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到汽车机器人 重庆打响突围战
上游新闻
2024-12-26 06:43上游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12月25日,长安数智工厂,全自动装配机器人和视觉检测机器人协作安装前后挡风玻璃。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新重庆-重庆日报消息,你说的,它都懂;它做的,就是你想要的;它能像人一样感知、思考、行动……当科幻巨制《变形金刚:起源》引领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重庆造”现实版“变形金刚”长安启源E07也正式上市。
作为全球首款量产可变新汽车,启源E07刚上市,就强势“出圈”、实力“圈粉”,业内人士评价它开启了“汽车机器人”时代。而这背后,是长安汽车一系列核心软件技术的突破。
从“上半场”的电动化,到“下半场”的智能化,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变革,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一大趋势。当前,我国在汽车软件方面,特别是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建设汽车强国,必须在“软实力”上抢占先机。
长安是重庆竞逐“下半场”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两年前重庆就吹响“集结号”,凝聚科技力量,在日趋激烈的汽车行业悄然打响“突围战”——
2022年底,重庆市科技局组织实施的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正式启动,长安、赛力斯、中国汽研、招商车研、国科础石、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单位纷纷加入,牵头实施首批7个汽车基础软件重大项目,奔着最紧迫的问题去,加速“四链”深度融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如今,首批项目已实施两年,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如何助推重庆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以“软实力”增强“硬支撑”
在长安科技产业园,记者看到,外形炫酷的启源E07,科技感十足。
“未来汽车就是这个样!”长安汽车SDA-S系统工程项目总监蔡春茂介绍,“可变”是启源E07的核心气质,这款新车能实现形态可变、功能可变、软件可变——
可以在SUV、轿车、越野之间自由切换;可以一键秒变办公室、KTV、影音室;可以让用户按需求定义功能,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编排功能模块……“汽车正在演变为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蔡春茂说。
可变的背后,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就是长安自主开发的智能汽车超级数智化平台——SDA架构。
“我们把整车解构为6层架构,包括机械层、能源层、电子电气架构层、操作系统层、应用软件层、云端大数据层。”蔡春茂表示,如果说前三层决定汽车的“身体素质”,后三层则决定汽车的“智慧”程度。其中,操作系统相当于智能汽车的“灵魂”,汽车同时运行着多套操作系统,开发难度极大。
如何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核心软件重大专项“面向中央计算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支持下,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联合东软睿驰、斑马网络、国科础石等国内头部操作系统单位,把目标锁定在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操作系统内核、通信中间件、服务通用中间件等研发,形成集应用工具与操作系统一体的自主可控方案。”项目负责人、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可信与公共软件副总监王晓伟说。
智能网联汽车在运行中会产生巨量数据,对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DDS(数据分发服务)因能提供灵活、可靠、低时延且高安全性的通信方案,在汽车行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项目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分布式通信中间件的研发,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整车全域搭载DDS通信并量产的企业。”王晓伟介绍,全域DDS通信已在启源E07上量产应用,通信时延小于1.5毫秒,近乎零时差的响应速度,让它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不仅是DDS。两年来,多个项目成果成功搭载启源E07,预计到2025年底,还将搭载更多车型,量产超2万辆,带动产值超过40亿元。
老牌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高歌猛进,新势力龙头赛力斯则在虚拟化技术上寻求突围。
虚拟化技术与底层操作系统强相关,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是未来支撑智能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它可以让多个操作系统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同时运行,增强系统灵活性和安全性。比如,车内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分别在不同的虚拟机中运行,即便娱乐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智能驾驶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主流虚拟化技术目前由国外企业主导,国外成熟产品已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国内企业如何破局?
“一方面要实现虚拟化技术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随着国产化芯片的发展,我们希望联合更多力量,打造自主虚拟化方案,形成国产产品的竞争力。”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如意说。
在核心软件重大专项“中央域控制器虚拟化技术软件开发”项目支持下,赛力斯联合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单位展开攻关,目标是让自研虚拟化产品在功能、性能、安全性方面和国外成熟产品持平,在使用成本和国产化产品落地支持上具备更大优势。
两年来,赛力斯已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化产品,在功能上可全面替代行业主流商业软件。
“目前,自主虚拟化产品已经在智能座舱中应用。”唐如意透露,预计到2025年底,该产品搭载整车销售将超1.5万辆。同时,赛力斯还将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
解决从“可用”到“好用”
从“4个轮子+沙发”发展到“4个轮子+计算机”,在智能化趋势下,汽车搭载的软件越来越复杂,让汽车软件代码量快速增长。
对此,中国汽研首席专家、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雷剑梅深有感触:“两三年前,一辆智能汽车的软件代码量只有1亿行左右,现在有的甚至多达10亿行,远超手机、计算机,甚至超过了飞机。”
而且,汽车软件系统迭代升级速度快,一旦需要软件升级,就要修改代码,然后去验证是否达到预期功能。“特别是一些与底盘、动力、制动、智驾等相关的代码,会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还会有更高的安全要求。”她表示。
如何保障软件质量安全?这成为汽车行业重点关注的新课题。
在雷剑梅看来,要做好代码质量管控,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必须依靠工具支撑,去帮助企业高效、准确地完成测试验证。
2022年,中国汽研联合长安、赛力斯、重庆大学、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单位,承担了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汽车电子软件代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工具开发”项目,针对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行业难题,开发高效可信软件代码质量控制工具。
项目启动实施以来,项目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编码规则扫描、代码质量度量、缺陷分析及安全漏洞扫描、动态单元测试4款工具的集成开发,实现行业主流商业软件功能的全替代。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此前,由于国外汽车行业在这一领域的研发上起步早,相关工具经过多年迭代,技术较成熟,易用性高,国内汽车行业应用的软件代码质量工具几乎全是国外的。
“国外软件采购价格高、维护成本高,但我们不得不买,这种感觉很难受。”雷剑梅坦言,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整车厂对软件代码质量工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日益增加,但国外企业响应不及时,定制化周期长,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为着力解决行业共性关键难题,中国汽研作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联合相关力量着力攻坚。如今,该项目研发的4款工具,已在长安、赛力斯多款量产车型的软件开发中应用,累计代码检测量约900万行,助力企业软件代码质量提升。
为加速国产工具的应用普及,项目团队还将在长安、赛力斯等整车厂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供应链辐射,并依托重庆市汽车软件公共服务云平台,面向更多企业推广。同时,通过迭代升级,持续优化工具的功能、性能及易用性,进一步推动工具从“可用”到“好用”。
事实上,围绕汽车安全可靠问题,招商车研也联合车企和高校,在核心软件重大专项项目支持下,共同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可靠性综合测试评价平台,并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上线投用。
“智能网联汽车已从单车智能逐步向车路云一体化方向发展。”招商车研汽车信息软件测试研究室主任吴超表示,作为通信、交通、云计算等交叉融合技术应用的载体,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测试内容庞杂,然而,对于车路云一体化,国内外尚无权威的智能网联综合测评体系及相关测试技术,严重制约了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进程。
测试参数不一致、标准不统一、结果不互认等,这些都是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招商车研联合相关优势力量,开发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可靠性综合测试评价平台。
吴超介绍,该平台具备一站式融合仿真协同能力,首次实现“人—车—路—云”多维度全融合仿真测试评价。相较于传统测评技术,其测评结果更有效、更全面、更具研发价值,可提升自动驾驶安全可靠性。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60多家企业应用,完成整车安全可靠性测试技术服务超100项,产生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
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
为何要启动实施核心软件重大专项?在记者走访过程中,答案逐渐清晰: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力量集结起来,干成事。
未来,汽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智能软件上,而不是马力大小、有无真皮沙发座椅等。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执行副秘书长尤强所言,人工智能更多地运用到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瓶颈和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产业协同、政府支持。
“重大专项的核心逻辑就是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重大专项,是对科研项目组织管理的一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旨在通过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推动“四链”融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创新链、产业链短板弱项问题,在重点行业、关键领域迅速形成竞争优势、争取战略主动。
为此,市科技局率先启动实施核心软件重大专项,以“需求驱动、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为总体思路,围绕应用、基础、工具、生态四类软件的研发,首批启动7个项目开展技术攻关。
在采访中不难发现,重大专项的实施,进一步突出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既是创新主体,也是投入主体、实施主体和成果受益主体。”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核心软件重大专项首批启动项目,均是以企业投入为主。同时,行业龙头企业全程参与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设计、重大项目需求凝练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创新需求、资金投入、研发组织、成果转化方面的主导作用和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牵引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
以长安为例,在首批7个项目中,长安牵头实施2个重大项目、参与4个重大项目,很好地发挥了在汽车行业创新链整合、产业链辐射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其中,在“面向中央计算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长安推动汽车操作系统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东软睿驰、斑马网络等创新型优质企业在渝设立西南区域总部,长期规模化发展,助力重庆汽车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值得一提的是,重大专项还有力推动部门协同、市区(县)联合、政企联动等多方协同联动,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重大专项的持续实施,进一步探索创新资源一体配置,推动‘四链’融合,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李想:AI对于理想汽车意味着全部
新京报
2024-12-25 20:21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林子)12月25日晚间,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想在直播间表示,AI对于理想汽车意味着全部。在直播时,主持人提问称,为什么理想汽车又不想造车了,要做人工智能企业?李想对此回应,“造车肯定是要造的,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但我认为,这个智能化讲的不是传统的软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这是造车往下延续的一个必经之路。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竟然用游戏手柄操控
中关村在线
35分钟前 中关村在线是IT用户优先选择的中文科技门户,是大中华区商业价值受到认可和信赖的IT专业门户网站。
近日,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的最新细节被外媒广泛披露,其颠覆性的设计再次引发了业界的关注。据悉,CyberCab可以通过类似游戏手柄的控制器进行操控,这一创新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在彼得森汽车博物馆的展示活动中,特斯拉工作人员展示了CyberCab如何通过有线连接车辆计算机,使用类似游戏手柄的控制器将车辆引导至指定位置。这一操作方式不仅简便快捷,还充满了科技感,让人们对特斯拉的创新精神赞不绝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出的CyberCab并未安装轮毂罩,露出了其独特的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类似于Model 3 Performance的卡钳,并在四个车轮上都使用了后制动器,其中后轴上的制动器被涂成了醒目的红色。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车辆的制动性能,还赋予了CyberCab更加独特的外观。
除了车内有线控制方式外,CyberCab还支持无线操控方式。控制员可以在车外通过无线设备对车辆进行操控,这一功能主要用于车辆遇到特殊情况时进行人工干预。这种无线操控方式不仅提高了车辆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还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CyberCab是特斯拉专为完全自动驾驶设计的车型,车内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因此无线操控成为更实际和成本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这一设计不仅颠覆了传统出租车的驾驶模式,还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据特斯拉方面透露,CyberCab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公开道路测试。在测试初期,车辆仍需配备安全驾驶员以确保安全运行。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特斯拉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谨慎态度,也为其未来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