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生变故的极越汽车,非但影响了整个造车赛道,同样还影响到了投资极越汽车的百度和吉利。

 

更为可笑的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百度和吉利投资了极越汽车。

 

就在百度方面表示将会为极越汽车的「智驾」和「地图导航」兜底之后,舆论的焦点开始被引向了百度,乃至被引向了李彦宏。

 

究其原因,最为根本的一点在于,百度曾经投资过极越汽车,并仅仅只是限于投资,却并未对极越汽车的管理有所作为。

 

面对这种情况,以往那些因投资方过度干预被投资方的管理和运作而导致的战略失策的败局,依然历历在目。

 

百度和李彦宏却因为没有过度干预极越的管理而备受非议,不免让人费解。

 

如果仅仅只是百度投资过极越,就简单地将极越的倒掉与百度,甚至李彦宏联系在一起的话,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

 

事实上,极越的倒掉,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百度的投资,而是更多地在于极越战略的失败以及造车赛道的竞争开始进入到白热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百度救不了极越,李彦宏救不了极越,极越真正需要的是,如何自救。

 

欲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然需要将极越汽车放置于造车的大浪潮里,我们就必然需要厘清极越汽车与百度,乃至与吉利汽车之间的联系。

 

否则,如果仅仅只是将极越汽车的倒掉与百度联系在一起,那么,非但无法得出极越汽车倒掉的真正原因,甚至还让李彦宏背上无名之锅。

 

 

提及百度投资极越汽车,我们就不得不说提及那个被资本吹大泡沫的造车赛道,我们就不得不回到那个造车赛道野蛮生长、疯狂燥热的年代里。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并不仅仅只是百度,纵然是其他的玩家,无一不再进行造车上的布局,无一不再将自身的触角深入到造车的赛道上。

 

如果站在以往的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话,百度对于极越汽车的布局和投资,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造车赛道的竞争,必然从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驱动方式的竞争,进入到以智驾为代表的驾驶方式的竞争,正在成为一条愈发明晰的路线图。

 

看看特斯拉在FSD上的投入,看看以奔驰、大众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巨头们对于智驾的布局,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感受到,造车赛道的竞争,正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战局之中。

 

如果我们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看成是造车玩家们在汽车工业的擂台上,站稳脚跟的首要条件的话,那么,造车玩家们对于智驾的布局,则直接关系到它们能否在造车赛道的深水区里取胜,直接关系到它们与传统造车豪强们的竞争过程当中,能否占得先机。

 

提及智驾,我们就不得不提及百度在智驾上的布局和探索。

 

毫不夸张地说,百度是国内率先将AI技术应用到驾驶领域的玩家。无论是萝卜快跑的落地,抑或是百度的AI技术在造车玩家们身上的不断应用,无一不再向我们展示这一点。

 

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如果我们再去看待百度投资极越汽车这件事,便会看出,百度之所以会投资极越,除了对曾经如火如荼的造车赛道进行布局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百度看到了AI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百度看到了造车赛道的竞争必然会从驱动方式的竞争,进入到驾驶方式的竞争。

 

因此,百度投资极越,非但并不是一个败笔,甚至还是其看到了造车赛道的竞争必然会进入到智驾阶段趋势,这还体现了百度的前瞻性。

 

由此看来,百度投资极越汽车,更多地体现了李彦宏对于造车赛道的提前预判,更多地体现了百度对于造车发展趋势的提前预知,绝非仅仅只是外界所认为的一大败笔这么简单。

 

 

极越汽车的王国,之所以会轰然崩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极越汽车仅仅只是用互联网的思维与逻辑来看待造车,并未找到与造车赛道真正契合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看到,极越汽车的倒掉,更多地是其模式和打法并不适应当下的造车赛道的体现,而非是李彦宏的决策失败所致。

 

事实上,当造车赛道蔚然成风,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资本机构和互联网巨头将发展的目光投向造车赛道的时候,造车赛道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互联网」,甚至还有人喊出了「用互联网的模式来造车」的豪言壮语。

 

实践证明,如果仅仅只是站在资本的视角的话,造车赛道,其实是和互联网,并没有太多的区别的。

 

然而,如果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特别是站在造车业已进入到深水区的转折点上,便会看出,所谓的造车,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互联网的拷贝,而是更多地一个有着自身特质的全新的存在。

 

对于造车的玩家们来讲,仅仅只是简单地拷贝与复制互联网的模式和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但是,等到造车赛道的竞争进入到新阶段之后,仅仅只是简单地复制和拷贝互联网,必然会陷入到死胡同里。

 

可以说,极越汽车的倒掉,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最为直接的体现。

 

无论是外界爆出的极越汽车一场直播几十万的损耗,订单却屈指可数,还是外界爆出的夏一平对于市场营销侧的过度关注,我们都可以看出,其实极越汽车就是在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来造车,而并未真正找到与造车赛道相契合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当造车赛道的竞争还处于资本驱动的发展阶段的时候,极越汽车的这样一种打法,是有效的。

 

然而,等到以资本输血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开始失灵,进入到以造车玩家们自我造血的发展阶段之后,极越汽车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开始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境和弊端。

 

因此,极越汽车的倒掉在于其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行造车之实,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百度投资了极越汽车。

 

 

越来越多的迹象开始表明,造车赛道的洗牌,正在变得深入而彻底。

 

如果我们将以往造车赛道的洗牌,看成是一场以资本为主要驱动力的洗牌的话,那么,现在的造车赛道的洗牌,更多地是以市场占有率、技术复合率为主导的洗牌。

 

简单来讲,造车赛道的洗牌,正在变得深入、全面和彻底。

 

在这样一个阶段,真正考验造车玩家们的,并不仅仅只是产品本身,还要考验造车玩家们的市场占有率,还要考验造车玩家们的技术复合率,还要考验造车玩家们的自我造血能力。

 

对于任何一个造车玩家们来讲,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复合率,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特别是没有以AI为主导的自动驾驶的加持,那么,在这样一个深度洗牌的阶段,是很难继续留在造车的牌桌上的。

 

当极越汽车倒掉,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极越汽车用户,乃至是很多的消费者对于极越汽车的产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然而,仅仅只是有好的产品,却没有相当体量的市场规模,那么,极越汽车是很难走出一条自我造血的发展道路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早先于极越倒下的威马汽车、高合汽车,看出一丝端倪。

 

说到底,仅仅只是依靠资本的输血,却没有找到一条自我造血的发展模式和方法,纵然是再好的产品,纵然是在光鲜亮丽的投资背景,都是难以留在造车的牌桌上的。

 

可能有人会拿小米汽车来驳斥这一论点。原因在于,小米汽车的入局时机,并不算早,但是,它依然可以在如此被动的背景下,取得傲人的成绩。

 

然而,如果我们将小米汽车与小米创始人卢伟冰有关小米砸100亿美元挤上造车的牌桌相联系的话,便会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看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米造车的模式,其实是在自我投资,更为确切地说,小米是在用其生态下的其他业务来为造车业务进行输血,并且以其他的业务来反哺造车,才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从本质上来讲,这得益于小米自身庞大的生态链条,以及完善的产品和用户体系。

 

对于极越来讲,其实是缺少小米这样的自我输血,自我反哺的基础条件的。

 

当造车赛道的竞争开始变得深入而全面,李彦宏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其实是无法为极越汽车进行如此全链条、多角度的输血的。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百度仅仅只是可以对极越汽车进行某些方面的布局,却无法对极越汽车进行全链条的赋能,而极越汽车又没有市场占有率以技术复合率的强大支撑,才是它陷入困局的真正原因。

 

当极越汽车需要像雷军一样的全链条、全方位的赋能,才能得以留着牌桌上的时候,对于李彦宏来讲,其实是无力回天的。

 

结语

 

仅仅只是将极越汽车的倒掉,归结到百度,乃至归结到李彦宏一个人的身上,其实是不公平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极越汽车,仅仅只是百度的一个投资项目而已,却并未是百度自家的产品。

 

事实上,并不仅仅只是百度有造车赛道上的投资布局,纵然是其他的玩家们,同样也有过造车赛道的布局。

 

李彦宏救不了极越,更多地是造车赛道的洗牌业已深入的开始,更多地是造车玩家们开始进入到自我造血阶段的标志,更多地是造车赛道的竞争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的起点。

 

李彦宏救不了极越,极越真正需要的是一场自救。$百度集团-SW(HK|09888)$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