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科技(SH688169)$  

石头科技,“全球第一”是怎样达成的?(上)丨探访新质生产力先锋系列

南方周末研究员 李一跞

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中国企业,闯进了最早由伊莱克斯在2001年开启的扫地机器人产业,在2023年拿下了全球销售额第一的名号(据欧睿国际调研的数据)


在2023年以前,石头科技(688169.SH)还没有自己的工厂,在2016年发布第一款产品时,甚至都还没有专职的销售人员。


它将智能技术带进扫地机行业,向供应商提出各种“胡搅蛮缠”的标准和要求,攒起了一条全新的供应链,凭借产品力一路爬坡,越过此前的扫地机器人龙头企业、各老牌家电企业,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22年起,海内外市场销售额大约各占一半。


半路杀出来的石头科技,打破了人们对中国家电产业的认知。放在全球家电产业里,它的故事都十分励志。


做出第一款产品那年,石头科技只有96名员工,其中69人是研发人员;现在他们有了工厂,员工超过了2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近800人。


2024年8月,南方周末研究员在石头科技位于北京昌平的总部大楼,见到了石头科技总裁全刚。这个爱穿印有公司LOGO的黑色T恤、留着平头的中年人,每周要踢一两场足球,大家都叫他“队长”。


全刚自己的故事也很励志,42岁中年失业的外企技术男,2016年加入一家不到50人的初创公司做项目经理,5年后成为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整体研发工作。


这位技术出身的高管,自称以前只会闷头把产品做好,现在则学会了看财务报表、经营管理,甚至电商卖货。他调侃说,自己最怕见投资人,怕他们的“刁钻”问题,比如未来增长计划和数字。“我们就一个目标,做世界上最极致体验的扫地机器人。我们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最后的数字都是基于我们工作的结果,最后那个数字反正都会来。”


以下是南方周末研究员与全刚的对话。



42岁加入,没那么突兀


南方周末:你过去在通信行业经历丰富,怎么想到加入一家扫地机器人初创企业?


全刚:2014年石头科技刚成立的时候,有朋友联系过我。那时候我在微软,还没想过换地方,要换也是华为、BAT这种大公司。他们是创业公司,听说还是在一个小区的三居室办公,我就婉拒了。


2016年初,我从微软出来找工作。那时候我觉得自己风华正茂,42岁正当年。我约了一个在小米工作的原同事吃饭,他说,“刚哥,42岁太老了,没有合适的岗位给你这个年纪的,也没有合适的岗位匹配你的待遇。”最后他推荐我去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就是石头科技。


我想着总得有碗饭吃,就来看看,跟当时的团队聊了,看了产品雏形,觉得这事能干成。然后我发现这个公司之前就找过我,一问,果然。兜兜转转,来到这里。



南方周末:你在这儿最早的工作是什么?


全刚:最早我是项目经理,就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我算是手机行业资深的开发人员,来这一开始做的是模组项目,就是扫地机器人里的传动系统,行走的轮子,里面的主刷、马达、齿轮箱的设计和性能。过了半年,我开始带整体项目,做了石头科技自己品牌的第一款扫地机器人。



南方周末:当时是什么让你觉得这公司值得加入?


全刚:人,还是人。几个联合创始人都见了,他们在面试我,我也在看他们。我觉得这些人做事的视野、深度、广度,都是见过、吃过、有经验的。他们当时提出模块化设计,做产品的思路、理解和认知是对的。公司班底挺豪华,我记得当时统计过,公司平均年龄在35岁,作为一个初创公司是很老的了。我在42岁的时候加入,就没有那么突兀。



南方周末:2016年前后,智能硬件的创业项目很多,同时扫地机器人也不算是全新的品类。为什么你觉得它能成?


全刚:扫地机器人,那时候是给它硬薅的名字叫机器人,它就是一个扫地机。那时候最火的是智能音箱,说智能其实也就是语音交互,离我们理解的机器人差得很远。到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机器人也还没有出现。


在2016年,我们能够看到的,软件、硬件和机械结构技术能够落地的产品,扫地机器人是最合适、最贴切的,可能是唯一能够落地的。它做得出来,家里都需要扫地,它的价值在真实场景里是存在的。



重点不是价格,是产品价值


南方周末:2001年伊莱克斯推出第一款智能扫地机器人,2002年iRobot推出Roomba,真正将这个品类做起来了。在你看来,过去10年里扫地机器人产业的最大技术变革是什么?


全刚:我们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LDS激光测距传感器结合SLAM(同步定位和地图创建)的室内地图定位与导航算法,软硬结合,改变了整个的技术架构。我们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变革,引领了整个行业进入激光导航时代,让机器变得更智能,更接近机器人了。


以前扫地机器人就是随机碰撞、惯性导航,它在屋里沿着任意方向走,遇到障碍物,换个方向;再遇到障碍物,再换个方向。有的地方扫了好几遍,有的地方一遍都没扫到。


我们能够规划路径,家里的地图可以扫出来,行走路线规规整整的,不用担心漏扫问题,让扫地机进入比较智能的时代。



南方周末:LDS激光测距传感器比较贵,你们当初就不担心成本问题?


全刚:对,这也是我们刚开始担心的一个点,那时候激光雷达两百多块钱一个模组,但是后来我们发现,真正的决定因素不是价格,而是产品价值,用户是愿意为价值买单的。


我们第一代产品卖1699元,也不是一下子就爆起来,一开始很多人在观望,因为1699还挺多(钱)的。我们第一个月挺郁闷,26个月做出来的机器就卖了几千台,没有达成预期,有点失落。但是第二个月销量就开始翻倍,翻着往上涨,5万,10万,20万。


因为在我们的销售平台上,用户体验、质量、服务都是100%好评,滚雪球一样效应一下就出来了。所有人天天到产线加班加点赶交期,那时候真是幸福的烦恼,一边哭一边笑。


最终本质还是产品力,是产品能带给用户的价值。


图片


南方周末:产品力也是你们打开海外市场的关键?如果我们把扫地机器人也定义为家电产品,你们跟过去中国家电产品的国际化也不太一样。


全刚:对,要说在海外的破局,其实我们没有干太多的事情,就是产品好,通过贸易、自营、代理、跨境电商等,也没有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我们出海早,竞争相对少,产品起了决定性作用。产品好、价格好、质量好、维护好、售后好,这是本质的东西。产品好,合作方愿意卖;用户拿到产品,体验好,他就愿意介绍给别人,口碑带动了销量。


我们公司不擅长销售,我们最早就是一个工程团队,当年的销售负责人,还是从项目经理转过去的。


我们到外面也不需要跟别人竞争,我们的产品独步天下,没有人能跟我们PK,大家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您老人家还随机碰撞满地乱走,我已经是智能规划、双目视觉、人工智能,能够识别出前面有一双鞋,然后绕开走。所以,就一下爆起来了。



靠技术创新,走一波价值红利


南方周末:那你们最早怎么把扫地机器人卖到海外的?


全刚:2017年,我们忽然发现有很多机器在德国被激活了,IP地址是德国,因为它要联网。我们觉得不对呀,当时只在中国卖。后来就发现有很多人在德国求购我们的机器,谁要去亚洲出差,能不能背一台?就跟网红产品一样,一机难求。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就去查,发现有媒体、网站、博客等等,在拆机评论我们的扫地机器人,全是正向的赞扬。我们决定试试,通过合作伙伴运了一批机器过去。不得了,只要有机器马上就(卖)光了,那时候没有对手,不愁卖,现在我们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也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为什么是德国?


全刚:去年我去德国,有媒体采访。他们问我问题,我也问他们,为什么德国人会喜欢我们的产品?


他们说因为石头科技的产品很有德国味儿。别人家的机器拿起来轻飘飘的、机器壳都很薄,但我们的机器很沉、敦实厚重,它不是性价比款或者低成本款的产品思路,这样的产品他们就会觉得很信任。



南方周末:过往中国制造以高性价比产品赢得市场,扫地机器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高品质、价格还不错的产品。为什么能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全刚:一进去就把国际巨头压下去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设计比他们好,产品比他们更智能、更先进。


我们曾经收到跨国企业的合作邀约。我当时就问,你们是世界第一,为什么要跟我们合作?他们说,“我们产品没有你们这样的功能,我们开发一个产品要两年半,你们一年两代产品,所以你帮我开发,我来做品牌。”


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以前初创公司无非是两条路:差异化道路,低成本线路。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是走差异化道路,靠技术创新来走一波价值红利,将来才能有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壮大。


我们大概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今天靠着技术实力领先于传统扫地机厂家,我们现在已经活下来、发展起来了。国际巨头和传统厂商在品牌认知、心智树立方面比我们有优势,但时间长了慢慢会发生变化。



南方周末:当年的很多智能硬件最后做不下去了,但你们第一款产品上市之后,市场反馈好,销量直接就打开了,比很多企业都顺利太多。


全刚:我们命好,很感谢小米。


今天石头科技的品牌已经做成了世界全球销售额的第一名,如果我们从0去做一个品牌,其实非常难。


作为初创企业,我们当时只有工程师,没有品牌、没有资源,没有团队,没有沉淀。小米跟我们合作,有他们的资金、渠道、售后,我们就专注在产品的开发、制造和生产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决定因素,不然我们可能也不会这么顺利。我们自己会拼,但是拼的人有很多,也是需要这些支持,才能到今天。



折腾得,我们的作息都改过来了


南方周末:虽然公司成立两年后才加入,但你其实也参与了石头科技第一款产品的研发?


全刚:对。面试完,他们把一个齿轮箱、星座轮、传动的主刷扔给我,说“你来负责把这个干出来,能干吗?”


能干!我的背景好像有点光鲜,一二十年的手机行业各种各样的经历,一直在做开发,做产品生产制造,所有东西都涉及过。硬着头皮就接下来了,我心里边挺打鼓的,其实见都没见过。


这个传动系统,过去主要的应用场景和产品是玩具,小汽车之类,跟通信行业隔得挺远。虽然没干过,但是不妨碍我学。我们团队的几个工程师也都没干过,跟我都一样是手机行业出来的。我跟大家说,谁也别嫌弃谁了,咱们就一起来,从零开始学,找资料去学。



南方周末:也要去供应链的吧?


全刚:我来公司第四天就去珠三角出差了。


刚来这里,前三天我天天熬到5点多,实在是抓耳挠腮,受不了,大家怎么都不动,都没有要下班的意思。那一趟出差,把我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了。


我和我的领导,第一天到深圳,去见供应商开会,然后跑到东莞开会,开完会晚上8点了。我说咱俩找个地儿住?关键是我还没吃饭。领导说,“明天早上还得去韶关,要不咱今晚就赶过去?”又坐火车赶到了韶关,晚上11点了。


领导很现实,上出租车,告诉司机找个酒店。司机拉着我们就去,也不问你要住什么样的,就把我们拉到一个酒店。我第一次住了80块钱的酒店。房间还很大,就是抓了一晚上蚊子。晚上就在酒店旁尘土飞扬的土路边上,吃了个炒河粉,第二天早上爬起来接着干活。


从那以后,我出差从来不拉拉杆箱,就背一个双肩包。因为居无定所,不知道晚上要住哪里,每天在奔波。还拿着两套名片,一套是石头科技的,拿石头科技的名片往往被人轰出来。我们找好的供应商,人家都不让你进。


另外一套写的是小米,把“生态链企业”字号写小点,人家一看,小米!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技巧,闯关的时候容易一点。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要抢小米的手机,小小的石头科技,谁都不知道。


也挺有意思,当年天天被保安轰得四处跑的经历,现在都变成了奋斗史。



南方周末:你们去之前,不提前联系好供应商吗?


全刚:我们会提前联系好,但有很多时候,保安就不会那么待见你。有的供应商相信石头科技能成,有些还是怀疑的。


我第一次去东莞解决齿轮箱传动系统这个问题,我们的供应商是一个做玩具起家的公司,多少年都是生意不愁的。


我们要解决问题,就逼着他的研发、质量人员天天跟我们一起开会到凌晨。

他们当时已经是美国最大的扫地机器人公司的齿轮轮子、齿轮箱的供应商,我后来问他们主管业务的副总裁,为什么你有了世界第一的客户,还会做我们的生意?他说,“你们每天到凌晨两点,折腾得我们公司的作息都改过来了,我就觉得你们能做成事。虽然你们是小公司,但我看好你。”



南方周末:所以,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产品领先的?


全刚:当时,供应链里的传动系统非常传统,马达还是30年前的型号,因为是给玩具用的,设计寿命只有100个小时,而我们做扫地机器人的可靠性设计是三年,目标是用户天天用,三年不能坏,至少要1500小时。


我们找厂家一起设计优化。当时扫地机器人头部企业的要求是800小时,我们还有把噪音降下来等要求,在有些厂家看来是胡搅蛮缠,他们没有动力去打破30年的传统设计。但我们在通信行业从2G、3G、4G走过来,就会觉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和厂家一起来改进,直到达成寿命要求。



南方周末:一开始就和供应商一起做技术攻关?


全刚:是的。我们去了很多供应链工厂,设计原型都是很早固定下来的,并且很多是来自国外的标准化设计。我们也推动了行业变革。如果他们还是继续做玩具马达,好像生意也不错,但这一碗饭不一定能吃更长的时间。


从某个方面说,我们的可靠性目标和质量要求,已经超越了很多行业头部的国际企业,这件事我觉得是颠覆。以前我们跟外企学,都买外国货,觉得品质更好。今天我们的产品质量控制指标超越他们。我们进入日本、美国市场,员工们非常振奋,这个品牌在日本、美国能够卖得好,确实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南方周末:当时供应链没有同行的产品和做法可参考吗?


全刚:肯定要参考。我们也没有说一定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才有价值。本质是我们解决了一个用户问题、痛点,或者提供了一种用户价值,我用了一种别人没用过的方法,这就叫创新。目标和手段分清楚,目标就是解决用户价值,手段是创新。这是我们挺朴素的经营哲学。



南方周末:在你们进入行业之前,扫地机器人已经有不少企业,不能顺着他们的供应链走?


全刚:生产制造和产品设计,对中国供应链企业来说都不是问题了,我们都经过了几十年的成长。但是要把东西做成智能化,就有更多要考究实力的地方,软件算法、传感器的设计优化调教,都不是传统的单一机械结构能实现的功能。


比如扫地机前面有一个碰撞传感器,它是纯机械的,撞到东西就有一个弹簧,一压缩它就知道自己撞到物体了,然后调整方向,这是以前的实现方法。现在的实现方法是,我前面有摄像头和传感器,在碰到障碍物之前它早就已经识别到,然后计算跨过去还是绕开它。


我们以前用过超声波、红外线,我们现在要用视觉去做深度学习,用AI去识别和判断,将来大模型也可能会用到。以前都是机械结构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算力算法在发挥作用,这就不是以前的经验了,需要用新的技术去改变、去设计,不断优化迭代。


南方周末

2024-12-13 07:52:31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