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百亿市值海尔生物(688139.SH)筹划吸收合并总市值近500亿元的上海莱士(002252.SZ),两家均为海尔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海尔生物非存储新产业实现21%的同比增长,收入比重达45%。在此基础上,上海莱士有望“加一把火”。
长期来看,海尔生物营收、净利均实现了可观增长,但2021年、2022年其股价、业绩都出现了短期顶点——正是这一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积极推进多项战略,以进一步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上市公司合并早有“征兆”
12月22日晚间,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同步公告,正在筹划双方换股吸收合并公司事项。
目前,海尔生物总市值为111.92亿元,被吸收合并方上海莱士总市值479.26亿元。
如此“蛇吞象”般的操作,显然这是出乎投资者意料的。不过,此次运作,也给不少投资者意料之中的感觉。
一方面,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均为海尔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前者主营业务是面向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提供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用血等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后者覆盖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疫苗、诊断试剂及检测器具和检测技术并提供检测服务。双方在产业上拥有诸多协同点,包括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市场网络、成本管理、海外拓展等。这些都是此次运作开展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发展的需要。对于上海莱士而言,参考海外血液制品龙头公司的发展历程,并购历来是重要的发展路线之一。而海尔生物近年来资本运作频频,近期也曾多次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相关工作安排,可谓已经向投资者充分“预告”。
比如,12月12日、13日进行的电话会议、现场会议中,在就“非存储新产业的情况以及对未来的预期?”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表示:“以并购子公司为例,公司2020年并购的血浆采集方案业务近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14%;2022年加入公司的公卫信息化业务今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超40%;2023年并购的药房自动化业务前三季度接近翻番;同时今年上海元析仪器并购落地,公司正式切入分析仪器赛道,多品类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
并且——
公司后续的外延并购将继续聚焦战略,重点围绕血液、实验室等产业,精心挑选具有高技术壁垒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来强化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并购行动并不是单纯追求规模扩张或短期利润增长,而是旨在通过技术提升和业务协同,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
其中还点出了“血液”这一关键词。
种种操作之下,海尔生物交出了如下成绩:“非存储新产业持续贡献增长新动能,前三季度占收入比重达到45%,同比增长21%,已经呈现出了血液、用药自动化、实验室仪器、数字化公卫等快速发展的梯次布局,第三季度增速仍然保持20%左右的强劲增长,增长动能非常充足”。
若此次运作顺利推进,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合并后,海尔生物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的优势与上海莱士在血液制品生产和生物医药研发方面的实力相结合,这种深度协同,有望很快体现在业绩层面上,在1+1的基础上提振业绩增长;再进一步延伸,若上市公司不断发展具备持续成长潜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那么也会在二级市场得到相应体现。
未来发展是否值得期待
通过公开信息,投资者可以看到海尔生物是一家积极向上的上市公司。实际上,齐鲁资本通注意到,海尔生物正使出“浑身解数”,延续公司的长期增长趋势,并扭转近年来的短期回调——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近年来都有波动。这应该是海尔生物积极开展各种运作的底层原因。
业绩方面,海尔生物2019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3亿元、14.02亿元、21.26亿元、28.64亿元、22.81亿元,长期来看上涨趋势明显,但在2023年出现了下跌;这5年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3.81亿元、8.45亿元、6.01亿元、4.06亿元,有明显增长势头但也有波动。
在二级市场,海尔生物的股票走势表现为冲高回落,上市后数年间维持增长,但在2021年8月创下目前历史高点后进入下行趋势,并在今年初见底,随后走出横盘态势。
业绩层面,海尔生物在12月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虽然外部环境压力仍然存在,但是公司通过海外市场提速、新产业发力、场景方案拓展积极应对,业务继续向正常发展轨道回归。
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层面也有相应的操作。海尔生物表示,公司始终致力于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不断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综合运用并购重组、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份回购等多种方式促进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
综上可知,海尔生物近年来围绕业绩提升开展的种种运作,吸收合并上海莱士是其中一次,但大概率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上市公司采取操作的目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业绩为重要表现形式的质量提升才会是操作的“终点”;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表示重视提升股东回报能力、重视中小投资者利益,显然也是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一个友好因素。
无论是从业绩增长逻辑的角度,还是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层面,吃掉“大象”之后的海尔生物,都值得投资者期待。
声明:本文为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所做的第三方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