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机构不信牛市来了,这听起来好像有些调侃的意味,我们先从股市的长期收益率说起。


股票本质上是企业的权益,只要企业有利润,股票就有收益。所以,企业也许会倒下,但整个股市一定会长期上涨。

计算股市的长期收益率,一定要选好起点和终点。如果从熊市算到牛市,一年就敢翻N倍的A股其实也可以算入全球强势市场。但这么算明显是不合理的。

A、从熊市算到熊市,或从牛市算到牛市,使得首尾一致;
B、把时间周期拉长,以10年以上维度计算收益率。

很多人看不上A股,咱就以所谓最强的美股(核心指数标普500)为例。

2000年以来,美股有过三次大熊市,出现了三次大熊底。

第一次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2年10月见底。最低770点。这次熊市以上市公司估值泡沫破灭为主,虽然引发了小企业的倒闭,甚至经济衰退,但最终互联网行业被证明不是泡沫,很多企业是有利润的。可定义为大熊市。

第二次是2008年,2009年3月见底。最低666点。2008年金融危机并不是美股出了问题,而是因为美地产业的次贷危机。美监管部门应对不当,多家金融巨头倒闭,经济明显衰退,最终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美股跌到谷底。这次熊市已不仅仅是大熊市。

第三次是2020年疫情爆发,2020年3月见底。最低2200点。该年老美迅速把利率降到0,疯狂撒钱,疫情对企业经营有影响,但衰退较浅,也未引发金融危机。定义为大熊市。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简单计算下美股的长期收益了:

从大熊市底(2002年10月)到大熊市底(2020年3月),18年时间,美股涨幅为186%,年化收益率6.2%。

而从大熊市底(2009年3月)到大熊市底(2020年3月),11年时间,美股涨幅为230%,年化收益率为11.5%。不过,这么算对美股相对有利,因为是从大熊市算到了大熊市。11%的年化收益率显然是被高估了。


再来看牛市的情况。对应前面三次熊市的,就是三次牛市了:

2000年4月,最高点1550点,标普500的市盈率竟然超过了70倍。比今天还要高得多。2007年10月,最高1570点,此后的美股下跌也不是因为股市估值太高,而是楼市泡沫破灭。2020~2021年放水,2021年12月,最高4818点。为应对疫情,老美利率降到0,叠加高赤字投放货币,带来了经济的强劲复苏和股市的翻倍式大涨。这次可定义为牛市。再来计算下收益。从牛市顶部(2000年4月)到大牛市顶(2021年12月),2021年时间,美股涨幅为211%,年化收益率5.4%。

汇总下数据:

从熊市(2002年)到熊市(2020年),美股年化收益率6.2%;

从大熊市(2002年)到大熊市(2020年),年化收益率为11.5%(这么算会高估美股收益);

从大牛市(2000年)到大牛市(2021年),年化收益率5.4%(这么算会低估美股收益);

从大牛市(2007年)到大牛市(2021年),年化收益率为8.2%。

综合可以得到最终结论:

2000年以来,美股的年化收益率在5%~11%之间,平均在7.5%左右。如果再加上标普500年均1%的股息率,最终收益率在8.5%。

那么2000年以前呢?历史统计数据很多。我这里采用美金融圈较为公认的沃顿商学院西格尔教授研究成果。

根据西格尔的数据,1801年~2001年,200年时间里,美股居然翻了整整1270万倍。非常疯狂的数字,但如果折算成年化收益率,刚好是8.5%。和2000年以后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市场:

从过去到今年,从ICU到KTV,再到最近的康复室,A股的争论一直不停。是超跌反弹还是开启二浪?是奔赴3600还是回到2800?我的答案很简单:短期内(年内),3150~3300点就是个平衡位,是宏观经济面、微观基本面和市场资金面的多重平衡位。

其实,股市的收益率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的:未来收益率=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估值涨幅+股息率。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先说中性情景。

背景一:明年的企业盈利增速,不同机构预测差异较大。我看了一圈,有的敢说到5%,也有的悲观预测继续负增长。咱就取个中间数,2.5%。

背景二:估值这里,目前沪深300的估值不算很低了。

由图可知,在中性情景下,明年企业的基本面不喜不悲,市场估值回到中性位置。沪深300的PE从当下的14.6倍拉至15.2倍,估值上行空间在5%左右。

背景三:股息率

当下沪深300的股息率为2.7%。重温上文的公式:未来收益率=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估值涨幅+股息率。三者加起来,等于9.7%,不到10%。虽然这里说的是沪深300,但也可以套用给大部分宽基指数。

以大家熟悉的上证指数为例,从3300这个位置向上10%,也就3600的样子。以上是一个中性的判断,不悲观也不乐观。

再说下悲观情景:

假设宏观经济依然较差,上市公司盈利继续负增长,为-3%。在较差的经济数据下,市场会预期更大的利好释放,但难免比现在悲观。估值降到偏低的13.5倍PE。则估值降幅为-7%。再叠加2.7%的股息率,则悲观情景下的收益率在-7%左右。放到上证指数头上,就是跌到2800点。

乐观情景:

假设宏观经济明显企稳回升,上市公司盈利正增长,增速达到名义GDP水平,即5%。在较好的经济数据下,市场认为我国已明确走过地产下行周期,必然会乐观。但考虑到国际整体形势,乐观度有限,就给到2020年下半年的估值水平,17倍。则估值涨幅为17%。再叠加2.7%的股息率,则乐观情境下的收益率为25%。依然以上证指数为例,则涨到4100点。

总结一下,到明年底,A股的三种情形为:

中性预期,上涨10%以内,沪指到3600点;

悲观预期,下跌7%左右,沪指到2800点;

乐观预期,上涨25%,沪指到4100点。

当然,以上仅仅是两年内的分析,分析过程相对保守。毕竟我们是从地产经济转型到科技经济,必然有一段阵痛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是名国内的注册会计师(CPA),收入相当不错,能在城市里过上体面的生活。因为宏观大环境影响,想尽办法转行去了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你是一名注会,但国内的CPA在国外与ACCA不是完全对接,要更新很多知识,这一切总得有个过程,所以短期应该保守假设,长期可以更乐观些。

在综合分析了股市的长期收益率、历史走势以及当前A股面临的多种情境后,我们不禁要回到开头有趣的热点话题:“机构不相信牛来了”。在这场关于市场未来的讨论中,机构的谨慎态度倒是一改往日极度乐天派的风格,而是基于对全球经济环境、企业盈利状况、市场估值水平以及市场导向等多维度的考量。

然而,正如我们所分析的,股市的长期收益率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即便是经历了数次熊市的洗礼,美股依然能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回报。这背后,是企业盈利的不断增长和市场机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发挥作用。对于A股而言,尽管短期内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其增长潜力依然值得期待。

因此,面对“机构不相信牛来了”的论调,我们不妨保持一份理性和耐心。市场的走势总是充满变数,但只要我们积极追踪经济的基本面、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市场的估值水平这些核心要素,就能够对市场的未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真正的牛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磨砺。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等待那个属于我们的牛市时刻的到来。

#机构不信牛市来了?散户不信机构?#

#社区牛人计划##【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上证指数(SH000001)$ $东方财富(SZ300059)$

@股吧话题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