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森林研究室 | 三文
编辑 | 许佳维 视频创作 | 杨国廷
三道红线之后,地产业进行了重新洗牌。TOP10房企里边仅剩两个半民营房企——滨江、龙湖,加上半个万科。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今年前11月,华润置地全口径销售金额2291亿元,位列全行业第三,以微弱优势跑赢万科,后者为2225.6亿元。
两家房企的故事始于24年前,彼时的华润还没下定好决心亲自操盘地产,而是想通过重组方式来做大自己的地产板块。
整合万科与华远失败
事情还得从华润进入地产圈的起点说起。
1994年,华润创业入股北京华远地产,通过财务管控进入地产行业;1996年,改组为华润北京置地,并于11月登陆港交所。
2000年,华润又入股了万科,接替深特发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入股万科后,华润便图谋整合万科与华远,进而建立“北华远、南万科”的华润地产帝国。
短短半年时间,为了控股万科,华润作出了两次尝试:
2000.12.23,万科宣布向大股东华润定增B股,这一定增成功的话,华润对万科将达到控股50%的比例。不过,因小股东激励反对,该方案流产。
2001.5,万科又宣布向华润定向增发A股,华润则把北京置地44.2%的股份注入万科。华润欲通过此次方案形成“华润、万科、北京置地、华远地产”层层控股的股权架构。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这一方案强烈反对,最后以任志强出走、增发方案失败告终。
两次尝试未果,在之后长达16年的时间里,华润在万科身上仅扮演了财务投资者角色。
亲自下场操盘
与此同时,华润亲自下场操盘地产。
2001年,重组北京华远,将其更名为华润置地(北京),业务模式由投资管理转变为自主经营。
2002年,更名为华润置地,确立全国发展战略,开始进入上海、成都。
2004年,国资委明确地产及相关行业成为华润集团主营业务之一。这一年,深圳罗湖万象城开业,这是华润于2000年投资了40亿港元打造的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也是当时全集团最大的一笔单项目投资。
事实证明,该项目打造的极为成功,并奠定了华润置地进军商业地产的基础。
到了2005年,华润集团重组旗下地产业务,将北京华润大厦、华润上海、华润深圳三家公司及其持有的商业资产注入华润置地,华润置地由住宅发展商转变为地产发展商。
这一年,公司销售合同金额为31.6亿元。
2007年,又注入了华润建筑、优高雅;2008年注入励致家私,确定了“住宅开发+投资物业+增值服务”的独特生意模式。
2009年,华润置地签约额同比大增213.8%至250.89亿元,一举突破百亿大关。
之后又用了3年,站上500亿元(2012年,签约额521.93亿元)。
2014年,发布商业地产战略,致力成为“中国商业地产领导者”。
2016年,确定“销售物业+投资物业+X”商业模式,该年签约额首次突破千亿(1080.4亿元)。体量不到万科1/3,后者销售金额3647.7亿元。
2018年,华润深圳湾综合体项目全面落成,华润置地转型为城市投资开发运营商;在此基础上,2021年又确定了“3+1”一体化发展业务组合模式。
脱颖而出
华润置地迈向3000亿元俱乐部,要到2021年。也是这一年,拉开了房企的深度洗牌。
作为金融时代的TOP4“恒万碧融”,有3家接连出险。到了2023年10月,万科也被曝流动性方面存在问题。
缘何如此?
你看啊,2020年万科销售金额登顶7041.5亿元,成为唯三7000亿元+规模房企。
不过,之后连降3年,到了2023年销售金额已降至3761.2亿元,CAGR-18.86%。
销售规模起不来,才是问题根源。
在万科下降的3年里,华润置地销售规模硬是稳定在3000亿元+。2021年-2023年,各为3157.6亿元、3013.3亿元和3070.3亿元。
再次显示出了央企的抗风险能力,及对安全边际的把控。
正如房企黑马滨江董事长戚金兴所言,“不是我们猛,是人家往后退的速度比我们快”。
道出了这轮地产业深度大洗牌的真相。
$华润置地(HK|01109)$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