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车时代,石油是汽车的“血液”;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电力正替代石油的角色。充电桩由此成为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4年1至10月,我国汽车出口总量已达到528万台,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汽车1至10月的累计出口量为172万台,同比增长15%。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充电桩亦开始走向世界。
“10多年前,我们在国内随处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现在倒过来了,在世界各地可以看到中国的汽车品牌。”上海擎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曹光宇在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表示,汽车整车出海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出海的需求。“特别是那些运输成本高、配套及时性要求高的配件都需要跟着整车落地生产。”同时,海外市场目前竞争不如国内激烈,相对于内卷加剧的国内市场,海外充电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当然,进军海外市场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场标准的不统一、渠道建设的艰难、文化及基础设施与国内的差异以及海外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等,都是充电桩企业出海必须面对的挑战。
寻找“蓝海”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绑在一条船上,如果无法保障海外用户的充电便利性,汽车出海也会出现问题。”曹光宇说。
目前,海外市场充电桩总体来看数量偏少、价格偏贵、产业成熟度远不及国内。这为起步较早的中国充换电产业提供了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海外充电桩的价格普遍是国内的2—3倍,且海外各国对于进口充电桩有一套较为严格的认证标准。也就是说,进入海外市场虽有门槛,但市场竞争并不算激烈,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内卷的风险。
从数量来看,欧洲和美国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在15比1以上,中国为7.5比1。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充电桩市场发展极不均衡,充电桩建设密度非常低,这给中国充电桩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而伴随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需求也会随之上升。早在2023年年初,欧洲议会通过了欧委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据了解,协议的目标是2035年开始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按照普通家用轻型车15年的使用期限,这项禁令将确保欧盟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对欧洲来说,我们认为在2025年电动车市场占比需要达到30%的情况下,才能满足欧洲关于排放相关的法规要求,市场的存量也要达到1120万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在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介绍,欧洲截至今年10月份充电桩的发展数量大概是78万个。其中荷兰、法国和德国占到了欧盟充电桩数量的58%。张琳表示,只有加快基础设施布局,欧洲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度才会有大的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我们这些年也看到了很多充电桩生产企业、运营企业也在出海,跟我们做了多层次的交流。”张琳说,“欧洲能源成本比较高、人工成本比较高、行事风格比较守旧,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充电桩的发展,也许会是下一个中德合作的契机。”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