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为何逆势走强?四大行创历史新高背后的逻辑

今天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市场情绪一片低迷,超4700只个股下挫。但就在这样的大盘背景下,银行股却逆势走强,四大行股价更是再创历史新高。工商银行涨逾2%,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纷纷跟涨。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

一、市场避险情绪推动银行股“抱团取暖”

从今天盘面的表现来看,题材炒作全线哑火。数字水印、盲盒经济、互联网服务等前期热点板块跌幅居前,这意味着市场正在经历短期风险偏好下滑,游资撤退,散户离场。

而在这种背景下,银行股的“高分红”、“低估值”以及“稳定收益”属性迅速吸引了避险资金的涌入。尤其是四大行,以其近6%的股息率、稳健的盈利能力和超高安全边际成为市场的“压舱石”。


二、财政发力与稳增长预期支撑银行估值重塑

近期财政政策开始显现边际变化,官方赤字率突破4%,创历史新高,释放出明确的信号——稳增长依然是未来政策主基调。而银行作为经济的“输血机器”,在政策推动下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1. 基建与地方债务化解需求,银行融资支持成核心

稳增长离不开基建发力,而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地方债务压力也需要通过“借新还旧”获得缓释,银行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2. 流动性宽松预期抬升估值修复空间

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不断升温,央行释放流动性势必流入银行体系,进一步夯实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盈利能力。


三、外资抄底,价值投资逻辑回归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外资的回流迹象。随着人民币汇率趋稳,外资重新瞄准A股中的“核心资产”。而四大行作为中国经济基本盘的代表,估值低、股息高,自然成为外资加仓的首选标的。

数据显示,北向资金近期明显增持银行股。这也意味着,外资正在用真金白银表态——当市场波动加剧时,银行股依然是最安全的“港湾”。


四、散户的困境与主力的“吸筹游戏”

对比银行股的上涨,今天下跌的4700多只个股背后透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题材炒作正在退潮。

过去两年,市场的热点轮动极快,炒小炒差的风气盛行,导致散户频繁被收割。而银行股的持续上涨,则向市场宣告——资金正在回归主流资产,低估值、高分红的大盘股成为新的风向标。

主力资金通过“逼空小票”的方式,逐步将散户从高风险标的中挤出,重新聚焦于“价值蓝筹”,这背后是对市场定价逻辑的重塑。


五、展望未来:银行股还能涨多久?

银行股的上涨趋势并非偶然,而是政策、资金和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估值角度来看,即便是今天创下历史新高的四大行,其市净率仍然普遍低于1倍,与海外银行相比依然具有显著低估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股的上涨更多是防御性行情,而非高成长行情。因此,后续是否有更大级别的行情,关键要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能否进一步超预期发力。


结语:价值回归与信心重塑的信号

银行股的逆势走强,表面看是避险情绪推动,但深层次则反映出市场逻辑的切换——从投机炒作回归价值投资,从短期热点转向长期配置。

这一信号,既是对当前市场风险的警示,也是对未来结构性行情的暗示。在未来经济复苏与改革推进的过程中,真正的核心资产必然会成为推动市场走出低谷的“领头羊”。

散户投资者需要看清这股暗流,把握结构性机会,避免再被短线炒作所裹挟,才能在未来的行情中立于不败之地。

说说我最近关注的一支基——国开ETF(159650)

11月29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规范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价行为。

定价规范对现金类产品影响甚大。现金管理类理财及货币基金监管规定基本一致,投资流动性受限资产不能超过产品资产净值的10%。本次规范后,非银同业定期存款皆为流动性受限资产,现金类产品投资比例不能超10%,且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预计将全面下降至1.5%及以下,带动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显著下行。货币基金费前收益率降幅或达30BP,降费压力上升。

货币收益下滑或将推动债基资产进一步受资金追捧。

我最近在关注的一只场内短债——国开ETF(159650),跟踪0-3国开行债券指数,可以说是货币plus,准备入手买一点做货币替代。

$国开ETF(SZ159650)$$工商银行(SH601398)$$中证A500指数ETF(SZ159357)$

#高息股活跃!四大行携手创新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