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送得到”、“送得了”、“用得起”的人行道机器人,推行科技用数据驱动方式让机器人配送抵达“最后十米”
36氪的朋友们·2023-12-05 09:00
国内即时配送市场正在向万亿规模跃升。
未披露江苏省2021-05
打造机器人通用自主移动能力
我要联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团配送共同发布的《2021-2022中国即时物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 2021年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为294亿单,同比增速为38%,用户规模达6.33亿人。
2022年底,针对《“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发改委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谈到: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预计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
即时配送的订单量预计将达到全国快递单量的40%左右,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按照行业报告预测,到2025年,即时物流行业全年订单量将达到793亿单,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
但相比于即时配送巨大的市场增量,末端配送成本也在不断走高,国内多线城市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势必还将进一步推高末端配送成本,这也成为阻碍各类即时配送业务在短期内快速增长的掣肘。
如果供给侧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未来即时配送行业的市场“天花板”将无法突破。而一旦突破,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势能。
推移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推行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聚焦人行道机器人产品的科创公司,专注于开发针对末端非结构化路况环境,以及非机动车载具的室内外一体化自动驾驶系统。
推行科技的创始团队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他们曾成功研发史上第二型“全无人”自动驾驶乘用汽车,仅次于Alphabet旗下Waymo公司获批在美国加州无安全员驶上公开道路。
“移动是人和机器人发挥生产力所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人类每天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花在将各种质量从A点移动到B点上,其中绝大多数的移动时长是发生在公路等结构化道路之外的地理范围,因此,解决包含大量非结构化环境的室内外一体化自动驾驶问题,具备巨大的未开发价值。”推行科技创始人兼CEO卢鹰翔表示。
复杂度最高、成本最贵的交通环节
与公路无人配送车目前主要面向的B端货仓转运需求不同,即时配送直接链接C端,高频触达终端消费者。而在移动互联网、新消费的红利期末段,消费者对于商家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响应的时效、问题的解决,还是流程上的便捷、需求的保障上,目前,终端消费者在商业链条中已经从被动服务变得更加自主选择。
在路况环境层面,C端配送涉及的末端路况通常设施标准化程度低、交通规则缺失、交通参与者种类更加繁杂,这些复杂客观因素也对自动驾驶系统提出了额外的挑战。
但与此同时,末端场景也是最“有利可图”的场景。2C末端配送1千克货物1公里的单价即可高达5至10元,相比之下,京沪间上千公里的公路物流价格大约在1至3元每千克,两者单价相差高达数千倍。
应对如此之高的需求,以数万元级的终端产品来提供高效率、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即时配送机器人,来真正帮助到即时配送服务产业应对配送人力短缺、成本高昂、离职率高等多重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的突破再次点燃了科技进步的火炬,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让机器人释放出更强大的终端服务能力,打破“最后一公里”的窘境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2023年10月9日,推行科技宣布其人行道递送机器人“独角兽”已经在达达快送平台上履约完成11072单,按时履约率达98.5%。
在一年前的2022年10月9日,推行科技与即时配送行业的头部平台达达快送宣布正式达成机器人配送合作。同日,推行科技人行道递送机器人“独角兽”将一单线上下单的山姆会员店商品“送货上门”交付至客户手中,这也标志着推行科技在国内即时配送场景正式商用落地。
今年8月,推行科技“独角兽”在深圳上岗美团外卖,提供由深圳北站缤果空间购物中心至附近高层写字楼的外卖配送服务,这也是国内已商业落地的首个可“送货上楼”的室内外一体化机器人配送服务。
人行道机器人又称“个人配送设备”,与自动驾驶汽车不同,“人行道机器人”按照非机动车标准设计制造,在尺寸、速度、动能等关键物理指标上受到严格规范,能确保运行时做到“人碰不伤、车碰无痕、停不挡路”,拥有极高的安全性,也因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率先获得开放道路路权。
放眼全球,人行道递送机器人也还是一片蓝海,因为让机器人拥有在非结构化场景下强大的自主行动能力并不是一件易事。大洋彼岸,从Uber旗下Postmates分拆出来的机器人部门Serve Robotics也在同期推出其新一代人行道送货机器人,可以在脱离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运作。
Serve Robotics在2021年从Uber独立分拆后已累计获得来自英伟达、必胜客等机构的5600万美元融资并在近期传出上市计划。其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多年的积累和成熟的应用场景,开发出具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移动送货机器人,并且在人工智能和感知等关键技术突破中得到英伟达和Ouster等多家技术合作伙伴的支持。 Serve Robotics的机器人可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自主导航,并已在洛杉矶成功完成了数万次送货。
无独有偶,今年10月,被誉为“深度学习之父”的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教授也宣布在离开谷歌后作为顾问加入人行道配送机器人公司Vayu Robotics,因为“(人行道机器人)仅有汽车1%的动能和小得多的刹车距离,因此更加安全”,Vayu Robotics已获得美国著名国防科技公司洛克希德·马丁等机构的1200万美元融资。
今年5月31日晚8点,京东618在京东、京东到家双渠道同步正式启动。开场10分钟,全国超700个县区市的消费者已收货,其中苏州首单由部署在苏州市吴中区的推行科技人行道递送机器人“独角兽”在8点10分完成交付。
“独角兽”具有良好末端路况通行能力、成本相对可控、满足非机动车道路行驶要求等多重优势,具有定位精准、越障平稳、安全高效等特点,不仅有室内外运行能力,还具备良好的通过性,能够提供“门到门”全物流链条机器人即时配送服务,可以满足社区、写字楼、学校、商场、酒店、医院等不同场景的密集配送需求。
目前,推行科技的“独角兽”人行道递送机器人在苏州已覆盖近二十个小区的数万户居民,在网购爆单高峰期为小区的即时配送服务提供了有效的运力补充。卢鹰翔介绍说:“独角兽”在递送时效等方面与人类骑手按统一标准考核,收取略低于人类骑手标准的递送费用,目前平均单车单日运单量相当于人类骑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并已实现单车盈亏平衡。
机器人要做到“送得到”、“送得了”、“用得起”
这是一个人工智能引领变革的时代,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AIoT将让全世界的各种设备都“活起来”,这个过程中也必将诞生大量创新的智能体。
同时,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智能交通、短交通领域正在发生急剧的变革,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同样在催生着新物种不断涌现,融合了诸多前沿技术的机器人作为智能运载工具,简化了人和物的移动,产生出独特的价值。
对于国内市场,卢鹰翔认为:中国是非机动车大国,非机动车保有量甚至超过所有机动车之和,因此推行科技面向非机动车运行场景开发智能化和自动化系统具备巨大市场潜力。同时不同于美国等国家的末端即时配送主要由机动车通过公路完成的特点,国内即时配送主要依赖两轮车骑手通过大量人行道、自行车道、小区楼宇内部等非结构化道路场景完成,情况复杂多样且标准化程度低,对机器人配送设备算法、路况适应能力和稳定性都提出了独特挑战。
2021年9月,推行科技成立不久就让一台电动轮椅从硅谷办公室出发,途经逊尼韦尔市、圣克拉拉市、圣何塞市,最终抵达达圣何塞市的思科公司总部,途中经过多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道路,包括自行车道、人行道、斑马线、公园步道、人行桥梁、无标记广场、人车混用道路、行人和车辆交通信号灯、建筑物内部等。
为了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器人末端配送产品,让无人配送在中国城市环境下能“送得到”、“送得了”、“用得起”,推行科技首创了基于骑手驾驶行为反馈数据的数据驱动式自动驾驶框架与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搭建起专用仿真模拟器,同时与图商合作伙伴在国内率先绘制城市级别的非机动车道高精度地图,完成关键先验数据的原始积累,并大幅提高系统迭代效率,推动轻型机器人在末端即时配送领域的成熟和应用。
据介绍,推行科技目前所采用独创的“骑手影子系统”,充分利用中国庞大的电动两轮车生态,从他们每天在大街小巷穿梭的过程中,从海量的差异化驾驶行为中吸取营养,解决了在非结构化环境自动驾驶场景下构建数据闭环的难题。
这也体现出作为一家拥有智能化研发能力的公司,凭借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的基因和技术储备,在人行道机器人这个全新品类的产品力、成本控制、和品控能力,推行科技的人行道递送机器人“独角兽”在用AI创造全新的运力供给系统。
推行科技的创始人卢鹰翔本科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是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硕士、哈佛大学人口经济学硕士,曾师从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Serge Belongie教授和著名人口经济学家David Bloom教授;联合创始人CTO龙禹含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硕士和剑桥大学高等计算机科学硕士,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挑战赛CMU校队成员(团体第二名),师从CMU Robotics Institute机器人学院首席系统科学家、自动驾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John Dolan教授。推行科技的其他团队成员均毕业于斯坦福、伯克利、杜克等知名大学,并曾任职于Waymo、谷歌、Lucid Motors等业内知名企业。
拓展“上肢”能力,深挖机器人的服务应用场景
2023 年,马斯克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对于机器人的长期发展空间做出了乐观的预测,他强调:如果按照人和机器人数量2:1的比例,机器人的需求会远远超过车,特斯拉的长期价值将在于擎天柱。
机器人的外形千差万别,推行科技也在末端智能交通和末端智能运载领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卢鹰翔意识到,一套机器人智能系统的商业价值与其所能安全运行和交互的空间范围成正比,系统能触达的范围越广、场景类型越丰富,能够完成的任务价值就越高。以人体结构为例,下肢部分主要负责空间内的移动能力,上肢部分则主要实现空间内的交互和操作能力。
今年,推行科技在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以实现技术、产品、市场三者的匹配,为人行道机器人开辟出全新的应用场景。比如,和鱼大大合作推出的自动投料机“塘管家”助力安徽黄山路基渔业养殖升级;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作驱鸟机器人等。
下一步,推行科技将在持续拓展“下肢”空间移动能力的基础上,发力“上肢”可带来的空间交互和操作能力,卢鹰翔透露,公司具备自主装卸货物、操作简单按钮和开关能力的“上肢”部分已进入样机测试阶段。
机器人无疑是AI技术从底层赋能诸多行业提升商业效率并获得更高利润行之有效的手段,当下,国家也给予了机器人产业更多的政策支持,日前,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 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探索具身智能、通用智能体和类脑智能等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包括推动具身智 能系统研究及应用,突破机器人在开放环境、泛化场景、连续任务等复杂条 件下的感知、认知、决策技术。 行业演变,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相信在下一个十年,我们可以看到百花齐放的机器人产品和谐地出现在身边很多角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