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而言,“国产电车正在销量上‘暴打’诸多国外合资品牌”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国外车厂们到底被“打”得有多惨呢?

最近,有观点指出,在中国电车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下,日本的车企们正在成为“最惨的输家”:不仅自己在中国的展厅正在被电车浪潮淹没,甚至,在自己长期“手拿把攥”的东南亚市场,日本车企也正在被打得节节败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间,包括丰田、本田和三菱在内的传统日本汽车制造商,都已经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损失了巨量的市场份额。

相关数据表明,在2019至2024年的五年间,日本车企在上述地区都经历了显著的销量下滑,特别是在泰国和新加坡,日本车企在当地的销量分别下滑了12%和18%,直接导致他们的市场份额从5年前的50%以上滑落到目前略高于三成的水平(35%)。

在东南亚,日系车(红线)正在飞速丧失市场份额

而从具体的品牌来看,丰田已经成了日系车“最后的体面”: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比如皮卡这样的细分市场上仍然保持着地位,并且依然是雅加达这些城市里最显眼的品牌,但是,丰田目前在东南亚的优势主要还是由于来自于其在该地区的生产能力,尤其是一些非常受当地消费者欢迎的大排量汽油车—比方说,2023年,丰田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就承担了其全年产量的10%。

但是,同为日系品牌的日产却几乎成了“濒危物种”。本月早些时候,日产报告称由于产品线过时、销售激励支出增加以及在售混动车型号的不足,公司利润出现了急剧下降,并迫使其削减工作岗位和产量。

在东南亚,丰田已成了日系车“最后的体面”(其中有40%的新车销售还是得益于皮卡这种大排量油车)

因此,为了反击,日本品牌正在通过投资“合作伙伴”和长期项目的方式,开发他们需要的车载软件、固态电池和其他技术:今年早些时候,丰田推出了所谓的碳中和燃烧发动机原型,这可能有助于它进一步提高其混合动力技术。另外,他们还在构建自己的软件平台,以开发与中国电动车中相媲美的豪华功能。本田、日产和三菱也在敲定今年成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合作开发软件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

不过,这个战略目前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效,甚至,在中国这个“世界电动车之都”,这种方法还让他们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中国市场,日本车企在混动上的“固执己见”将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推向了本国品牌的电车,日系车此前的“销售神话”也因此被打破:与2019年相比,这5年来没有一家日本车企抢占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相反,生存空间倒是被比亚迪和“蔚小理”这样的中国车企不断压缩。

在中国,六大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都在过去5年出现了下滑,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电车品牌强势的“攻城略地”

与此同时,亚洲市场份额的丧失似乎也预示着在欧洲和美国的潜在更广泛下滑,尽管中国制造商由于高额关税等原因而基本上不在那些地区销售乘用车。但作为一个群体,日本汽车制造商在转向纯电动汽车上迟缓的行动,可能会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因为他们在基于尖端电池技术和智能软件的行业中进一步落后。

实际上,中国车企的崛起对日本车企的冲击不单单只在市场份额上,“日本制造”,这个曾经以“效率”和“可靠性”而享誉全球的标签,也正在成为历史—在二十年前,日本拥有全球超五分之一的汽车产量,但现在,这一数字已降至11%,而中国,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


“日本制造”正在成为历史

有分析指出,中国在低成本电池和公司在海外建立供应链以针对其他市场的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这可能会有利于它们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海外市场的销售。而考虑到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车企还并不准备放弃扩张市场的雄心,日本车企们的未来,可能已经无法简单地用“丧失优势”来描述了

$赛力斯(SH601127)$  $长安汽车(SZ000625)$  $比亚迪(SZ002594)$  #炒股日记#  #比亚迪回应要求供应商降价10%#  #股市怎么看#  #实盘记录#  #周末杂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