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有奖】半固态技术利好显现,或将率先实现商业化?#半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重要过渡方案,其前景非常广阔。根据多方证据,半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推进,并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半固态电池保留了部分液态电解质和隔膜,相较于全固态电池,其生产难度较低,工艺设备与液态电池的重合度较高,因此可以继承现有的成熟产业链。这使得半固态电池在产业化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更快地实现量产和装车应用。

中科院领衔,全球首款半固态高温熔盐电池问世!专家:廉价材料是低价电池的基础 | 专访 - 知乎


市场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半固态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包括半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62.3亿元人民币。此外,国内企业如冠盛股份与东驰新能源的合作,也在积极推动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冠盛东驰合资公司专注于半固态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已开始交付,并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通讯基站储能、电动船舶、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等。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转折点预计将在2024-2025年出现。尽管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阶段,面临技术与成本的双重挑战,但半固态电池因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已经逐步进入市场并开始装车应用。例如,蔚来、上汽等车企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

半固态电池量产续航首破千 实拍新款蔚来ET7 - 知乎

$冠盛股份(SH605088)$ 与东驰新能源的合作进一步加速了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合资公司计划在浙江温州投资建设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冠盛股份拓展新能源产业布局,也响应了国家“双碳”战略的要求。

半固态电池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并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冠盛股份与东驰新能源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在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进程中的具体差异是什么?

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在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进程中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电解质状态、能量密度、生产工艺、成本、应用领域和充放电性能等方面。

电解质状态

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与液态电解质的混合设计,而全固态电池则完全使用固态电解质。

半固态电池的电解液含量通常在5-10%之间,增加了涂覆固态电解质,其电化学原理与液态锂电池相同。

能量密度

全固态电池由于完全采用固态电解质,能量密度通常更高。

半固态电池通过优化电极材料和结构设计,也能实现较高的能量密度,但通常低于全固态电池。

生产工艺

半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借鉴传统液态电池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复杂,需要重新建立技术体系,包括供应网络及市场生态。

成本

半固态电池成本较低,因为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且可以沿用现有成熟的电池制造工艺。

全固态电池成本较高,主要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和材料技术尚未成熟。

应用领域

半固态电池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在2024年被视为装车元年,蔚来、上汽等车企已实现部分装车。

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充放电性能

全固态电池快充能力受限,而半固态电池离子传输速率较高。

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续航能力、灵活性、循环寿命、工作温度范围、耐挤压和耐震动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商业化进程

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技术,预计未来几年将大规模商业化。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前后开始示范应用,但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至少还需5年时间。

总结来说,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技术,兼顾了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已开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而全固态电池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仍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

半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案例有哪些?

半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案例非常丰富,具体如下:

新能源汽车领域

东风岚图“追光”汽车:这是行业首个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案例,搭载了82kWh的半固态电池包,于2023年1月正式下线。

蔚来ET7:蔚来汽车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推出搭载150kWh半固态电池包的ET7车型。

赛力斯SERES-5:赣锋锂业的三元固液混合锂电池成功应用于这款纯电动SUV,并计划于2023年上市。

其他车企:长安深蓝、岚图等多家新能源车企也披露了半固态电池装车的进展情况。

储能领域

中电建新疆巴里坤储能项目:该项目配置了2.5MW/10MWh的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涵盖锂电、钠电、全钒液流电池等多种储能技术。

国网淄博公司“源网荷储”项目:使用半固态电池进行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和优化。

浙江龙泉100MW/200MWh磷酸铁锂储能示范项目:这是全球首套原位固态化半固态电池电网侧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

小米、移族、千乘动力的户外电源产品:这些产品均在2022年推出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户外电源。

Zendure征拓的户用储能产品:该产品也在2022年推出,采用了半固态电池技术。

海博思创的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配套了两个搭载半固态电池系统的储能电站。

其他应用案例

无人机市场:卫蓝新能源早在2020年就已在无人机产品上实现量产,供货企业数量达到50+。

淄博市高新区尊贤路充电站:采用半固态电池技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快速充电服务,显著提升了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冠盛股份与东驰新能源合资成立的浙江冠盛东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半固态电池产品性能如何?

浙江冠盛东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半固态电池产品在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具有以下特点:

能量密度: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60-180Wh/kg,适用于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风能太阳能等大型储能领域,以及电动飞行器和电动乘用车。

循环寿命:半固态储能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6000-12000次上限,具体取决于电池容量。东驰新能源开发的300Ah半固态储能电池产品循环寿命高达1万次以上。

安全性:半固态电池使用固体材料替代易燃液体电解质,提高了安全性。产品具备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特性,并已通过国标检测。

成本优势:相较于氧化物和硫化物,聚合物路线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具有易成膜、稳定性高、界面兼容性好、可柔性加工等优势。

适用场景:半固态锂电池产品适宜于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风能太阳能等大型储能领域。

技术路径:公司从固态电池的性能及需求出发选择了聚合物技术路径,这主要是结合成本、工艺制造难易化程度、性能指标等需求来考量的。

市场前景:冠盛东驰的半固态电池产品不仅推动动力和电力储能行业的发展,也助力绿色、低碳和循环社会建设。

到2030年,全球半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预测依据是什么?

到2030年,全球半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预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半固态电池作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阶段,展现出其在性能、安全性和成本上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半固态电池的市场接受度和应用范围将显著扩大。例如,中国企业的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标志着半固态电池在2023年实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化。

市场需求增长:全球固态电池(包括半固态电池)的需求量预计从2024年的2.3GWh增长至2030年的220GWh,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14%。此外,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3年的1GWh增长至2030年的614.1GWh,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10%。这些数据表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半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依据。

市场规模预测:根据EVTank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其中主要为半固态电池。这一预测基于对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和市场前景的深入分析,认为半固态电池将在未来几年内占据主导地位。

产业链协同效应:全球各大车企和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加速协同,将进一步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例如,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等产业巨头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投资也在加速,宁德时代已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欣旺达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中试试验。

政策支持和行业布局:各国政府和企业对固态电池技术的支持和布局也是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到2035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能量密度目标达到500Wh/kg。此外,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市场,如先导智能和南都电源。

到2030年,全球半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预测依据包括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增长、市场规模预测、产业链协同效应以及政策支持和行业布局等多个方面。

半固态电池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和成本问题有哪些?

半固态电池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和成本问题如下:

技术挑战

电解液的调制与优化
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和电解液混合物,电解液的调制与优化是制造中的关键技术挑战。NMP(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重要溶剂,用于溶解锂盐、锂电解质等关键成分,改善离子传导效率,降低电解液粘度,提升电池性能。然而,NMP的毒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成为限制因素,科研人员正探索更环保的替代材料,如酯类和醚类溶剂。

材料成本和生产工艺
半固态电池的量产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克服材料成本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挑战。为了降低量产难度和提高良率,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材料配方。

安全性和运维不确定性
半固态电池虽然在安全性方面有所提升,但其安全性和运维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表现。

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
半固态电池技术虽然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仍面临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产业链协同和政策支持等挑战。

成本问题

成本较高
半固态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市场应用中的竞争力。目前,半固态电池的成本约为0.87元/Wh,高于主流三元电芯的0.4-0.5元/Wh。尽管半固态电池的成本略高于液态电池,但低于全固态电池,有利于产能提升和市场抢占。

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效率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寻求更经济的材料来源。

环保材料替代
由于NMP的毒性问题,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更环保的替代材料,如酯类和醚类溶剂,以减少NMP的使用,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长期成本下降预期
尽管目前半固态电池的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成本有望逐步下降。例如,欣旺达等企业对全固态电池成本下降持乐观态度,预计2026年成本可降至2元/Wh。@冠盛股份 @股吧话题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