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
$供销大集(SZ000564)$当前总市值731.35亿元,年初至今股价涨幅117.4%
公司简介
公司前身为 1959 年成立的西安市民生百货商店,是西安改革开放第一个商业试验田。1992 年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西安民生百货集团有限公司。1994 年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西北地区最早的商业上市公司之一。2003 年海航集团与西安民生集团实施股权重组成为控股股东。2016 年 9 月,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海南供销大集控股有限公司,2017 年正式更名为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通股东
截止2024年9月,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占比47.22%。
行业分析
1-供销社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起源与初步发展
供销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922 年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这是我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经济组织,当时以贩卖简单的布匹和日用品为主,提出了 “创办消费合作社可买便宜货” 的口号。此后,在革命战争年代,供销社的雏形不断发展演变。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1936 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于延安南关的南区合作社,服务类型涵盖全县的运盐、供销、生产、信用等,是包含供销性质的综合性合作社。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供销社作为一类专门的组织正式出现。1949 年 1 月华北合作委员会召开华北供销合作会议,提出自上而下建立合作社领导机构,成立华北供销合作总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力建立全国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1950 年 7 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全国的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1954 年 7 月在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志着我国供销合作社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统一系统的集体经济组织。这一阶段的供销社在服务群众生活、助力国家经济恢复以及连接城乡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当时物资供应和商品流通等环节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二)曲折发展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供销社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为服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大局,供销社分别于 1958、1970 年两次与国营商业合并变为全民所有制,又于 1962、1975 年恢复集体所有制。1982 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被合并,但这次供销合作社财务制度分设,保留了集体所有制性质。不过,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变革过程中,供销社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不断调整适应。1982 年到 1985 年先后进行了三次阶段性改革,初步建立了集体所有的民主管理制度,使得基层组织得以恢复和壮大,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变革浪潮下努力找准自身定位,维持运营,为后续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尽力在保障城乡物资供应、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三)市场化转型时期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供销社依据国家政策要求,开启了以市场化为特征的艰难改革之路。1995 年、1999 年、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深化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文件。1995 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推行以市场化为特征、扭亏增盈为目标的改革。2002 年实行 “四项改造”,2006 年中央决定实施 “新网工程”。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化机制倒逼下,供销社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龙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业态的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努力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力求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 “三农” 以及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供销社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5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2018 年 4 月全国总社部署专项改革试点。经过综合改革,供销社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夯实,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例如在很多地区,供销社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探索出了如土地托管等多种创新性的服务模式,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特别是在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供销社在农资和农产品应急储备调运、保供稳价、缓解滞销方面充分发挥了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如今,供销社已成为服务 “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物资供应、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展现出全新的活力与价值。
2-供销社当前的运营模式
(一)社村合作模式
徐州贾汪区石庄村供销社是社村合作模式的典型代表。其紧扣 “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 发展思路,与石庄村 “两委” 联合创建了全区第一家村级供销合作社。
在运营过程中,首先强化与村 “两委” 的联合合作,利用村闲置土地、房屋和场地,改造升级村经营服务场所,注册成立 “徐州市贾汪区石庄新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广泛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社员投资入股,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其次,与村集体互融共通,充分发挥系统经营服务和村 “两委” 政治组织优势,与村集体组织交融协作、互助共建,和登峰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同构筑建设、生产、销售和配选平台,推进村集体产业结构调整,聚焦农资配送、农机服务、技术指导、收购储藏、物流销售等环节,搭建全线服务网络,将社会化服务链条延伸至田间地头,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贮运、贸易为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此外,还注重强化与村民的利益联结,依托系统内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网点,联合区物流协会,解决当地农产品产销难题。一方面加大采购力度,拓展 “线上 + 线下” 销售渠道,帮助小农户把农产品运出田间地头、送进超市社区,保障农户持续受惠增收;另一方面联合区社下属城乡稼悦商贸公司,在居民小区设立便民配送点,发展众多微信群,实施农产品精准配送,月购销额可观,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真正破解了为农服务 “最后一公里” 困局,实现了供销合作社完善基层经营服务网络、村 “两委”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增产增收的多赢目标。
(二)社镇联合模式
邳州市供销合作社采取 “社镇联合” 思路,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成果。其借助镇级农经、农技中心闲置房屋或村级两委办公场所联合办公,聘请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具备农经、农技专业知识和农业发展眼光的镇级农经(农技)中心主任和村级两委负责人兼任村级供销合作社主任。
一方面,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以农民为主体开展自主经营;另一方面,整合区域农资经营、生活超市、农业发展公司等资源,组建庄稼医院、“供银保” 服务站、农业机械化作业队,全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这样的运营方式,邳州市供销合作社已恢复重建和改造升级了多家镇级供销社以及村级供销社,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加强了农业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协作,使农业经营更加科学、高效,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全面、专业的服务,助力农业生产朝着现代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三)社企共建模式
睢宁县供销社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体系,积极探索社企共建模式,与农批市场和农业企业三方共建共享,打造镇村 “一社一品”。
在具体运营中,利用已建成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或行政村现有为农服务载体,从农户、社员、专业合作社等收储农副产品,由县农业公司组建物流运输车队,负责县内农副产品的运输。同时,依靠县中农批市场集中收储,负责全县农产品的购销,并在市场设立供销专区,在镇村设立代销展示店。例如,在一些重要的时节,睢宁县供销合作社会依托基层购销站点、镇域商场超市、县城农贸市场等开展销售活动,丰富农产品供应,为广大城乡居民就近采购提供便利和实惠;还会积极争取各类帮扶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建设现代商贸综合体,发挥服务中心集成效应,整合农产品种植大户、镇冷链物流仓库、农副产品购销站点,打造产、储、销服务联盟,带动农产品销售,保障市场供应。通过这些运作流程,睢宁县供销社在农副产品购销等环节发挥出独特优势,既保障了农产品的顺畅流通,拓展了销售渠道,又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能人领办模式
以沛县鹿湾村供销社为例,其通过引入社会能人,利用原有经营网络对接特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益。沛县鹿湾村供销社充分利用原供销系统经营网络和新建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与微山湖湖区水稻育种、特种蔬菜种植大户、大沙河水果培育基地等特色产业进行对接。
在实际运营中,不断扩大经营品种和服务范围,拓展测土配方和农资经营业务,做到配方到田、配送到户,为农民选肥用肥保驾护航。比如在近期,已实现农资销售 2700 吨,较去年同比增长 6%,创利 135 万元,不仅扩大了施肥推广面积,还降低了农民生产投入成本,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发挥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能人领办模式充分发挥了能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将供销社的平台优势与特色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3-供销社未来发展趋势
(一)再生资源板块绿色化发展
再生资源产业作为供销社的重要业务板块,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以及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截至 2021 年底,我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6.4 万个,分拣中心 1515 个,综合利用园区(基地)210 个,2020 年全系统再生资源销售总额达 2824 亿元,在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依据 2021 年中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 2025 年,全系统要发展标准规范的城乡回收网点 8 万个,建设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绿色分拣中心 2000 个,综合利用园区(基地)300 个,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 30 家,形成 “村级收集 + 乡镇转运 + 县域处理 + 再生资源基地综合利用” 覆盖城乡的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未来,供销社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将朝着绿色化、规范化方向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城乡回收利用体系、打造绿色分拣中心等重点举措,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也拓展自身业务,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二)金融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在 “三社融合” 的发展模式下,供销社起着桥梁的作用,将农民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紧密连接起来。农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之间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导致的 “融资难” 与 “融资贵” 等情况,一直制约着农村合作社乃至农村小微企业、农民等的发展。而 “三社融合” 模式依托于 “兴农易贷”“创业贷” 等金融产品,以 “低、简、快” 的方式引导资金供给,巧妙化解资金供需双方不对称的突出问题,为农民合作社融资创造了更多机会。
同时,在 2019 年发布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规范发展供销合作社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把风险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展以 “防控风险、清理整改、规范发展” 为主要内容的常态化风险防控,促进金融服务规范发展。并且,供销社还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质量,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主体,助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三)物流网络体系持续建设
围绕供销社 “供” 和 “销” 的主要功能,商品流通是其运营的基础要素,构建商品物流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对供销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22 年 2 月,供销总社发布《全国供销合作社 “十四五” 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十四五” 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建成 600 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100 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200 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并构建以骨干网、省域网、区域网与信息平台为主架构的供销合作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按照规划,到 2025 年,全系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会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行业影响力也会明显提升,在国家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后续,供销社会依据相关规划持续推进物流网络的构建工作,不断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在国家物流发展中的影响力,保障农产品等物资的高效流通。
(四)线上电商融合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深入发展,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互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供销社立足自身线下渠道优势,积极开拓线上渠道,全力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为打造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区域电商,供销社主要借助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区域实体网络进行改造,全方位整合与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农产品加工流通、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等传统业务。
截至 2023 年,供销社线上电商发展形成了与民营农产品电商合作发展以及创立电商平台两大模式。供销社在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路径时,充分发挥总量庞大的规模优势、县域资源整合优势、基层基础扎实的网点优势以及特色农产品优势,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以此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 “三农” 以及城乡居民,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供销大集业务模式
百货购物中心
以实体门店为基础,采用 “联营 + 租赁” 模式经营,共有 12 家百货购物中心,经营覆盖陕西、海口、天津等区域 。
商超连锁
业务依托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整合资源,为线下连锁超市及便利店提供运营管理服务,超市批发门店 72 家,业务辐射陕西、广东、海南等地 。
商贸地产
专注于国内城市经济带产业物业运营,打造以 “商贸物流 + 综合配套” 为主要业态的 “商贸物流园” 。
供应链创新业务
积极构建城乡电子商务网、城乡实体经销网、城乡物流配送网三张网,发展 O2O、供应链金融服务、物联、生产加工四大业务 。
财务指标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31 亿元,同比增长 8.69%,第三季度单季主营收入 3.96 亿元,同比增长 9.5%,整体营收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反映出公司业务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
归母净利润 - 1.11 亿元,同比增长 70.69%,扣非净利润 - 3.03 亿元,同比增长 25.97%,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改善,经营效率有所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计 314.91 亿元,同比增长 11.49%,表明公司资产规模在持续扩大。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增加 475.51%,占总资产比重上升 4.48 个百分点,公司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
提示:以上信息均取自市场公开资料,本文内容仅作个人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