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4-12-1221:31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中国最大公考培训机构,真暴雷了!
听全文
约6分钟
27人听过
来源:市场资讯
2024年12月11日,中公教育(002607.SZ)宣布,因为还不上债,创始人股份再度被司法冻结。10月底以来,短短一个多月,已经是第二次股权遭冻结。
中国最大的公考培训机构,中公教育,这次真“雷”了。
短短四年,盛极而衰
成立于1999年的中公教育,早在2001年便涉足了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是中国最早的公考培训之一。2019年,中公教育通过借壳在A股上市,成为“公考第一股”。
在考公热、考研热的大背景下,中公教育成为超级大牛股。2020年,中公教育市值一度突破2600亿元,这一年,老板李永新家族以1400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19位,成为中国教育首富。
然而,此后却是盛极而衰。
2021年-2023年,中公教育分别亏损23.7亿元、11.02亿元、2.0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6.8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虽然实现盈利1.68亿元,但已经仅有巅峰时期2020年同期的八分之一。
公司股价曾在2020年11月创下历史纪录,此后最大跌幅一度接近95%。目前中公教育总市值200亿左右,不及其峰值时的零头。
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公考越卷,中公越惨
中公教育为何跌落神坛?
一个反常识的事实是:
公考越卷,中公竟然越惨。
怎么回事?按理说公考热导致培训需求旺盛,中公教育的业绩不应该越来越好吗?
这就要提到中公教育的“退费”制度。
2010年以后,中公教育利用人们的投机心理,推出了协议包过班。虽然价格好几万,但“不过包退费”的承诺极大刺激了考生的付费意愿。
这种模式还有个特别的好处,由于缴费到最后退款中间有几个月的时间,这就导致中公教育有庞大的现金流,吃利息就能赚不少钱。
不过,这个模式有个重大弊端:
就是退费率其实跟考过率成反比。考过率越高、退费率越低,中公教育才能越赚钱。
要是考公越来越卷,越来越多的人根本就考不上,怎么办呢?
伴随就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2021年开始,公务员报考人数激增。
据中公教育提供的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统计:2020年全国审核通过考生人数为143.7万人,较2019年仅小幅增长4.18%;2021年同比增速骤然达到9.67%,增幅明显加快。此后年年增长,至2023年审核通过人数已经达到303.3万人。
从审核通过到最终招录的比例来看,2020年为40:1,2023年已经达到77:1。
越来越多的考生考不过,意味着中公教育退费率越来越高。
2022年6月,在回复深交所年报问询函时,中公教育透露,2019至2021年,公司退费率分别为44.14%、46.54%、68.46%。逐年升高。中公教育坦言,“近两年受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双重影响,公司推出的协议班高退费班次占比有所上升,在招录人数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率提升难度加大从而导致退费增加”。
中公教育2022年以来的退费率并未披露,但综合公开信息看,不容乐观。
目前,中公教育“退费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据财联社2024年11月报道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词包含“中公教育”的投诉高达11.12万条,内容多数指向协议班退费难。而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中公教育”,案件名称包含“教育培训合同纠纷”的相关文书达172条,检索出来的2024年相关文书从2023年的20条猛增至139条。
现在,打开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的抖音账号评论区,可以看到许多学员“在线讨费”。
目前中公教育现金流紧张加剧,想解决退费问题,并不容易: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2.18亿元,较2021年三季度末的19.75亿元缩水八成多,流动比率也从2021年同期的0.42降低至0.08。
近年来,中公教育也在谋求转型。2024年9月,公司宣布将由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调整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并希望通过AI技术来推动就业服务的变化。
然而,公司经营与现金流压力巨大,退费问题又造成重大信任危机。事关企业生存的问题尚未解决,“转型”显然前途未卜。
(转自:泡财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