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王科技受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越男教授邀请,以“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档案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课堂授课。
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发展平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马林青、北京汉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云鹏、汉王科技大模型研发中心产品总监黄岩岩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三十余位研究生齐聚课堂,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应用场景、现实问题、解决方案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讨论。
左一(李云鹏)左二(刘越男)左三(黄岩岩)左四(马林青)
汉王科技大模型研发中心产品总监黄岩岩从“数字档案馆现状综述”“人工智能技术现状概述”“AI+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应用探索与实践”三个维度出发,以国内各地的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案例作为切入口,对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现状、趋势及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当前在数字档案馆全生命业务周期中应用的数智化实践案例进行了分享。
授课现场
课程对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政策背景、行业标准、业务模型、功能架构、部署模式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各地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档案数据治理、民生档案服务、AI技术数智融合等案例,分析并指出在当前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已经出现了前瞻性的智慧档案建设趋势,并具备“数据治理、民生服务、国产可信、数字人文、数智应用”的特征,同时在数字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发展过程中,当前依然存在“基础数据资源质量限制智慧档案馆建设、档案数据来源单位业务赋能不足、AI技术能力分散形成的孤岛”等问题。同时,对于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概念、应用场景、性能指标、常见问题进行了概要性介绍。
汉王智慧档案解决方案整体体系
最后,黄岩岩以汉王秉承的“AI+档案”形成的“全谱系AI能力,全要素数据治理,全领域智慧支撑,全场景技术赋能”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慧档案解决方案体系在各地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进行的技术探索、应用创新、落地推广进行分享,并着重对档案数据治理、开放审核、智慧检索、档案编研、专题知识库建设等解决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应用前景。
课堂现场互动
课后,刘越男院长、马林青秘书长及同学们与汉王科技专家团队就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档案馆建设融合过程中的理念变革、角色转变、人员能力及技术路线、评价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刘越男院长认为,汉王科技在数字档案馆、档案数据治理及数据化建设中的技术路线具有独特的鲜明特性,并且脚踏实地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在实践案例中沉淀的路径、方法与经验对于促进数智时代档案馆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重大意义,双方均期待今后不断推进深度合作,共商档案数据产教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展望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图景。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我国创建早、规模大、学科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14个A类“双一流”学科之一,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分析方向)和档案学3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录。
1952年,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专修科档案班,开启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新征程。学院目前为全球顶尖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成员单位;国际档案理事会中国大陆高校首个团体会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大陆首个学术中心所在单位;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所在单位;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技术支撑单位;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挂靠单位;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等。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A202412171010191/E1F741D87528DB358B1286941FF13D83_w915h312.png)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A202412171030205/A174D2DCF755B5A52FCC20E09D0C71C4_w28h25.png)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A202412171020180/2951A02836C55BB46E4767D2B05AEF11_w430h4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