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代言人建议发10万亿促消费,而官方代言人建议加大投资新生产力,这算利好基建吗?

投资,出口,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

但谁才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中国应该把重心放在哪个领域?

对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争议。

这几年国内一直有一种观点,就是要通过消费来刺激经济,通过打造内循环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这种观点好像正在慢慢失灵。

因为从最近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表现好像并不太乐观。

1

看到当前消费这种困境,大家突然想起了世界银行前副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一段话。

前几年林毅夫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提过一个刺耳的观点。

简单总结就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这个观点确实有点特立独行,跟当前的主流观点格格不入。

而林毅夫之所以这么认为,他主要基于几点思考:

第一、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的家庭收入增长,消费增长不可持续。

第二、如果说收入不增长,消费增长,开始的时候靠自己的储蓄,储蓄很快就用光了,就开始变成家庭的负债,家庭负债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还钱,还不起钱那就变成家庭破产了,到时也没钱消费了。

第三、只有投资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投资才能带来收入的增长,只有收入增长了才能带动消费。

林毅夫的这个观点好像切中当前中国消费的困境。

当前并不是老百姓不想消费,而是没钱消费,所以刺激内需喊了那么多年,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反而逐年下降。

所以很多网友都认可林毅夫老师的这个观点,觉得想要消费就得加大投资,增加收入。

2

但是林毅夫提出这个观点之后,同样遭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反对。

而大家之所以反对这样的观点也有一定的依据。

第一、中国储蓄仍然持续增长。

林毅夫说,如果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消费增长速度,那居民只能消耗储蓄来消费,导致储蓄逐渐减少。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过去几年我国居民的储蓄一直在不断增长。

2016年我国的居民储蓄还只有60万亿左右,而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49万亿。

这说明消费消耗居民储蓄的观点站不住脚跟。

第二、投资占我国的GDP比重偏高。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投资占GDP的比重只有20%~25%之间,即便一些新兴国家占比也低于30%。

而中国投资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40%以上。

比如2023年我国GDP总量是126万亿,而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万亿,相当于投资占GDP比重达到40.47%,这个比重明显比很多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甚至高出很多发展中国家。

第三、中国当前存在投资产能过剩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在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很多投资产品没有转化为消费,结果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比如高铁建了一波又一波,但是现在很多高铁上座率很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比如过去十几年城镇化迅猛发展,但是现在很多小城镇的空置率都比较多,房子建起来没人住。

这种低效的投资并没有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反而浪费了社会资源。

第四、全球有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成功案例。

从全球各国的发展规律来看,当一些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消费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比如在欧美很多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很大,像美国消费占GDP比重就达到70%以上。

依靠旺盛的消费,美国经济仍然持续保持增长,虽然增速没有那么快,但增量仍然处于全球前列。

其结果是美国的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一直在不断提高,这正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正是基于以上这几个观点,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通过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增长才是最终的出路。

过去那种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思维必须改变了,与其每年花大量的资金去投资,还不如直接给居民发钱,让居民拿钱去消费。

一旦消费起来了,工厂里面的产品才能销出去,这又能进一步带动投资的增长。

所以消费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

尤其是在当前反全球化背景浪潮之下,中国出口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如果出口受阻了,产能过剩会更加明显,这时候如果国内消费再带不动,那会很被动的。

基于这些考虑,想方设法刺激居民的消费才是真正的长久之策。

3

大家到底是支持林毅夫老师的观点,还是支持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呢?

其实没有哪一个观点是绝对的正确或者绝对的错误。

关键是看大家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我始终相信,从长期来看,消费才是拉动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

但目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居民的消费给刺激出来?

对于刺激消费,我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内需,强调大循环,但为什么居民的消费一直不太乐观?

其实说白了,大多数老百姓收入跟不上。

很多人老是在强调欧美发达国家消费旺盛,但他们忘了,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

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居民的工资水平也很高。

除此之外,这些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中,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

比如有很多居民不用买房,不用买车,另外医疗、教育各方面都免费,养老也有很强的后盾。

正因为这些基础保障比较强,再加上收入比较高,所以他们才能拿出更多的收入去消费。

反观中国,我们经济真正发展只有30多年时间,大多数居民都没有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大家都在为买房,买车,孩子上学奋斗

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都花在了这些大项目上面,哪有钱去消费呢?

虽然表面看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超过145万亿,但这里面绝大多数存款其实都是集中在头部一些家庭的口袋当中,大多数普通家庭根本没有太多的存款。

相反,很多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负债。

以前在经济增长比较快,大家收入增长比较快的时候,当收入能够覆盖各项债务与其他支出,大家就有更多的钱去消费。

而最近两年大行情不好,大家的收入增长比较慢,当收入的增速低于消费的增速之后,大家只能抑制消费的增长,这也是最近两年消费增速比较慢的原因。

所以脱离收入去谈消费,根本不切实际。

当然有些人可能觉得居民没钱消费,那可以由政府直接发放消费券或者现金刺激消费,这样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按照当前各级政府的债务水平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家觉得直接大量给居民发放现金或者消费者可行吗?

根本不可行。

美国可以给居民发钱消费,那是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他们可以通过滥发货币,然后转移给全球,但中国暂时做不到。

对于中国而言,真正要增加居民的收入,短期最好的办法还是在于加大投资。

只有投资增长了,就业机会增多了,居民的收入才能跟上去。

当然对于这种投资,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方式。

正如林毅夫所说那样,要提高投资效率。

这种投资要放在新质生产力,放在一些新兴领域和前沿领域当中,而不能简单粗暴的投入到基础设施当中。

这种投资不仅可以避免产能过剩,还可以带动生产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只有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增长了,大家才有更多的钱去消费。

消费起来了,这反过来又有利于刺激投资的增长,从而形成消费和投资双驱动的局面。

所以面对当前的困境,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支持林毅夫的观点,就是加大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