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生堂(SZ300436)$  最早成功应用于临床的HBsAg抑制剂应当是Replicor的REP9AC系列寡聚核苷酸类HBsAg分泌抑制剂。2017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于10月20-24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Replicor 在此次会议上公布不少在研新药的消息。在研乙肝新药核酸聚合物(NAP)REP 401 研究 (NCT02565719)的部分随访数据,公布的临床数据颇令人瞩目。 2018亚太肝病年会 Replicor 公司再次公布了该项研究后续随访获得的临床研究数据,同样也引人侧目。

在该研究中,受试患者接受在研乙肝新药 REP 2139、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peg-IFN)联合治疗。在参与试验的10名患者中,8名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感染状况都得到了功能性控制 (HBsAg < 1IU/mL,HBV DNA < 10IU/mL) ,同时伴随着治疗性的肝脏炎症和血液中大量滴度的anti-HBsAg 抗体产生,高达 223,055 mIU/mL。在移除所有的药物后,这种功能性控制的情况在80%的患者中获得保持。

这一结果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们的设想。NAs与IFN是早已上市的药物,已知即使联用针对HBsAg阴转效果也不够理想,在这组试验中加入的HBsAg分泌抑制剂却使得结果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部分病人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临床治愈。

不过由于Replicor的NAP系列药物制造成本高,给药不够便利,且机制是抑制HBsAg分泌,有可能具有致肝细胞癌变风险,这使得业内对其推崇度大打折扣。

随后不久,Roche的首款口服小分子HBV-RNA去稳定剂RG7834的研究结果公布。RG7834可以在慢性HBV感染的体外和体内复制模型中能显著降低HBsAg的水平以及降低HBV DNA。在慢性HBV感染土拨鼠模型中,RG7834、恩替卡韦和wIFN-的三联用药 WHsAg 和 WHV DNA 水平分别降低了 5.00 log10 和 7.46 log10。可惜RG7834在Phase 1发现安全性方面问题(脱靶毒性),试验终止。

但控制HBsAg对乙肝治愈的重要性正在日渐被业内所认知,除Replicor、Roche外,包括Arbutus、GSK、Novartis、Gilead在内的众多公司都在自己的组合方案中加入了HBsAg控制的环节,只不过有的是采用小分子,有的是采用LNA手段。

后来Roche、GSK等都在小分子HBV-RNA去稳定剂机制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证实该类HBsAg抑制剂是通过作用于PAPD5/7蛋白而产生HBV-RNA去稳定降解作用,使得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更加明晰。Jeng等发表在EASL 2019上的研究结果(Ref:Jeng et al. 2018 Hepatology 68:425-434)也证实HBsAg的降低比率对乙肝临床治愈概率有重要影响,支持HBsAg在功能治愈中的重要作用。

广生堂很清楚HBsAg控制的重要意义,极具前瞻性地早早将HBsAg抑制剂开发作为“登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定适合口服的小分子RNA去稳定剂是主要研究方向。先后立项了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31、GST-HG121,两个化合物都具有很强的HBsAg抑制作用,且没有RG7834的脱靶毒性。限于篇幅和保密原因,此处不做过多细节赘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