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HUD迎来了市场爆发新周期。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264.14万辆,同比增长51.17%;前装搭载率从上年同期的10.44%进一步提升至14.83%,预计全年将突破15%。

其中,1-10月AR HUD搭载交付64.3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88.53%,接近3倍;贡献占比(W/AR HUD整体市场交付量)从上年同期的9.48%快速提升至24.36%。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7年,AR HUD搭载率或将首次超过W HUD,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搭载主力。

尤其是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AR HUD正逐渐从高端车型走向中端车型,有望成为20万元以下价位车型的标配功能。

其次,随着车载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和互联化,AR HUD将与更多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成为智能汽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从HUD显示技术来看,性价比较高的TFT技术,应用于AR-HUD局限性明显;DLP方案由于成本较高且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国产化难度较大。

而LCoS技术方案具有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大尺寸显示画幅、防阳光倒灌以及低功耗等优点,有望成为AR-HUD的主流技术路线。

市场整体风向,亦趋向如此。

比如,华为LCoS AR HUD搭载至问界M7/M9,以出色的显示性能和稳定性成为行业标杆。其高亮度、大视角的显示能力,将虚拟信息无缝嵌入驾驶环境,尤其是与高阶智驾的数据融合和HMI交互优化,为驾驶员带来直观、安全的驾驶体验。

与此同时,随着浦创智能、水晶光电、泽景、疆程等诸多供应商的LCoS AR HUD相继发布,以及浦创智能等在LCoS 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新的AR HUD产品,AR HUD的规模化之战火药味渐浓。

华为带头,国产玩家引领AR HUD市场风向

很显然,LCoS技术具备较高的光利用效率,即使在强光环境下(如阳光直射)也能保持显示内容清晰,可提升AR HUD的全天候适应能力。

且LCoS的光学设计易于实现更大的FOV,支持20-25甚至更高视场角,提供更宽广的信息展示空间,更多导航、警示等内容可以覆盖驾驶员自然视野,增强了信息获取的直观性。

在华为的带动下,包括浦创智能、水晶光电$水晶光电(SZ002273)$、泽景、疆程、蜂巢电子、华阳多媒体$华阳集团(SZ002906)$等本土AR HUD供应商,已经陆续发布基于华为LCoS PGU成像模组等“根技术”的AR HUD整机产品方案,旨在为车企提供更多差异化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AR HUD还从传统的TFT、LCoS、LBS和DLP向新型技术路线延伸,包括斜投影、双焦面、光波导、PHUD等技术方案日益成熟,为车载显示领域注入了更多可能性。

比如,作为华为智能车载光首批合作伙伴成功签约并授牌,浦创智能依托积累的LCoS技术基础,创新地打造出了LCoS+双焦面 AR HUD产品。

“LCoS技术凭借高亮度、高分辨率,为AR HUD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双焦面技术则通过引入两个焦平面,优化了视觉逻辑,近景焦面用于显示车速、ADAS警示等关键驾驶信息,远景焦面叠加导航指引或环境提示,更直观地融入实际驾驶场景。”浦创智能总经理刘开剑表示。

在刘开剑看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双焦面AR HUD因符合人眼自然视觉习惯,减少焦点切换时的疲劳感,提升驾驶舒适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智能驾驶显示技术。

具体到产品应用,双焦面技术能够支持AR HUD近远景的精准显示切换,同时具备信息分层显示、远近景结合等特点,可以更好地适配高级别自动驾驶(L3及以上)场景。

如此一来,LCoS+双焦面AR HUD不仅能提供如车道保持、车距警示、障碍物提示等ADAS数据的直观展示,以及将复杂路况的导航信息实时叠加到驾驶员视野中,简化驾驶决策;还可与其他智能交互手段深度结合,推动多模态人机交互的创新。

站在商业化的角度,LCoS技术基于硅基半导体工艺,生产流程相对成熟,具有较高的良品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为LCoS+双焦面 AR HUD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目前,浦创智能已经完成了LCoS+双焦面AR HUD的技术研发,并进入量产研发和验证阶段。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高科技配置的需求增加、主机厂对差异化的竞争加剧,其LCoS+双焦面 AR HUD有望凭借更强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成为更多车型的标准配置或热门选配。

抢占“规模化普及+技术升级”红利

对用户感知而言,画幅和画质是AR HUD体验感的重要衡量指标。

其中,画幅指标是影响信息展示完整和视觉沉浸感的关键因素,由FOV、VID以及投影尺寸等共同决定。

比如,以大视野显示作为关键突破点,随着FOV的提升,将提高驾驶员的信息获取效率和使用体验,但同时光学畸变也更加容易出现,还需要优化光学引擎设计,确保画面边缘的清晰度和信息可读性,因此背后的高精AR算法也非常关键。

这也意味着,要想打造体验感超群的AR HUD产品,并非易事,还需细细打磨各类底层设计、算法等。

而浦创智能具备的 UI/UE 设计子系统智能分配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设计。其自适应畸变预校正算法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采用边缘插值算法,确保了图像的连贯性,并实现了小于 10ms 的低延迟输出。

此外,浦创的高精度 AR 算法通过建立像素点坐标与世界坐标的映射关系,并结合标定系统,采用低延迟、高精度算法,确保了 AR 实景贴合效果的准确性。

不难发现,从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市场趋势来看,基于厂商们过去几年的技术积累和规模化经验,AR HUD替代W HUD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不过,整体来看,AR HUD的规模化应用依然面临着不少市场难题。

一方面,在技术标准与兼容性方面,目前市场上AR HUD技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不同厂商的技术和产品在兼容性上存在差异,最终各家用户体验表现参差不齐

另外,尽管AR HUD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但高成本仍然限制了AR HUD在更多车型中的普及,尤其是在中低端车型中的应用仍然有限。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制造优化降低成本,是大多数厂商面临的重要挑战。

比如,浦创智能的LCoS+双焦面AR HUD已进入量产阶段,但在不同车型上的适配性以及大规模量产仍需进一步优化;并且双焦面技术由于其复杂度较高,相比单焦面AR HUD市场差价在15%-25%左右,也意味着其新技术规模化成本问题亟需解决。

“未来浦创智能将持续投入研发,推动LCoS+双焦面AR HUD技术的迭代升级,并探索多焦面、3D AR HUD等技术的发展;同时积极与国内外汽车厂商展开合作,推动AR HUD技术在更多车型中的应用。”刘开剑表示。

此外,作为人机交互的方式之一,以及智能汽车的重要卖点,AR HUD的竞争焦点也指向了功能创新。除了基本的导航和信息显示,AR HUD未来将更多地集成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智能交互方式,如何提升这些功能的互动体验,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

例如,浦创智能的LCoS+双焦面AR HUD,则融合了物联网特性,利用超大视野实时显示POI信息(加油站、餐厅、旅游景点等),提供乘客AR游戏、虚拟场景等娱乐功能,实时呈现交通信号灯、动态限速信息等,可满足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多样化需求。

很明显,2025年HUD赛道的竞争焦点已经指向了AR HUD的规模化,“抢单”将是整个行业的主旋律。尽管AR HUD的技术升级和规模化红利并存,但基于眼下的各类现实挑战,留给国内各供应商们的降本压力并不小。

免责声明:图文源自互联网或AI,仅为分享行业发展动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华为引爆新能源智能汽车概念##华为汽车产业链掘金正当时##智驾行业要火了,巨头纷纷入局#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