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新华日报》重磅报道。
南钢“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项目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2024-12-09 18:43:38 来源: 南京钢铁官微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集中示范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创新的最新成果。由南京市文旅局推荐、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数字工厂全景体验中心”,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征集工作于今年7月启动,183个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案例参与评选。本次公布的示范案例聚焦文化数字化、数据要素赋能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共性问题,涉及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培育文化创意新产品、挖掘文化数据价值、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等重点领域,展现了信息化条件下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亮点。
南钢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战略布局的重点钢企,江苏钢铁工业的摇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南特钢材料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南京市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依托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南钢打造了集餐饮购物、体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文化旅游区,并于2022年荣获“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南钢“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数字工厂全景体验中心”智慧旅游项目,是科技、数字、生产与运营的深度融合,是钢铁行业第一家通过智慧旅游全面展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平台,为钢铁行业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成为钢铁行业智慧旅游的典范。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数字工厂全景体验中心”智慧旅游项目,是以南钢智慧中心为主体,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通过“数字孪生工厂”虚拟全景展示,将生硬的钢铁生产线转化为生动的教育与探索空间。该项目挖掘南钢数据资产价值,利用南钢数字化转型成果,以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全景展示了钢铁生产全过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实时生产数据注入三维模型,把南钢26条产线的生产状态集中展现在一块42×6米的16K超高清管控屏上。借助VR与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以人工智能赋能文旅服务,打造钢铁行业首张“数字工厂全景图”,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钢铁生产过程中。
在未来钢铁智造馆,四大主题展示区分别以“创智· 思涌新维”“智炼·数锻未来”“裂变·聚能启智”“新启·AI领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现了南钢人工智能产业从战略到实践的具体过程。游客通过空气成像触摸屏,即可自由选择查看生产全流程画面、运营数据和AI场景,了解人工智能在南钢的全场景应用;戴上VR眼镜,乘坐云上天车培训仿真器,即可化身一名天车操作人员吊运钢材;最后在AI拍照区域拍下一张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生成个性化“钢铁工人图”留下美好的回忆……一系列丰富的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数字工厂全景体验中心”项目,为众多研学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契机,对钢铁文化的传承与钢铁文明的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企业的智慧生产运营平台与工业旅游相融合,打造数字时代背景下新型旅游参观模式。让数字化的成果不仅仅服务于企业的内部,也成为工业智能制造对外展示的窗口,并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提高了旅游项目的学术性和教育价值。
苏南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
“五马并驾”,如何锻好“一炉特钢”
来源:新华日报 2024年12月09日
【编者按】
11月22日,工信部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结束公示,最终全国共有3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江苏牵头和参与的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盐常宿淮光伏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入选,新增牵头集群数量最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总数全国第一。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根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起,《经济周刊》推出“江苏新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观察”系列报道,陆续对新入选“国家队”的四个江苏集群进行深度追踪,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付奇 姚政宇
白鹤滩水电站等“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大桥等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蓝鲸Ⅰ/Ⅱ号、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C919大飞机等大国重器……这些“庞然巨物”身上的关键材料,很多来自苏南五市的特钢企业群。
特钢强则钢铁强,特钢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了一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特钢一直是江苏的传统优势产业,此次苏南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入选“国家队”,成为特钢这一赛道上的唯一“占位者”,再次印证了江苏钢铁产业的“硬实力”。
苏南地区特钢产业为何强?“五马并驾”,如何共同锻好“一炉特钢”?
全球第一的规模
记者驱车来到南京钢铁有限公司后被告知,如今不用进厂区,也能看到生产全过程。在南京钢铁智慧运营中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记者看到大屏上正显示出“板材事业部宽厚板工厂”的特钢生产情况——一块块耐磨钢板经淬炼后,正沿着生产线“出炉”。
而在智慧运营中心几百米外,就是全球唯一一座专业加工耐磨钢零部件的智能工厂——占地9000平方米的南钢金润智能制造厂。耐磨钢是南钢两项全国“单项冠军产品”之一,在工厂二楼中控室,工厂综合管理室主任李小亮指着一台挖掘机模型向记者介绍:“你看这个挖斗前面‘牙齿’部分所用的钢材,就是耐磨钢,各家挖掘机型号不一样,‘牙齿’也就各异,又是易损件,因此订单量非常大。”今年前11个月,智能工厂已交付客户30多万件特钢产品,每一件都是“定制件”。
在南钢,中厚板特种钢产量已超500万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而这样的“第一”,在苏南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内还有很多。
经过数十年持续发展,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苏南5市培育形成了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的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2023年,集群主导产业产值8215亿元,产量约3000万吨。集群内,特钢产量占比约23.5%,显著高于全国10%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细分领域中,轴承钢产量占全国40%、齿轮钢产量占全国25%、合金弹簧钢产量占全国50%、合金工具钢产量占全国40%、高温合金产量占全国约35%、电热合金产量占全国50%以上。
集群内现有相关企业600多家,龙头特企集聚,包括南京的南钢、梅钢,无锡的兴澄特钢、华润制钢,苏州的沙钢、永钢、龙腾特钢,常州的中天钢铁、东方特钢,镇江的天工国际等,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家、上市企业40家,优质企业不断涌现,集聚效应明显。
特别是近年来,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但集群内多家老牌钢企“扛”住了下行压力,利润逆势上扬,它们的发展密钥,正是“特钢”。
地处苏南的优势
在工信部此前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新材料领域内已遴选出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绿色石化、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动力电池等7个国家级集群。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是先进金属材料的金字塔尖,此次苏南集群入选,一举填补了这一赛道的空白,也体现出国家对于发展特钢的重视。
放眼全国钢铁版图,还有辽宁特钢集群、冀南特钢集群、福建不锈钢集群等主要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分布,但集群产量均不超过1200万吨,与苏南特钢集群还有体量上的较大差距。实际上,江苏钢企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并不占绝对优势,为何产能、产量还能?
在集群促进机构——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陈建华看来,起步早、政策力度大是原因之一。为走差异化竞争之路,作为钢铁大省的江苏早早就瞄准开发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尤其是近些年,在钢铁行业整体波动下行的背景下,我省推出一系列前瞻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将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作为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的主体,纳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中。
另一个优势,则是区域内产业链完整、市场需求大。作为全国第一特钢强省及高端合金产业集聚区,全省近90%的特钢及高端合金产能分布在苏南5市,经多年集聚发展,建立起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
苏南地区同时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制造业实力强劲,内部还聚集能源装备、工程机械、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特钢下游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带动优势。这一内部市场究竟有多大?常州一家钢企的负责人透露,企业几百万吨的产品里,一半销售半径在50公里以内。很多钢企甚至实现“特种钢产品不用出省”。
数据显示,集群内具备年产高性能特种钢板1200万吨、高端特钢棒材700万吨、优特钢线材700万吨、高品质不锈钢100万吨的原材料保供能力,可以有力支撑起苏南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
陈建华认为,一言以蔽之,有着“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身处制造业中心的应用场景优势,以及创新和人才资源集聚的技术创新优势,让苏南5市可以“产业融合共生共赢,区域联动共建共享”。
国际竞逐的需要
当前,百年变局加剧、全球局势动荡、贸易保护抬头,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钢铁产业整体尚处于下行周期。而在国内,钢铁产能依旧呈现“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状态。
“培育和发展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应对全球产业链变迁和重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增强国家及产业发展安全能力的必由之路。”省工信厅材料工业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全球产业链变迁重构的背景下,特钢集群更有条件发挥在产业基础、研发创新和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抢占机遇,在全球竞争中实现“进位”。
苏南特钢集群内,钢企正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一方面,打造世界级“高峰”,巩固既有优势。比如,南钢已有109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兴澄特钢轴承钢产销量连续14年世界第一,沙钢4条超薄带铸轧产线技术指标全球最优,等等。
另一方面,开拓增量市场。南钢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青山工业园区,打造了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海外焦炭投资项目。沙钢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磁铁矿球团生产商澳大利亚大宗矿业有限公司,提升铁矿资源保障水平。常宝钢管、龙腾特钢等企业分别通过绿地建厂、合资合作等形式在阿曼、赞比亚建设生产基地。
兴澄特钢轴承钢产量中有近八成稳定供应于德国舍弗勒、瑞典SKF、法国SNR、日本NSK等世界著名轴承制造商。兴澄特钢总经理助理、研究院院长吴小林深感标准引领的重要性。他介绍,公司牵头的《热处理钢、合金钢和易切钢第17部分:滚球和滚柱轴承钢》,为中国首次牵头ISO国际特殊钢标准研制项目,实现了特殊钢标准领域的“中国突破”,也让“兴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从而适配更多国际用户。为深挖国际市场,集群企业获得欧美市场、国际客户相关国际认证300余项。
然而,这还不够。对标国外先进国家特钢产业发展,苏南集群内部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首先是集群全球技术引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比日本、美国、德国、韩国这些全球特钢材料领域前四大技术来源国,集群内仍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合力。其次是集群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国每年仍有近200万吨卡脖子特钢材料需通过进口解决,主要特钢企业在部分国际顶尖特钢材料生产技术上仍存在差距。集群内部,产业还需继续提档升级。
链上“突围”的合力
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是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铁或合金。顾名思义,技术含量极高。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产业自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中游产业,上游涉及原材料及能源,下游主要面向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据测算,其投资对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拉动作用为1∶5左右,对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稳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陈建华看来,通过培育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强化创新引领,厘清创新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服务机构的分工合作,推动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突破关键核心材料的瓶颈,对保障国家及产业发展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这就需要五市联手突围,形成“链”上合力。
眼下,集群内部正在进行相关探索——做强创新链,由无锡的法尔胜泓昇等龙头企业牵头,建成10个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做优金融链,集群设立了总盘子32.3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企业转型升级;做精服务链,集群现有19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计量、认证、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
既“合”也“分”。采访中,相关企业提出,集群内特钢企业专业化分工也需进一步明确。生产专业化是特钢企业往特钢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举措,瑞典特钢产业在结构调整时期,通过兼并重组或参股等方式,形成高速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轴承钢等每一类钢种由一家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格局,该国特钢占比已达到惊人的50%。
对比集群内的特钢企业,产品种类“大而全、小而全”现状突出,特钢钢种及棒、线、管、丝、板带等大部分特钢品种均能生产,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相关人士建议,下一步,可以发挥集群内协同融合效应,加强分工与协同,进一步提升集群综合竞争力。
“苏南5市,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的特色,很多时候‘你的长处就是我的短处’,这时协同合作就非常重要。”在采访南钢新材料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所所长孙超时,他提出的观点代表了集群内很多企业的心声,未来去竞争更大的项目时,通过集群凝聚“苏南五虎”齐出动,扬各家之长合力攻关“一条钢”,竞争力必将“前所未有”
周红波听取了关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发展概况,以及杏湖碳中和产业园建设情况的汇报。杏湖碳中和产业园是南京市与中信集团携手同行、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未来,产业园将打造成为中信集团在南京发展的战略阵地、南钢转型发展的重要区域以及江北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南京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强市建设注入更强劲动力。周红波表示,…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江北新区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基础厚实,要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要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做深做细强链补链延链文章,依托资源优势布局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培育新动能。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