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二级教授,科技部“十四五”项目首席专家,牵头制定了中国《超声产前筛查指南》。曾获第十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奖项。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SUOG)中国分会执行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产前诊断专家组成员兼影像组组长。
胎儿出生缺陷防治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超声作为一线筛查工具,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绕妇产科超声领域国际前沿学术方向不断开拓,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殖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常见早孕期超声异常的临床队列建设、染色体及单基因变异诊断新技术和临床干预研究,将出生缺陷的诊断关口前移到妊娠早期。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吴青青牵头制定了我国的《超声产前筛查指南》,将国际先进水平诊疗技术向全国级别诊疗中心普及,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网络,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为妇幼人群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吴青青。
记者:听说您刚刚参加了两场重量级的国际学术科研交流活动,据您观察,目前我国妇产超声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吴青青:10月初,应俄罗斯库拉科夫国家妇产围产医学中心的邀请,我带队在莫斯科参加了“母婴2024”——全俄科学教育二十五周年论坛暨全俄超声科学与教育大会,并参观了俄罗斯库拉科夫国家妇产围产医学中心。在论坛中,我做了“胎儿颅脑筛查技巧、策略与陷阱”的发言,分享了中国目前在妇产超声领域开展的研究项目以及取得的成就。
10月18日~20日,我又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24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SUOG)中国大会暨第十二届妇产科超声新进展高级课程,来自世界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的顶级专家,带来了各自有关胎儿出生缺陷产前超声诊断的前沿热点话题。我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和团队成员就人工智能、胎儿医学与宫内治疗、早孕期超声检查、胎儿颅脑神经学超声检查等超声医学重点研究课题作了报告。
在妇产超声领域工作30余年,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妇产超声的飞跃性发展:早期超声只能看胎心、胎动以及胎儿的大小等简单指标,现在不仅能看清胎儿的嘴、鼻子,还能看出眼眶对不对称、面容状态、神经系统的发育等详细内容;之前仅能诊断是否脑积水,现在能看清反映胎儿智力发育水平的脑沟回;通过超声心动图,能提前诊断很多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随着新技术新手段的发展提升,在胎儿出生前,已经能了解其90%左右的整体状况。
记者:您可否就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说明妇产超声的重要性?
吴青青:2023年,我接诊了一名将近40岁的高龄孕妇,这名孕妇在产前诊断时被怀疑胎儿有气管阻塞异常,辗转了几家医院也不能确诊。我通过仔细全面的探查判定孩子在出生后还有手术治疗的机会。于是,在孕妇的积极配合下,双方共担风险,定期检查。最终,孩子顺利出生并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这名妈妈给孩子起名叫“念恩”,并带着锦旗来感恩医生、感恩社会、感恩国家。
胎儿是微缩版的成人,其疾病的复杂程度、凶险程度与成人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超声医生好比勘探者,要通过探头和影像去追寻这些疾病的蛛丝马迹。探头捕捉的黑白切片,就像一张张通行证,决定着这些尚未出生的宝宝们是否有资格借由母体顺利渡入人间。
我很荣幸能够见证中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水平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现在,我们在国际妇产超声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超声大会上,我们也能自信地发出“中国声音”。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妇产超声领域目前存在哪些发展难点和痛点?
吴青青:妇产超声现在处于发展趋势较好的平台期。在胎儿筛查、妇科领域新技术的开展以及一些病种的再认识、女性盆底检查及盆底疾病的重建等方面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比如目前胎儿产前的排畸检查能发现50种以上的畸形,但发现问题后如何在宫内提前干预和治疗,确实是我们国内乃至全世界的难点。相信未来随着机器设备的改善、AI技术的进一步介入以及人员水平的提升,通过超声联合胎儿宫内手术治疗,基因的靶向应用等方式来突破当前难题,这也是未来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技术突破。
产时超声的精准诊断也是我们正在攻克的项目。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生到一半又转剖怎么办?这些问题一直都是产妇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我们医院也在开展产时超声项目,边生产边观察胎头下降的角度,判断胎头和产妇骨盆是否相称,实时监测产程是否顺利。
有关胎儿的遗传问题。目前除了通过羊水穿刺和基因检测,我们正在初步应用孕早期超声来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因为是无创检查,孕妇更易于接受,这也是我们承担的科技部“十四五”国家的一个重点研发计划。
由于现在孕产妇年龄逐渐增高,对女性内膜来说也是高风险因素,包括针对特别凶险的巢肿瘤,下一步如何通过简单、无创且适用性强的技术进行筛查,也是我们投入研究的课题。
另外,开发孕检超声机器人是我的一个理想,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创新,直接监测宝宝宫内的实时超声。
记者:近年来生育是一个热点话题,产科超声如何面对生育缩减带来的冲击?科室医院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如何调整自身?
吴青青:在我看来,产科超声正好可以把握时机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加精准,比如开展新的母胎监测、孕早期超声筛查项目等,将控制出生缺陷关口前移;妇产科超声的配置结构和比例可以拓展,孕妇除了怀孕,还会面临如肌瘤、甲状腺等问题,可增加与妊娠相关的疾病监测;另外我们还要抓住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的时机,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把医疗和保健融合起来,加大妇科疾病的研究和应用,对生育力也是更好地保障;目前很多妇幼保健机构都在转型,从儿童早期智力、心理、体格等各个方面发育以及接下来各阶段开展保健,建立健康档案,尤其关注青少年生殖系统的发育诊断监测。
记者:目前孕产超声在AI的精准诊断和应用方面有哪些技术性的应用和突破?
吴青青:母婴保健发展到今天与AI的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以前对于胎儿我们都是手动测量,现在可以通过AI自动测量,图像留存也可以自动抓取。下一步我们要挖掘精准诊断的机会,比如三甲医院病例相对比较多,可以通过AI技术把专家的经验累积成数据库,通过算法应用于各级医院,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平衡。
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待开发领域。可以进一步将AI技术应用于体检中心,大家都能享受到专家级水平的体检服务。
记者:去年,您及团队成员负责的“胎儿结构出生缺陷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系列研究”荣获了第十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请您介绍一下该项目的学术成果。
吴青青:我们很荣幸获得了宋庆龄基金会的儿科医学奖。因为通常这个奖项都是发给儿科的。评审委员会也意识到现在出生缺陷的关口要前移到胎儿。通过观察胎儿面部、胎儿体内脏器结构标记指标,预测是不是染色体异常,甚至精确到哪些染色体异常。
该研究属于临床医学中的胎儿出生缺陷筛查诊断、产前超声技术应用与遗传学检测领域,建立了胎儿不同系统结构异常的临床表型与染色体、基因异常的关联数据库。通过遗传学筛选,对可治性的结构异常出生后进行手术治疗提供了机会,为孕期出生缺陷的干预及产前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本项目成果借助于北京市妇幼保健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及多种形式进行了推广,已有多家医院进行了应用,从而全面提升了出生缺陷检出率,在推动儿科医学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我们未来推动胎儿的结构与遗传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未来开展孕检超声机器人积攒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未来,北京妇产医院超声科团队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加强与国际顶尖团队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世界接轨,为胎儿出生缺陷的防控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婷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