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有个特别棒的4K影片,自己的设备却无法播放?

又或者,电视上看4K超高清赛事,觉得精彩绝伦,换到互联网视频平台出现色彩偏差?

如果片源是4K HDR,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屏幕上——部分终端设备还无法兼容4K HDR的内容。那么,能不能让4K内容兼容高清播放呢?

答案是:可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电总局广科院、广电总局规划院、当虹科技等单位联合编写的《4K超高清和高清兼容制作与频道同播实施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日前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发布。

(广电总局印发两大重磅指南)

《指南》明确了4K与高清兼容制作的技术流程、参数标准和主观评价要求,既提升了4K节目的制作质量,又确保普通设备用户也能享受到流畅优质的内容。

可以说,把“4K高清”互换这件事,整明白了!

“4K高清”互换,为什么这么重要?

与高清相比,4K在分辨率、动态范围、色域、色深、帧率等五个维度都有明显提升。

但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并非所有设备都支持4K HDR,部分手机、互联网视频平台、电视只能播放高清内容。如果仅提供4K HDR信号,这部分用户就可能无缘观看。

以往,为了照顾不同观众需求,4K节目和高清节目通常需要分别制作和播出。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制作成本,也导致资源浪费。

因此,4K超高清和高清“兼容制作+频道同播”,成为了行业的普遍选择。

(超高清视频的六大维度)

为了实现“4K高清”相互切换,在直播和录播流程中,必须在分辨率、动态范围、色域、色深、帧率五个维度,都构建“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这样确保图像中人物肤色、画面亮度和色彩等方面都没问题。

《指南》倡导在制作4K超高清节目时,同步考虑高清播出需求,通过映射转换生成高清内容,避免重复制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K高清,色彩映射是关键

“4K高清”如何实现?

简单来说,就是将高分辨率和高动态范围(HDR)的视频信号,转换为低分辨率和标准动态范围(SDR),适应不同设备和播放条件。

比如,4K分辨率为3840×2160,而高清分辨率是1920×1080,像素数量相差四倍。把4K画面变成高清,不是简单的“挤一挤”,而是要把多个像素的细节精准地“打包”到一个像素里。 

这其中,色彩和亮度的自然呈现尤为关键。4K内容通常支持高动态范围(HDR),可以展现更广的亮度范围和丰富的色彩细节,而高清内容一般为标准动态范围(SDR)。

(HDR比SDR能呈现更丰富的色彩)

如果映射不当,则会导致细节丢失,比如出现高光或者暗部细节丢失,就像原本层次分明的风景,变得像油画一样模糊,失去层次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指南》明确了HDR与SDR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在HDR画面中波光粼粼的湖面,即使经过映射变换,也能保留层次分明的水光,而不是变成一片刺眼的白色。

考虑到不同视频内容的色彩差异,比如沙滩和星空的亮度、色彩范围完全不同,《指南》提出了静态参数和动态自适应参数变换两种方法。

其中,后者更加智能,可以实时分析视频内容具体的亮度和色彩信息,动态调整参数,尤其是在动态范围和亮度变化较大的场景中,也能够更好地保留细节和色彩。

由此,内容复用效率更高,咱们观众也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视听体验。这就是“4K高清”互换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