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熬过至暗、等待曙光!




作者:古道

编辑:梦琪

风品:俊逸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股价起伏,短期是投票器、长期则是称重机。


11月25日,华大基因收盘报收45.20元,据Wind数据显示,创业板指年内累计上涨15.01%的情况下,华大基因涨幅为-5.63%。


格雷厄姆曾说过,资本市场长期来看是一台价值称重机。如果一家企业的价值持续增长或者下降,市场会称量其价值,在股价上反映出来。


2020至2023年,华大基因净利为20.9亿元、14.62亿元、8.03亿元、0.93亿元,已出现三连降。10月26日最新三季报亮相,2024前三季营收约28.26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则由盈转亏、亏损约1.24亿元,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业绩股价双失色,“基因测序第一股”到底怎么了?


1

高毛利不再 亟需新增量故事

LAOCAI


对于业绩下滑,华大基因解释称,报告期内宏观经济下行,出生人口下降,相关检测需求低于预期;新产品新业务虽取得局部突破,全面爆发增长尚需些时间;新冠期间的扩张和投资,导致固定成本压力没有完全消化。


简言之,内外皆有因,华大基因需要系统性化解、系统性破局。


深入业务面,生育健康与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是收入主力。2024年前三季,前者营收9亿元,精准医学检测为10.1 亿元。两项合计贡献19.1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67.58%。再细化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是生育健康业务核心,其被称NIPT业务,是许多宝妈们口中的“无创DNA”检查。


回望2017年,正是顶着“基因测序第一股”光环,华大基因以13.64元发行价登入创业板。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6年公司营收为11.32亿元、13.19亿元、17.11亿元,营业利润为0.54亿元、3.04亿元、3.82亿元。


持续双增,得益于踩中市场红利风口。2016年前后,正值中国新生人口高峰期,乘着红利期华大基因业绩实现了快增。上市之后更一度遭到投资者的狂热追捧,股价连续18个交易日涨停,市值突破千亿大关。


这也印证格雷厄姆的另外一句话,资本市场短期是投资者信心的投票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热钱退去,称重机取代了投票器。因业绩增长无法支撑市场预期,华大基因股价开始低迷。


2018年10月,最低跌至44.52元,距离259.49元高点累缩超80%。由盛转衰、跌落神坛的背后,是NIPT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贝瑞基因、达安基因等上市检测公司纷纷涉足分羹。


同时,2019年天津打响NIPT服务控费的第一枪,随后山东、湖北、重庆、浙江、福建等省市纷纷出台跟进政策,伴随服务价格下探,NIPT生意开始从“蓝海”走向“红海”。


2024年10月17日,江苏省医保局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为切入口,创新集采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因检测服务集采。内外因素交织下,华大基因NIPT服务高毛利率不再,从2018年70%以上,跌至2024上半年的45.71%。


2024年前三季,华大基因毛利率45.22%,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净利率-4.39%,同比下降6.63个百分点。2024年第三季毛利率41.26%,同比下降11.5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43个百分点;净利率-15.12%,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88个百分点。


好在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华大基因检测业务快速爆发,精准医学检测成为拉动增长的新方向,当年贡献收入达55.62亿元。


新故事驱动下,公司股价一度反弹至197.60元历史次新高。然而随着疫情负面因素消失,公司股价再入回调下行节奏。截至2024年11月25日,公司市值不足190亿元,距离巅峰时期的千亿市值缩水超80%。


目前,精准医学检测业务主要依靠火眼项目。据华大基因对外披露信息显示,该项目组围绕重大公卫事件应急需要,开发了集检测产品快速研制、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实验室集成建设与规范运营、团队柔性调配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在37个国家累计启动390座火眼实验室。


然至少从2023年营利双降,2024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双降延续看,华大基因仍亟需新增量开拓。2023上半年精准医学检测营收7.9929亿元,2024上半年为6.6421亿元。未来该部分业务如何走出新冠“依赖症”、讲出更多增量故事,是一个严肃考题。


2

因何掉队"三宝”?

LAOCAI


基因检测是一门造福人类的新兴技术,坚持创新是华大基因长期发展的底层逻辑。早在还没有上市前,公司便被坊间誉为“生物界的腾讯”,与腾讯、华为并称“深圳三宝”。


随着时间推移,腾讯、华为一路高歌、已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参天大树,华大基因的差距不断拉大。除了赛道因素,从自身看,研发费不足,销售费偏高应是一个考量。


2020年—2023年,华大基因研发费分别为,6.20亿元、4.87亿元、5.36亿元、5.29亿元。同期销售费为,10.78亿元、12.38亿元、16.07亿元、10.36亿元。


2018年,销售费与研发费的差距仅2.53亿元,2020年为4.58亿元。而2023年末,即便销售费同比降超30%,与研发费的差距仍扩大到5.07亿元,2022年更达到10.71亿元。


好在2024年前三季,华大基因销售费降超12%至6.63亿元,研发费增加2.5%至3.98元,此消彼长间两费差距得以改善,但是相比国内一些创新药、医疗器械企业,研发费规模体量仍不算占优势。


截至2023年末,华大基因销售人员1077人。研发人员799人。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基因检测是一门科研含量较高的行业。如果含研量不足,容易让企业失去长期发展核心驱动力。未来想要重拾投资者信心、让业绩真正支棱起来,无论主业夯实还是新业务开拓,都离不开特色突围、产品体验说话,提升含研量是关键。


3

需要怎样的CEO?

LAOCAI


大海航行靠舵手,管理层的理念能力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发展状况。


2024年6月18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因任期届满,尹烨将不再继续担任华大基因副董事长、非独立董事等职务,将根据运营需要,继续担任部分控股子公司中的董事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尹烨于2002年加入华大基因,任职超20年,妥妥的公司元老。可以说,其见证了公司的兴起与下落。


光环褪色背后,尹烨与公司实控人、第一任CEO汪建相似,都曾陷入言论争议中。


梳理往期舆论,作为华大基因当家人,带有科学家底色的汪建,曾有“科技狂人”“基因教父”“吹牛大王”等标签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汪建曾带领华大团队完成绘制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以及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构建等研究工作。在华大基因业绩高光时期,汪建曾给公司设定了科技服务一百亿,医学服务一千亿,人人服务一万亿的宏伟目标。


现如今来看,这些目标当初有多乐观,现在就有多凄凉。而相比汪建,尹烨同样不缺争议。如2022年遭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炮轰。尹烨曾表示,情绪可以影响人的基因表达,饶毅在转发该条内容时称“尹烨这是纯粹的伪科学”。


对于尹烨谈及“人类为什么要做梦”“爱因斯坦仅靠数学推测就预测了未来”等话题。饶毅直言上述观点“愚蠢无比”、“100%瞎编”等。言语犀利或有偏颇、片面处,却也给尹烨乃至华大基因提了个醒,毕竟是行业龙头这样的争议出圈不是加分项。


不过一系列“炮轰”似乎并没影响到尹烨的个性行为,成为知名网红CEO后,其也不忘记为自家公司带货。曾有媒体报道,尹烨某视频平台主页橱窗中,“优美达”益生菌固体饮料与益生菌压片糖果两款产品均由华大基因研发。


好在相比前两任CEO,接棒者赵立见低调了很多。公开资料显示,这位2021年6月履新的新CEO也是华大基因元老级员工,曾任首席市场官、生育健康事业部负责人,具有预防医学专业背景,曾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水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领域标志性专项。


遗憾的是,低调的赵立见任内业绩单并不多讨喜:2021年营利双降、2022年增收不增利,2023年营收43.50亿元,同比下降38.33%;归母净利9290.04万元,同比下降88.43%。较2021年的67.6亿营收、14.6亿净利颓态肉眼可见。较2020年巅峰期的83.9亿元营收更缩水近半,较20.9亿元净利甚至仅剩下了零头。


面对困境,赵立见薪酬从2022年的247.4万元,降到2023年的136.1万元。共克时艰难能可贵,但对投资者而言,面对2024年以来的颓态延续、季度亏损,业绩真正支棱起来才是信心修复的良方。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盘点华大基因历任CEO,实控人汪建时期,一度不乏惊世骇俗言论,一旦传导至公司层面不是加分项。尹烨作为网红CEO,个人长期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因接地气的科普方式赢得不少掌声关注,但其“带货”行为并没对公司主营业务带来多少实质性帮助。相比之下,赵立见任内的华大低调不少,但这种务实也没能扭转业绩下滑趋势。经历了多位性格迥异的管理者,到底需要一位什么样的掌舵者带领华大基因走出困局,或许公司、投资者都在苦寻答案。


4

可贵探索 “等风来”还需做些什么

LAOCAI


当然,企业发展鲜有一番风顺者,起起伏伏、螺旋式前行才是常态。一时低谷,不代表永远低迷。


作为一家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司,华大基因业绩阶段承压是一面,砥砺前行、深耕业务培育是另一面。


以肿瘤与慢病筛查为例,均为基因检测行业中发展较快、商业化应用较成熟的领域。2024年前三季,华大基因该业务营收近4亿元,同比增长约14.1%。延续的稳增势头,也成为业绩亏损下的一抹亮色。


具体来说,受益于政策引导,国内各地区肠癌筛查项目明显增加,公司肠癌检测业务前三季营收过亿元,同比增长约126%;此外,得益大众群体对肿瘤遗传风险的认知提升以及部分胚系变异的检测对于肿瘤治疗指导意义的推广,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营收同比增长约35%。


同时,一系列前沿创新产品的推出和民生项目的深入实施,也让华大基因酝酿着新增潜能。从肠癌检测到HPV筛查,从阿尔茨海默风险基因检测到“四高”检测服务,华大基因正以丰富的产品线和精准的服务模式,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若能持续锚定、持续打磨,假以时日业绩复苏反转也未可知。


此外,华大基因还在智慧医疗领域积极探索。比如天津互联网医院的成立与运营,标志着公司迈出坚实一步。该医院集防筛诊治监管保于一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体验。该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效率性,更为公司新场景下的业务拓展、模式创新提供了新可能。


不过,如何把期许、可能变成现实业绩、增量仍有漫漫征程。深入业务面,肿瘤诊断是重点转型领域。业务增速虽可观,业务体量却较小,短期内对华大基因业绩影响还很有限。


2024年3月,国家医保局集中回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建议和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关于肿瘤筛查纳入医保报销的建议,国家医保局回复称:将癌症筛查纳入医保的条件还不成熟,暂时无法将肿瘤筛查这一类非治疗性的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肿瘤筛查不能纳入医保也意味着,肿瘤防控行业短期之内难以获得爆发式增长。


那么,等风来的这段时间内,华大基因大概率要经历一段阵痛期。想要熬过至暗、阻止业绩“硬着陆”,还需练好研发内功,深挖产品线“护城河”,只有真正念透成长经,才有可能撑到黎明曙光,在行业爆发期到来时占得先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