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雷军正式宣布造车,并称押上自己人生的声誉,最后一次创业,呈现孤注一掷的决心。
对于新能源车,董明珠其实更早之前就看到了价值,2016年,她就已经谋划入局。
当时,她提议格力收购隆新能源,交易价达到130亿,但议案遭到股东大会否决。董明珠在公开场合指责股东们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并表示“一定要做新能源车”。
不久后,她拉上王健林和刘强东,并以个人名义投资银隆,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如果造车成功,无疑是为格力找到第二条路,只是董明珠的眼光不太行,银隆经营混乱,很快出现财务窟窿,不过董明珠没有放弃,此后格力通过竞拍、收购等方式,将银隆彻底收入囊中,并更名为格力钛。
格力钛前身的主要产品是公交车、大巴等,董明珠入股后,2019年曾上市电动MPV“艾菲”,不过销量惨淡,很快悄无声息。而格力钛仍未盈利。
但董明珠仍在坚持,今年10月,企查查显示,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业务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等。外界认为,这是董明珠从零部件领域入手,延续“造车”梦。
相比之下,晚了几年入局的雷军,在造车这件事上,可以称得上顺畅。
从一开始造车,雷军既没有遭遇来自公司内部的阻力,还能从小米获得足够的“弹药”支持,可谓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因此,只用了三年,小米第一款车SU7就面世了。
幸运的是,小米SU7火爆开场,在雷军的卖力吆喝下,截至11月18日,已经累计交付10万辆,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称,全年将冲刺13万辆的目标。
在小米宣布造车后,其现金储备并未因此降低,还从3年前的1000亿,增加到今年三季度末的1500亿。
与格力钛年营收不到30亿相比,小米汽车业务三季度收入已经有95亿,明年预计成为小米增长最快的新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呼之欲出。
有时候做成一件事,可能恰好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在造车上输给雷军,只能说董明珠可能一开始就没准备好。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