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2024年11月1日,江苏林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林泰新材)的IPO申请经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这一结果备受市场关注,因为林泰新材仅在6月28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后,用时四个月便顺利过会,仅经历一轮问询,刷新了北交所两年来最快上市审核纪录。
《摩斯IPO》研究发现,林泰新材对前五大客户存在一定依赖,其前五大客户中有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等大型车企,来自于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在六成左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九成收入都来自于传统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占比仍然偏低。在如今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车转型的当下,林泰新材过往增长的业绩能否在未来持续,还有待观察。并且,林泰新材在国内已经存在竞争对手科马摩擦。
最后,林泰新材在上市过程中面临着股权稀释、控制权不稳定和大量股东集中减持等问题。林泰新材的实际控制人为刘健与宋苹苹夫妇,夫妻二人合计控制公司35%的股份,持股比例较低。若上市发行新股完成,刘健和宋苹苹的实际控制表决权比例将进一步被稀释,甚至可能失去对公司的实际控股权。控股权削弱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下降,也可能为公司治理的稳定性埋下隐忧。林泰新材的前十大股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关系,也加大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此外,上市前夕林泰新材的多家原始股东进行集中减持,这些减持行为均“精准地”避开了北交所上市的股份减持监管条款。
01依赖上汽、长安等前五大客户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林泰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1.76亿元、2.07亿元和1.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1.97万元、2478.47万元、4918.23万元和2806.61万元。
自动变速器摩擦片是林泰新材的核心产品。其中,公司近半的营业收入来自其湿式纸基摩擦片产品。报告期内,湿式纸基摩擦片销售占比分别为44.25%、47.43%、49.40%和52.10%。
报告期,林泰新材前五大客户中有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等大型车企,比亚迪在2024年上半年突然挤入公司第三大客户,对林泰新材采购了1489.63万元,占比12.19%。
林泰新材对前五大客户存在一定依赖。报告期,林泰新材前五大客户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59%、61.71%、58.62%和57.05%,占比达一半以上。其中,林泰新材对长安汽车销售金额分别为649.05万元、2625.81万元、3251.13万元和1566.12万元,占比分别为4.93%、14.92%、15.74%和12.82%;对上汽集团销售金额分别为4047.24万元、4407.75万元、3260.37万元和1348.99万元,占比分别为30.77%、14.92%、15.78%和11.04%;对吉利汽车销售金额分别为0元、841.99万元、757.18万元和546.49万元,占比分别为0、4.78%、3.67%和4.46%。
此外,在其招股书(上会稿)中,林泰新材的融资规模已悄然变更为1.16亿。其中,原本计划投向“年产3000万片汽车、工程机械、高端农机及其他传动系统用纸基摩擦片及对偶片”项目的1.29亿资金被削减至5900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也缩水至2215万元。
02主要收入都来自传统燃油车
在北交所上市审核过程中,市场空间是林泰新材面临的核心议题之一。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产品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合理性;结合今年以来传统燃油车零售出厂价格下调情况,说明对林泰新材现有产品价格、毛利率的冲击,是否存在进一步下调价格并对林泰新材盈利能力构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林泰新材的核心产品湿式纸基摩擦片,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的自动变速器系统,这也导致其高度依赖传统燃油车市场。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销售占比分别为98.40%、97.53%、96.02%和77.37%,几乎构成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DHT、DET)的销售占比仅为22.53%。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高度依赖,也显示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占比仍然偏低。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而林泰新材直到今年才进入比亚迪供应链体系,2024年2月开始为比亚迪DMi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供应自动变速器摩擦片。截至6月末,公司共交付41.33万套产品。这一成绩虽然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但也凸显了公司在行业转型中起步较晚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林泰新材过往业绩增长能否在未来持续?
交易所要求林泰新材明确,“国内企业中为乘用车批量配套提供湿式纸基摩擦片的企业仅有林泰新材”的认定依据,以进一步厘清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林泰新材已经存在竞争对手了。北交所上市的浙江科马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马摩擦)业务也集中在湿式纸基摩擦片领域。科马摩擦早在2021年便成立控股子公司布局相关业务,并于2022年实现产品量产,设计年产能高达3000万片。这一数字是林泰新材现有1500万片年产能的两倍,显示出其在产能上的明显优势。
尽管林泰新材目前在国内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批量配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一市场格局并非高枕无忧。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放缓、新能源车的迅速崛起,以及竞争对手的强势介入,都让林泰新材在未来的市场拓展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公司能否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其上市后的成长潜力及资本市场表现。
随着行业加速转型,林泰新材能否从传统市场的“安全区”走向新能源市场的“竞赛区”?答案或许就在未来几年中揭晓。
03IPO前夕大量股东“精准”减持
林泰新材在上市过程中面临着股权稀释、控制权不稳定和大量股东集中减持等问题。
根据招股书,林泰新材的实际控制人为刘健与宋苹苹夫妇,夫妻二人合计控制公司35%的股份,持股比例较低。若上市发行新股完成,刘健和宋苹苹的实际控制表决权比例将进一步被稀释,甚至可能失去对公司的实际控股权。控股权削弱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下降,也可能为公司治理的稳定性埋下隐忧。
林泰新材的前十大股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关系,也加大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例如,第四大股东无锡毓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一致行动人镇江君舜协立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合计控制公司10.01%的股份。此外,第七大股东邦盛赢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邦盛聚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的最终股东为郜翀、凌明圣及郭小鹏,两者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控制公司5.36%的股份。
这些关联方股东的存在,可能对公司治理及决策机制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尤其是在控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可能增加决策分歧的风险。
此外,上市前夕林泰新材的多家原始股东进行集中减持,减持行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2024年2月26日,苏州方广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100股,将持股比例从10%降至9.9997%。随后,该股东继续小幅减持,将股份比例稳定在9.89%。
2024年3月1日,深圳可可松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8万股,持股比例从5.12%下降至4.88%;同年3月7日,上海玉轮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5000股,持股比例从5.01%下降至4.99%。
这些减持行为均“精准地”避开了北交所上市的股份减持监管条款。根据规定,持股10%以上的股东在公司上市后12个月内不得减持股份;持股5%以上不足10%的股东上市后的减持条件则是要求超过5%的股东自愿承诺在上市后锁定6个月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方广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持股5%以上股东承诺在未来若减持股份,将通知公司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深圳可可松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上海玉轮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减持时并未出具类似的承诺。
在上市申请审核阶段,公司上会稿显示,多家股东补充了股份锁定及信息披露承诺。其中,方广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按照10%以上的持股比例进行了锁定,而其他减持股东也均承诺自愿锁定6个月。虽然这些承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界疑虑,但市场对其上市前夕减持行为的合理性依旧存有疑问。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IPO(MorseIPO)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