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SH601989)$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案涉嫌严重侵吞中小投资者利益。此案已经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一旦树立了恶劣的典范,必将给不堪重负的中国资本市场雪上加霜。

相信监管部门应该已经关注到了市场有关此案一致性的负面评论及相关股民们的冲天怨气!估计你们也已经收到了不少有关此案的投诉信!在此,我仅就两个问题向你们进行投诉。

一丶论证此案严重侵犯中国重工股东利益。用抢劫形容并不为过。

二丶论证仅用市场价格为依据确定换股价格在此案中的不合理性。

一丶此案实际形成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犯。

1丶7.5股换1股,形同掠夺。以股东权益(每股净资产)计,股东股益被无情掠夺60%。

2丶中国重工50万股东,相当多的中小投资者是基于船周期预期的价值投资者,持股时间长达3至5年。即你们鼓励的市场为数不多的耐心资本。相信以你们的专业能明白,相对于中国船舶股价对未来(25.26.27年)业绩预期的理性反应,中国重工的股价远未对这一预期做出充分的反应。我们这些耐心资本本来是要继续持有,甚至再持有几年,此案却犹如霹雳,让我们面临极为艰难的选择,似乎只能抛弃,不管微利丶微亏丶乃至巨亏。否则将或被迫以埙失60%的权益换成高价的船舶以承担巨大的不确定性,或被迫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4.04元行驶现金选择权。

不!我们不想选择!因为这两个选择都是那么惨酷!无理!是大股东恶狠狠的强制于我们的。

我们只想好好持有自已的股票,坚持自已的价值判断。我们错了吗?船周期我们预测到了并坚定持有了,但我们预测不到突然而至的来自于大股东的掠夺!

3丶所幸我不是2015年左右被10块钱以上套牢的投资者。他们本来完全可能在2026年业绩释放期挽回损失。此案恐怕将让中国重工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因为损失60%的权益后,基本不可能回到他们成本线。甚至在持有十几年后,不得不在4.04元痛苦丶失望丶无奈地出局。

二丶此案仅用市场价格做为换股参考价,并以此计算换股比例不合理!原因简介如下:

股票市场价格的形成由多种因素促成,2021年4季度两船均价比例也曾达到7比1,仅两季度后,即2022年2季度,两船均价比就回到5比1。除方案出台前,两船历史均价比在3比1到7比1之间。且股票市场价格一两年内大涨大跌的例子比比皆是,方案方认为市场价格就是合理的观点不成立。市场价格可以做为参照,仅以市场价格确认换股价格不合理。

近两年船舶价格上涨了300%,重工仅上涨了25%。两船大股东相同,业务相似。为什么市场表现相差这么大?其原因方案方是没想过呢还是有意忽视呢?

重工重要子公司武船前两年整体搬迁,你们不知道吗?整体搬迁期间必然影响公司的营收与盈利能力,从而压制股价。整体搬迁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它会压制股价但不会减少公司的内在价值吧?

3丶两船业务结构(主力船型)的差异,造成不同阶段的股价表现。船舶以集装箱船为主,重工以油船和散货船为主。前两年市场订单主要是箱船,船舶接单好于重工。这轮船周期是受益船舶更换,各种船型都要更换,有先有后而已。今年箱船订单少了,油船订单多了。这就是停牌前重工市场表现明显开始强于船舶且基金投资者明显加大对重工投资力度的原因。可以预测随着未来散货船订单占比增加,重工的价值会越来越得到体现。这并非臆测,国内船企正在启动的百船计划中就是以散货船为主!

4丶重工的订单中,约40%是军船!这一比例远高于船舶。军船利润低但承担着国防重任。军船这部份价值由于低润少,在民船周期里它更多的反应在净资产里而没有反应价格里面。很多重工投资者是冲着重工军船的长远价值来的。但这个方案利用市场价格比把这部份价值基本抺去了!

5丶两船股本现模及股本结构不同。重工228亿股本,大盘股,大股东占比34%。船舶44亿股本,中盘股,且大股东占比44%。在牛市前夕和牛市初期,因为市场资金不充沛,同类股票,中小盘更容易吸引资金。因而,股价往往表现较强。同类股票股价比拉大未必是价值差拉大的反映。

以2014年牛市前中后期两船股价表现来看。牛市前期,两船股价比同样出现价格比拉大现象。从最初的3.2比1拉大到7比1,但到牛市中后期,市场资金充沛,两船股价比重回3.5比1水平。而且,之后随着市场回落,两船股价比有所变化,但在2019年牛市前夕,两船价格比又回到3比1的水平。另外,2021年初是船舶这一轮上涨的起点,两船的股价比也是3.5比1。

6丶两船股价表现巨大差异有同业竞争原因,有操纵股价,(有预谋的)恶意低成本合并重工的嫌疑。

船船工业集团与重工集团合并成中国船舶集团后,或许有意或许无意,造成了市场信息的混乱。

合并后的中船集团业务上应该是有向南船(中国船舶)倾斜的意图,从中船集团总部搬至上海可以看出一点,从最终是船舶合并重工而不是重工合并船舶也可以侧面印证这一点。这是同业竞争问题解决之前,同业竞争对重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