偏向于定调而非定量的表态,政策预期较难证伪,为市场演绎跨年行情提供支撑。其二,从基本面预期看,随着前期政策的落地显效,10月宏观数据结构性转暖,前瞻性经济指标也开始呈现筑底回升之势,如10月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之上,10月金融数据M1-M2剪刀差收窄。当前步入基本面数据空窗期,政策“成效”的验证或仍是未完待续。基于上述逻辑,在存量政策成效逐步验证和增量政策预期的牵引之下,本轮跨年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Part 2 行业配置思路

行业配置而言,在盈利、利率和政策的三方“角力”下,可采用“三角形”布局:1)进攻侧:聚焦于经济增长的供给端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崛起,重点关注有业绩支撑的半导体、AI算力,应对国际局势不确定性的军工、稀土等。2)中间层:关注受益于国内政策加力的方向,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市场情绪提振的非银金融,以及受益于化债政策的建筑、环保、IT服务等。3)防守侧:在红利板块内部做更精细的选择,如有望受益于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央国企红利等。

进攻侧:聚焦于经济增长的供给端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崛起

随着中美货币政策共振宽松,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的成长方向存在较大的反弹弹性,重点关注受益于有业绩支撑的电子、AI算力、计算机设备等领域,以及应对国际局势不确定性的军工、稀土等。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之下,国产替代预计会对科技成长的板块表现形成催化,科技股行情或会反复演绎。此外,自9月24日“并购六条”出台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综合历史经验和当前政策背景,本轮A股并购重组意见中将“助力新质生产力”放在首位,相关领域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集聚,可关注TMT、生物医药、新能源车、先进制造业、国防军工等。

中间层:受益于国内政策加力的方向

自9月下旬以来一系列宏观支持性政策扭转悲观预期,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支持性政策批量落地,非银金融作为流动性宽松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利好的核心受益板块,当前或仍具有较大的配置价值。另一方面,化债政策支持下,To-G”属性的细分如建筑、环保、IT服务、军工等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此外,在出口面临潜在风险之下,国内政策发力及方向成为关注核心,化解风险的财政刺激政策出台后,刺激需求的政策或依然在路上,内需消费、地产仍有望受益于后续刺激需求政策的加码,继续关注政策跟进及落实效果。

防守侧:红利方向做更精细的选择

一系列宏观支持政策扭转悲观预期后,红利资产的进攻性稍显不足,但考虑到政策生效仍需时间,以及增量政策的节奏或根据经济修复状况“边走边看”,红利资产或时有表现。长期来看,红利资产也是低利率时代重要的核心底仓选择,重点关注受益于央行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央国企红利等。


Part 3 本周市场回顾

(1)市场行情回顾

近一周,上证指数下跌1.91%,创业板指下跌3.03%,沪深300下跌2.60%,中证500下跌2.94%,中证A50下跌2.98%,科创50下跌1.78%。风格上,周期、稳定表现相对较好,消费、金融表现较差。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表现相对靠前的是综合(5.08%)、商贸零售(2.18%)、纺织服饰(0.06%)、环保(-0.24%)、有色金属(-0.31%);表现相对靠后的是社会服务(-5.24%)、食品饮料(-4.08%)、通信(-3.78%)、非银金融(-3.61%)、电子(-3.29%)。

上周A股市场先扬后抑,周五回吐涨幅,题材股依然活跃,但分化较为明显。从Wind热门概念板块来看,表现相对靠前的是锂电电解液(12.89%)、南京市国资(8.20%)、最小市值(6.93%)、跨境电商(5.21%)、锂电负极(5.06%);表现相对靠后的是高送转(-8.08%)、IGBT(-5.29%)、消费电子代工(-5.27%)、晶圆产业(-5.24%)、存储器(-5.18%)。

(2)市场情绪监测

上周市场情绪有所降温,交投活跃度和杠杆水平均有所回落。上周全A日均成交额较上周缩量4756亿元至17064亿元。短期情绪指标看,上周日度换手率均值从上周的2.45%下降至2.13%,融资交易占比从上上周的10.23%下降至9.10%(截至周四)。长期情绪指标看,上周股权风险溢价从上上周的3.31%上升至3.43%,处于2010年以来74.43%的分位水平。

(3)估值与盈利预测

估值方面,主要宽基指数和多数申万一级行业估值集体收敛。从主要宽基指数看,中证A50、中证500、创业板指市盈率、市净率估值跌幅均在3%附近。从行业指数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有3个行业实现估值扩张,其中市盈率涨幅靠前的是综合(5.92%)、商贸零售(1.24%)、纺织服饰(0.05%);市盈率跌幅靠前的是社会服务(-5.39%)、食品饮料(-4.09%)、通信(-3.84%)。

盈利预测方面,上周多数行业下调盈利预期。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3个上调盈利预期。其中,盈利预期上调靠前的行业有房地产(0.21%)、农林牧渔(0.17%)、非银金融(0.09%);盈利预期下调靠前的行业有综合(-13.63%)、电力设备(-1.82%)、纺织服饰(-0.87%)。

Part 4 本周宏观事件关注


$中证A500ETF富国(SH563220)$

$宁德时代(SZ300750)$

$政金债券ETF(SH511520)$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