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园。”曾几何时,这句广告语伴随我们走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甜牛奶第一股”李子园仿佛也成了时代的眼泪,往日风光不再。
近日,李子园又因为股东减持走入大众视野。11月25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35位股东拟减持所持股份,合计不超过301.8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7653%。根据市场价格计算,此次减持套现的金额约为3160万元。9月30日,李子园发布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显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3 个月内,公司董事、总经理朱文秀拟减持不超过27.11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687%;董事、副总经理苏忠军拟减持不超过22.6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575%;董事、副总经理王顺余拟减持不超过11.94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303%;董秘程伟忠拟减持不超过40.1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1017%;财务总监孙旭芬及监事崔宏伟拟减持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117%及0.0319%。总体来看,上述6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19.06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3018%。
对于两次减持计划的原因,李子园公告都显示“个人资金需求”,但这些减持行为无疑给公司的股价和市场信心带来了负面影响。
李子园目前股价仅为10元左右,较巅峰时期下跌超7成,为什么股东急着要减持套现,真的那么不看好公司未来吗?也许,对这些股东来说,落袋为安,拿到手里的才是最现实的。
股东轮番减持背后,李子园业绩表现不佳。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下降0.48%;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9亿元。
自2021年2月在A股上市以来,李子园的股价和市值经历了显著的波动。公司股价曾在2021年6月达到高峰,总市值超过147亿元,如今,李子园市值只剩下零头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下滑的同时,销售费用却在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为1.62亿元,同比增长38.44%,销售费用率提升至15.22%,创公司上市以来同期新高。李子园表示,这一增长主要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促进销售,增加了广告费用的投入。
去年10月以来,公司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超1376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为3.49%,旨在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然而,高管和股东的减持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回购股票的积极影响。
三季度,社保基金也进行了减持。截至三季度末,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一组合持股675.6万股,比二季度末的735.9万股减少60.3万股,一季度末,有两只社保基金进入前十大股东,一只社保基金持股815.8万股,还有一只社保基金持股380万股。
面对业绩承压和股价走低的困境,李子园也在寻求突破。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投入,通过央视、高铁媒体、地铁媒体、公交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公司还将深化市场精耕、渠道拓展,积极开发新兴市场,为市场发展与销售增长奠定基础。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李子园的产品、模式、渠道、推广都比较单一,增长已经遇到天花板。虽然公司在寻求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整体来看,由于李子园的产品核心销售市场是在三四五线城市,而新产品受众更多在一二线城市,所以市场错位,导致无法匹配发展战略。
作为食品企业,李子园也难逃食安问题。黑猫投诉显示,有人购买李子园牛奶买到了变质的牛奶,导致肠胃不适。
未来,李子园能否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重振市场信心,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公司将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投资者和市场的持续关注。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