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构业务:通过与客户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与供应商签订虚假的采购合同,制作虚假的生产、出库及物流等业务资料,模拟业务资金流,制造销售回款的假象,形成造假业务闭环。
2. 提前确认项目进度: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以虚增财务报表上的业绩。
3. 少计存货减值、商誉减值、应收账款坏账:通过少计减值准备,虚增利润。
4. 跨期调节成本和费用:将与本期收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放在其他期,做跨期调节。
5. 利用资产重组虚增利润: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虚增利润。
财务造假的法律后果
1.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市场禁入等。例如,泽达易盛因6年虚增收入5.65亿元,被罚超1.5亿元。
2. 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财务造假行为,可能会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条,欺诈发行证券罪的处罚包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民事赔偿:投资者可能因财务造假行为遭受损失,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财务造假案例
• 泽达易盛:6年虚增收入5.65亿元,被罚超1.5亿元。
• 奇信股份:8年虚增利润26亿,被罚1.1亿元。
• 凯乐科技:5年虚增利润59.4亿元,被罚超1600万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