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国光股份的深度研究文章,字数9600个,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胆小者勿入!简单版可看我发现了一家成长股,实盘记录2024.11.8一、行业知识。
1、农药分类:分为原药和制剂。
原药合成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较高,固定资产设备投资规模较大,更多呈现技术密集的特点,需要企业能够以低成本生产、高质量的原药销售给下游制剂企业,对于品牌、渠道的要求则相对较低。
制剂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更多体现的是剂型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以及品牌优势,需要企业能够贴近市场、做好渠道、提供售后服务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2、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根、生长、开花、结实、衰老、脱落、休眠等一切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植物生长物质的调控,这类物质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却起很重要的生理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与植物内源激素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一类物质,其能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与内源激素相同的调节、控制、指挥、诱导作用。
作用:使农作物按照人们的意愿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特征:具有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用量低、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有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途范围:目前制剂登记证主要集中在小麦、大豆、玉米、水稻以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果树等大宗作物上,而一些以前栽培面积比较小,分布局限的小宗作物(如芝麻、芋头、南瓜等)登记较少,因此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发展潜力较大。
与其他农药的区别: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起到保产的作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较好的增产、提质功效。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与其他农药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混用和混剂成为新动向。如异戊烯腺嘌呤+井冈霉素,异戊烯腺嘌呤+盐酸吗琳胍,使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同时具有杀菌及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功效。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性肥料的综合作用,能更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生长调节剂与水溶性肥料混合一般不会影响其活性,且液体水溶性肥多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侧重于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对施用基础肥料的补充,两者混用能提高综合利用率,减少使用环节,降低农户生产成本。
用药敏感度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特点,其应用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在不同情况下,例如不同的地区、作物、品种、长势、目的、方法等应使用不同的浓度。如果浓度过低,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
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植调剂的应用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在阳光下,叶片气孔开放,有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渗入,因此植调剂宜在晴天施用。
在植物上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一般农药复杂。同一种生长调节剂在不同作物上使用浓度会有很大差别。植调剂最好是一个作物对应一个制剂,不同作物对同一植调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例如胺鲜酯·乙烯利对玉米进行控旺,施药时期就应该精准到玉米6~8叶期,过早会对玉米产生药害,过晚控旺效果达不到;
用乙烯利催熟棉花,适宜施药时期是大部分棉铃的铃龄达到45 d以上,施用过早,则棉铃催熟太快,铃重减轻,幼铃脱落;施用过晚,则催熟效果不好。
3、水溶性肥料:经水溶解或稀释,用于灌溉施肥、叶面施肥、无土栽培、浸种蘸根等。
与普通肥料对比的优缺点:
环保、节能、利用率高。普通肥料利用率较低,营养成分流失严重。水溶性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价格贵。水溶性肥料的价格远高于普通复混肥料的价格,一方面是因为原料和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是水溶性肥料销售量较少,仍然处于推广阶段,销售渠道需要大量的推广服务支持,推广服务费用较高,所以价格一直保持高位。目前水溶性肥料仍是普通复合肥市场的重要补充。
二、行业背景和发展:
1、国内人均耕地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起至今中国长期是粮食净进口国,我国粮食进口量占粮食总消费量的33%。
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规模都保持在1亿吨以上,为了阻断国际粮价的输入性影响,我国着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因此政策上会更倾向于提高粮食自给率。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2023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2022年增加954.6万亩。果园种植面积也在稳定增长中。
2、我国农药产品基本上为仿制农药产品、竞争激烈。生产企业有1,800 多家,大多为生产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的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市场集中度较低,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策略,销售毛利率较低。
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的生产企业相对较少,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数量不足 10%,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以技术营销为主要竞争策略,销售毛利率较高。
3、行业集中度缓慢提升中。我国农药生产企业从 2014 年的 2000 多家减少到 2020 年的 1700 余家。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共1,680多家,其中生产原药的企业420家,仅生产制剂的企业1260多家。(以上数据来源:《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228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2017年国内拥有“三证”齐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和制剂生产企业约有150余家, 2022年底我国共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登记企业共 112 家,制剂登记企业 434 家,植物生长调节剂供给端企业呈减少趋势。
4、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58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63.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32%,高于农药行业增长率,到2023年已经增长至91亿元。
5、农药新药登记步骤。按照田间试验、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三个阶段进行,取得临时登记证后可进行大田示范、试销,取得农药登记证后方可生产、销售。
因农药产品必须经过残留试验、环境毒理试验、药效试验等试验环节验证,一般情况下原药的登记周期在四年以上、制剂的登记周期在三年以上。
6、销售呈季节性-有淡旺季。国内每年的上半年是农药生产的高峰期,3-9 月份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10-12 月是传统的农药销售淡季。但不同农作物种植时间有差异,如产品布局广可降低不同季节之间的业绩波动性。
7、水溶性肥料行业发展:
在农业发达国家由于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化农业、高附加值农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比较发达,水溶性肥料应用较为普遍。
国内9亿亩灌溉面积中约有4.8亿亩耕地适合水肥一体化,但目前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仅3.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农业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水溶性肥料有助于我国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有效解决常规施肥浪费水资源、有效性差、费工费时的问题。
我国水溶性肥料的非农业用途主要包括花卉栽培、城市园林建设及养护。我国目前的花卉消费水平很低,每年鲜切花人均消费仅一美元左右,不到日本每人年均消费量的三十分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消费将进一步增长。作为园林绿化建设及养护重要的原材料,营养全、见效快、利用率高、针对性强的水溶性肥料已逐渐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首选。
三、商业模式:主要研发、生产及销售植物生长调节剂,附带销售杀菌剂、水溶性肥料,形成“水肥调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的主要产品80%用于农业,如玉米矮丰可以防止玉米生长过高而倒伏、千粒重增加等;另20%用于园林、园艺上(促进生根、营养生长、开花,控制株型,减少修剪量),如控制杨树、柳树飘絮等。
公司对不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园林植物开发了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核心的、以农药化肥为组合的作物调控技术方案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杀菌剂、水溶性肥料与与公司的主打产品调节剂在作物套餐方案中配套销售。
作物调控技术方案:根据作物生长的每个生长环节有针对性的提供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性肥料、杀菌剂、杀虫剂等产品,如小麦、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的控旺抗倒方案,荔枝、龙眼的保果增产方案,芒果、葡萄、苹果的控梢促花方案,块根茎控旺方案等多种解决方案。
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是对某一种作物生长周期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管理解决方案,如水稻全程调控方案、芒果全程调控方案、玉米全程调控方案、李子全程调控方案。在帮助用户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亦增加了用户黏性。
1、规模经济:国光股份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品种最多的企业,也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销售额最大的公司。
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共计1,648个,其中登记证在10个以上的企业共计29家持有588个登记证(我公司占其中的22.62%)。
公司有单独披露植物生长调节剂营收的是2022年6.9亿元、2021年5.18亿元、2020年4.26亿元,对应市占率如下图:
2、渠道优势(下游):
产品推广难度大。植物生长剂的推广难题在于技术营销-提高种植户对调节剂的认知。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法、用时、用量操作不当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产生反效果,施用技术是建立在深入研究、田间试验等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专有技术,施用技术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对新进入企业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公司员工中销售人员占比40%,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或应用培训,科学精准使用才能达到使用的目的,因此需要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示范试验和技术培训,提升用户对植调剂技术的认知。
公司近 1,000 人的专业化的技术营销和技术服务团队立足于田间地头,深度、定点服务于作物区域,为种植户提供持续、高效、稳定的服务,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经销商数量稳定增长。具备以县级经销商为主(占比营收87%)、营销工作下沉至乡镇乃至种植户的扁平化营销网络优势(不容易像格力那样省级经销商造反转向其他厂家)。直销主要面向原药客户、政府采购和大型用户直接批量采购。
2023年底公司的经销商超过5,800 个(较2022年增长28.9%),2024年中6200个,每个农化经销商下游还有约20个零售商(乡、镇一级)。
区域销售结构均衡、扁平化,因此公司对经销商掌控力较强,对经销商的收款方式是先款后货,18亿元的营收竟然只有几千万的应收账款。
全国渠道铺设完成后,后期随着营收增加,销售费率可能会有降低,从而提高净利率,增强规模经济优势。
3、轻资产、零负责:(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金额占比总资产不到20%,且生长剂原药、制剂的产能利用率仅36%,随着未来产能利用率提高后资产会越来越轻。
理论上净利润的80%~90%是自由现金流,都可以拿来分红而不影响公司经营。近两年的分红率都在80%以上,按23年分红金额目前股息率4%。账上现金约14亿元、无有息负债,对后续分红有保障。
4、产品矩形布局完善:
申请农药新药登记,按照田间试验、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三个阶段进行。一般原药登记证需要5年时间,制剂登记证3年。目前制剂登记证的成本在百万元/个,原药登记证成本达到千万元/个。
公司拥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129个,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品种最多的企业,也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截止2022年底,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的作物共计140余种。
原药登记证从2016年的14个增加至2023年的33个,近3年分别为18个、31个、33个。
随着产品品种渗透,业绩季节性呈减弱趋势。
渠道优势+产品布局 两者结合会形成强大的护城河,例如农夫山泉、伊利这类企业就是靠强大的渠道优势、营销能力和大单品打造能力,成为妥妥的成长股,且公司产品推广难度远大于食品行业。在伊利和农夫山泉这类食品类产品营销中广告作用较大,而公司营销的成功在于田间服务水平。
5、水溶性肥料。公司主要生产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和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同时具备生产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和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花卉苗木种植和园林养护等中高端市场。一般来说,上游原料与水溶性肥料在价格的互动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即上游原料上涨,水溶性肥料价格也上涨
水溶肥产品与核心产品植物生长调节剂形成“水肥调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了水溶肥竞争力。
6、上游:;制剂的原材料少部分为公司自行生产的原药,如甲哌鎓、萘乙酸等,其余大部分为外购原药,主要包括:多效唑、赤霉酸、乙烯利等,该等原材料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充足。
从公司过往的年报看,原材料价格的涨跌会影响到产品的涨跌,使产品毛利率相对较稳定(除了2022年原材料暴涨外)
2022年年报
2023年年报
6、竞争格局好。植物生长剂因销售推广难度大,行业市场份额较集中,竞争格局好,不像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产品那么卷。
2012 年公司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收入 13,394.76 万元,在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排名第三,前2名是安道麦安邦(江苏)有限公司,现在销售额是排名第一。历年产品毛利率40%以上,远高于同行其他竞争对手。
国光股份2022年植物生产调节剂营收6.9亿元(2023年合并至农药未单独列出),共计有 307 个农药产品登记证(比 2022 年度增加了 16 个),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 129个(比 2022 年增加了 11 个,含原药登记证 33 个)。
几家竞争对手的情况:
第1名-江西新瑞丰生化有限公司:查官网可知原药3种,调节剂26款,方案仅3种,用于草莓膨果、促花和葡萄。
第2名 安道麦安邦(江苏)有限公司:是一家央企,无法查到经营数据,但天眼查可查员工人数790人。国光的员工约2000人,且作为民营公司人均创收正常会高于央企,营收至少也应该是2倍以上。
郑氏化工:因未上市无法查到营收金额,但植物生长调剂登记证仅10个,与公司129个不是一个级别。
钱江生化:2021年起就不再生产农药了,主营业务改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事业业务。
成都新朝阳:2019年营收2.1亿元,同时期国光股份的农药营收为7.5亿元。于2020年7月17日受理了新朝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但是于12月23日撤回了申请。
诺普信,2023年的植物生长剂营收仅7832万元。
与公司同位于四川的四川兰月:公司官网披露其前身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中心,总共有37个植物生长调节原药,31款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公司员工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8人,硕士22人。
而公司官网仅有16个调节剂原药,30款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国光年报中披露调节剂原药和制剂合计有129个登记证(含原药登记证 33 个),硕士38人。是官网未及时更新信息了?
四川兰月,可能是与国光竞争力相当,需持续跟踪。
六、成长性:先说结论,长期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销售额为7%(会略高于GDP增速),作为龙头企业,增长一般高于行业增长,拍脑门猜测预计公司未来3年营收会以9%年化增速。
随着规模经济优势的形成,利润增速会略高于营收,则利润增速会10%以上,如果市占率(2022年为16%)提高,增速会更大些。
1、生长调节剂规模天花板高、产品渗透率低(但渗透难度大)。
我国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和瓜类、药材和其他农作物九大类,不包括果园和茶园面积)达25亿亩,果园、茶园以及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2.5亿亩。
按大田单亩投入植物生长调节剂成本10 元/年,非农作物及园林等高附加值领域单亩投入成本150元/年粗略测算,如果实现100%的渗透率,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前述两大领域的市场容量分别达250亿和380亿元人民币,即植物生长调节剂总市场容量可达630亿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国有效登记的农药产品证件数量为46,860个(包含卫生用农药2,942个),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数量为1,648个,占全部农药登记证的3.52%(2017年时占比仅为2.7%),国际市场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可达4%~5%。
国外农业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上的重点各不相同,如欧美等国为了适应机械化栽培和节省劳力,多注意矮化、脱叶、干燥剂的选用,日本则着力于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主要集中在小麦、大豆、玉米、水稻以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果树等大宗作物上,而一些以前栽培面积比较小,分布局限的小宗作物(如芝麻、芋头、南瓜等)登记较少。未来随着农作物产量提高、使用品种渗透率提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需求会相应提高。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品推广难度大,虽然是蓝海市场,但渗透难度大(部分竞争对手处于盈亏平衡点、亏损状态),不像光伏行业只要有钱就能弄,就算不赚钱也能靠补贴保成本,最后价格战打得全行业亏损。
2024年公司在经济作物方面,如花生、花椒、高粱、苹果、大樱桃等 10 余种 作物全程推广均取得了 0 的突破。
2、在建工程:除了水溶肥满产,其余产品现有产能基本能维持未来3年的增长,但公司已经在为未来4~5年的产能在做准备了,是过于激进还是信誓旦旦要成长?我认为在如此确定性的成长背景下,快速扩大产能,形成更强的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提高公司竞争力,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3、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从2023年开始推广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是以合理、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为重心,结合良好肥水管理和栽培管理,对作物从种到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于种植户的作物管理方案,是一种“产品+技术+服务”的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4、经销商数量、平均销售额稳增。从上市从2012年2345个增加至2023年的5800个,其中2023年经销商数量同比增长28.9%,单个经销商的平均销售规模由18万元增加至32万元。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平均销售额增加,单吨产品分摊的销售费用会下降,从而提升净利率。
产能、产品矩形布局、股权激励、渠道建立都已完成,前方的道路已铺好,就等着管理层和员工狂奔了了.....
七、公司治理。家族式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颜昌绪先生及其亲属持有公司股份占比56%,公司8名董事中有2人为其亲属,其中1人同时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近三年的关联交易金额近2023年的451万元(为公司代为销售产品)、2022年的智能装备供应1850万元,相对于18.6亿元的营收可忽略不计。可排除管理层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嫌疑。
1、营收18亿元,却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没有利用自身优势去占用上下游的资金,这点看比较本分。2、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中把各家子公司的负债表全部披露,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透明度的公司,加上如此简洁的财报数据,几乎没有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员工激励制度。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员工自己出资以价格5.74元/股(当时市场价格大概11元)购买限制性股票,授予的股权占比结构较合理。
2024年~2026年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为2023年营收(18.6亿元)增速的20%、44%、72%,就是未来3年年化增速达到20%,还是很有挑战性得。
4、公司年报中披露“把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用户(种植户)视为国光大家庭的成员,以诚信为基础,以合作为纽带,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与各方开展合作。”
从年报中可知公司几乎没钱欠供应商的钱(应付账款不到1亿元),没欠经销商的货(合同负债不到1亿元),从这点看是知行合一的。
八、历史事件:公司历年的营收、毛利润稳定增长,但因投资理财产品亏损、收购其他公司产生商誉导致净利率不稳定、净利润波动性较大。
2015年后公司农药收入占比大幅增加,16-22年公司农药收入占比维持在70%-75%。
2017年公司推出冬保护产品营销,实现产品销售新的增长点,此前第4季度营收均为历年最低,此后第4季度的营收金额仅次于第2季度,减少了产品季节波动性。
2019年4季度,公司全资收购重庆依尔双丰科技有限公司,增加了公司产能、增加了产品品种。
对价为人民币7,800万元,负债总额为1,210.68 万元,净资产额为 6,910.22 万元。2019 年1-9 月实现营业收入398.62万元,净利润-56.53万元。收购价格大致是1.13Pb较合理。
年产2,100吨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生产线、年产1.9 万吨环保型农药制剂生产线、年产6,000吨植物营养产品生产线、1 万吨园林花卉养护品生产线完工但未投产,抑芽丹原药生产线(自筹)完工。
2020年募集3.1亿元可转债建设年产 2.2万吨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制剂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年产5万吨水溶肥料(专用肥)生产搬迁技改项目。
2020年11月,公司现金22,00万元收购浩之大55%的股权成为控股公司,增加29个农药登记证(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6个)、9个肥料登记证。收购时的评估价值为6558万元,当年净利润为为186万元,净资产186万元、负债3756万元,产生了1185万元的商誉。
2019、2020年分别以7800万元收购重庆依尔双丰科技有限公司、2200万元收购浩之大55%的股权。
收购前这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基本是处于盈亏平衡点,说明这个行业还是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不是谁来干就能赚钱)。
收购后年报未披露这两家公司的经营业绩,但是从税收2.5%优惠情况下(按税务局规定应纳税所得额均未超过100万元的小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浩之大公司的按25%所得税税费是不足100万元,可倒推净利润不足100/25%=400万元,直至2023年年报之后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才变为15%,说明经营情况已有所好转。
2022年公司增收不增利。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上涨21.34%,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1.04%,主要系疫情封控、原材料涨价和高温限电等多重影响。
2022年3月21日,公司将对鹤壁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取得其51%股权。鹤壁全丰当年的营收2.43亿元、净资产1.09亿元、负债1.86亿元、净利润2726万元,大概是以19.6倍PE、4.85Pb收购。
鹤壁全丰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生产为主,原药和制剂的登记证合计 80 余件,排全国前列,是公司重要的原药供应商,收购后使公司的原药供应来源得到进一步保障,正式成为具备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一体化的公司。
但我认为这个价格太贵了!后面还是要跟踪公司是否还会高价收购竞争对手。
2022 年 9 月 将国光园林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五个员工持股平台以货币方式对国光园林实施增资,使员工利益与公司相一致。
2023年开始推广作物全程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在经济作物方面,如花生、花椒、高粱、苹果、大樱桃等 10 余种 作物全程推广均取得了 0 的突破。这次会成功吗?
十、风险:
1、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原材料成本占比80%以上,对利润影响较大。如2022年原材料上涨,加上鹤壁全丰商誉减值损失、为恒大债权类资产计合计约9000万元,导致当年归母净利润仅1.1亿元。
机构研报提供的原材料价格如下:
根据过往年报披露的年报,原材料价格如下:
可大致判断,2023年的原材料价格属于合理范围。
2、管理层投资亏损:2021年、2022年因恒大债权投资亏损合计 亿元,希望公司未来能把多余的现金分红、回购或者购买保守型固收类理财产品。2023年年报中披露的金融资产基本是国债逆回购,暂未看到有类似风险的可能性。
3、恶劣天气影响销量。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因恶劣天气导致种植户无法播种就会对产品需求有影响。如果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如天气过寒),会推动公司抗逆性植物生长剂的销量增长。(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
4、商誉减值:2022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约 6888 万,主要为鹤壁全丰商誉减值损失,导致当年净利润减少。截至目前公司商誉仍有5600万元,如果未来这两家公司的经营业绩(营收增长率、利润率)未达目标,仍有商誉减值影响业绩的风险。
十一、估值:
1、压力测试:子公司鹤壁全丰的商誉计提、恒大债权减值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事件(希望以后公司有钱多分红或者回购股份,别瞎投资),且已全额计提,所以我对公司的兜底利润是(2022年的归母利润+计提减值金额)约2亿元,未来如遇到原材料暴涨,市值可能还会跌至40亿元,对应股价8.6元/股。但随着销量的提高,这个兜底利润会不断提升,成长是最好的安全边际。
2、合理估值:我认为未来3年产品销量会高于2023年,且2023年的原材料价格属于正常范围,所以以2023年的净利润(3亿元)作为依据估值,按22倍市盈率计算合理市值为22*3=66亿元,打7折~8折即市值跌至46亿元~52.8亿元时才值得重仓买入.
3、买入策略:欢迎关注“饭饭思考记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