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配置世界里面,我们都知道,跨大类资产类别进行资产配置,构建一个底层资产彼此之间低相关性的资产组合,能够有效的降低波动,分散风险。
市场上常见的大类资产类别,我们知道有股票、债券、商品,一般具体配置时就是股票基金、债券基金、黄金或者CTA等等。当然还有衍生出来的复合策略,比如固收加基金、CTA混合策略等等。
但是其实呢,这只是比较粗犷的分类方式,还有一些稍微小众一些的细分子类别,或者叫细分资产、细分策略,可供我们选择。
比如可转债——这个实际属于债券,但是风险收益特征介于股和债二者之间的资产类别。
一、什么是可转债?
可转债,即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一种特殊的企业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和股权的特征。具有普通股票所不具备的固收利息,和一般债券不具备的升值空间。
可转债的价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债券价值,是债券本金与利息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
二是转股价值,这是一份期权价值,当正股价格上涨的时候,债权人可按原定转换比率转换成股票,从而获利。
因此,可转债兼有债券和股票的优点。
当股市弱势,正股下跌时,可以利用可转债的债券属性,追求固定收益;
当市场转牛,正股上涨时,可以利用可转债的权益属性,追求转股权的价值,获得可转债价值的上涨。
二、可转债的收益来源
一般来说,可转债的收益来源于其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条款:转股条款、下修条款、赎回条款及回售条款
转股条款
通过设定转股价格和转股期限,允许债券持有者按照发行时约定的转股价格将债券转换为上市公司的股票,正股股价上涨提升了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带动可转债价格上涨。这也是可转债最核心的收益来源。
下修条款
下修条款也被称为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也是可转债最重要的条款博弈之一。在正股股票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格一定时间后,上市公司有权下调转股价格,以提高转股条款的吸引力,促进债券持有人转股,从而减少债务负担。
强赎条款
除了可转债本身附带的到期赎回条款,强赎条款指的是发行人有权按照一定的价格从投资者手中提前赎回可转债,强赎条款通常在正股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一定幅度时触发,促使投资者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从而降低公司的债务负担;同时,触发强赎条款通常意味着公司股价表现良好,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获益的可能性。
回售条款
如果说前三则条款是为了提升投资者获益的可能性和空间,那么回售条款则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保护。它允许投资者在特定条件下将可转债回售给发行人。与强赎条款相反,回售条款通常发生在股票价格持续低迷、低于转股价格的一定比例时。
三、可转债配置价值
可转债于1843年起源于美国,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只可转债为宝安转债,发行于1992年,距今已有30余年历史,从可转债的发展历程看,其市场规模在早年间相对沉寂,自2017年左右出现了明显的起色。
近年来市场对可转债的需求逐渐显现,转债市场逐渐扩容。在2017年后,转债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的扩容,截至2024年10月31日,市场当前共计有存量转债545只,总规模逾7600亿元。
可转债发行门槛较高,对可转债质量提供了基础保障。可转债发行条件按要求,主板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大于等于6%,债券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净资产的50%,近3个会计年度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债券1年利息等。据统计,符合相关要求的主板上市公司不足50%。
当前股票市场短期胜率仍存不确定性,转债有相对配置价值优势。如果从“债底+股票期权”的视角出发,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预期下,转债的收益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受到股票市场走势的影响。权益市场短期投资胜率仍有不确定性,可转债的相对配置价值较高。同时,考虑到转债内嵌的看涨期权的“彩票”特点,一些积极投资者同样可以通过配置转债,来更好地参与权益市场机会。即:若权益市场筑底回暖,转债可分享部分的正股上涨红利;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或出现调整,转债价格受债底呵护,下行幅度有限,体现出“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
回归投资层面,大家也可以配置被动指数 可转债ETF(511380)进行投资。
可转债ETF具备几大特点:首先是持仓透明。可转债ETF以跟踪指数为主,虽然指数的样本券每月调整一次,但变动不会很大,相对其他主动管理型基金,可转债ETF的持仓更为透明。每个交易日也会公告PCF清单。
其次是风险分散。产品采用了优化复制策略。能够有效分散单一券种、单一行业所带来的风险。在指数样本券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个券的信用风险、正股退市问题、流动性问题以及资金异常炒作问题等,及时对个别瑕疵券进行规避和调整。
最后是产品费率低,交易灵活。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充裕,投资者在场内可以当天买卖。
#“谷子经济”概念火了,如何掘金?#
$30年国债指数ETF(SH511130)$ $国开ETF(SZ159650)$ $可转债ETF(SH51138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