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12月17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佑驾创新”)开启招股,至20日结束,并计划于本月27日正式以“2431.HK”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佑驾创新计划在本次IPO中发行3919万(39190000)股H股股份,招股区间为每股17.00港元至20.20港元。以招股区间上限计算,佑驾创新至多通过本次IPO募集约7.9亿港元。
早在2023年8月,佑驾创新便启动了A股上市辅导,后终止A股上市辅导,于2024年5月27日向港交所递表。11月28日,佑驾创新此前招股书超时失效,次日立刻补充了最新财务数据再度递表。
引人注意的是,佑驾创新在本次发行中引入了康成亨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及Horizon Together Holding Ltd.两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超5.4亿港元。其中,Horizon Together Holding Ltd.实则为地平线(09660.HK)。从稳定市场预期而言,基石投资者数亿认购显然有利好效应。
01
核心业务毛利率下滑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报告期内),佑驾创新的收入分别为1.75亿、2.79亿、4.76亿、2.37亿;净亏损分别为1.397亿、2.21亿、2.07亿、1.12亿,累计亏损6.797亿;毛利率分别为9.7%、14.3%、8.3%、14.1%;净亏损率分别为79.8%、79.0%、43.5%、47.3%。
同一时期,佑驾创新已分别与14、20、21及22家整车厂,就20、36、51及41款车型开展持续的定点,并分别与9、19、26及29家整车厂,就22、53、64及94款车型进行了量产。
在业务方面,佑驾创新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的iSafety解决方案和iPilot解决方案。其中,来自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8.8%、95.7%、81.1%、77.0%,其毛利率分别为10.7%、10.1%、13.7%、13.9%。
而iSafety解决方案则分别占总收入的98.8%、82.9%、70.3%、64.6%,其毛利率分别为10.7%、8.1%、11.9%、10.3%;iPilot解决方案则分别为0.0%、12.8%、10.8%、12.4%,其毛利率分别为85.2%、22.7%、26.1%、32.5%。
不难看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主要依赖于iPilot解决方案的发展及其毛利率的水平较高,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iSafety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则是在2024年上半年出现下滑。
02
研发投入优势存疑
而佑驾创新合作量产的车型增长,离不开公司在销售开支的投入。
报告期内,销售开支分别为5171.7万、6337.4万、7273.5万、3201.5万,分别占总收入的29.5%、22.7%、15.3%、13.5%。其中,办公及差旅费分别为787.4万、987.4万、1015.6万、393.0万;广告和宣传开支分别为319.5万、417.4万、579.0万、69.1万;销售活动消耗的物料分别为154.5万、114.0万、218.6万、124.6万。
同一时期,佑驾创新在研发上的投入高于销售开支,但研发费用率却持续下滑。其分别为8220.1万、1.39亿、1.498亿、6331.0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6.9%、49.9%、31.5%、26.7%。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138.9万元,研发费用率为49.7%。
虽然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率均同比下滑,实际上,公司目前有不少高等级的智驾方案正处于研发的最后阶段。佑驾创新表示,预期于2025年推出iPilot4解决方案,该等解决方案有望实现行车、泊车、舱内功能一体化,并配备iPilot系列中最全面的硬件。
此外,公司目前正在开发ADS功能,并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iRobo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公司称,iRobo解决方案可在特定区域及运行场景下支持全自动驾驶。公开资料显示,佑驾创新此前所称预计于2024年交付iRobo解决方案,所以,交付时间是否会继续推后,并不确定。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在目前道路条件下,实现‘iRobo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有一定挑战。目前的道路基础设施参差不齐,要实现特定区域及场景下的全自动驾驶,需要高精度地图、先进的传感器等硬件支持。不过随着5G等技术发展和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推进,可能性在逐步提高。市场接受度方面,年轻消费者和科技爱好者可能会较快接受但传统司机和保守消费者可能会持观望态度。”
“商家不断更新智驾技术等级是为了抢占市场和技术高地。对于消费者和司机而言,智驾技术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例如长途驾驶时的辅助驾驶功能可减轻疲劳。目前较为成熟的智驾技术如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已经在一些车型上得到应用,但使用情况因用户习惯和技术可靠性而异,部分用户会频繁使用这些功能,觉得很实用,但也有用户因担心安全性而很少使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也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家不断更新智驾的技术等级,以满足消费者和司机对更安全、更便捷出行的需求。然而,消费者和司机在日常出行中是否真的需要这些智驾技术,以及这些智驾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需求角度来看,消费者和司机对智驾技术的需求是存在的。智能驾驶技术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减轻驾驶疲劳、提升驾驶体验等。特别是在长途驾驶或复杂交通环境下,智驾技术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智驾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智驾技术的表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道路条件、交通环境、车辆状态等都可能影响智驾技术的发挥。此外,消费者对智驾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一些消费者可能对新技术持谨慎态度,更愿意依赖自己的驾驶技能;而另一些消费者则可能积极拥抱新技术,享受智驾技术带来的便利。”
最后,王鹏表示,“虽然消费者和司机对智驾技术有一定的需求,但智驾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智驾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同时,商家也需要关注消费者和司机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智驾技术,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反观佑驾创新所处的行业,根据灼识资讯的资料,于2023年,按L0级至L2+级解决方案的收入计,佑驾创新在所有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七,而在中国所有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0.6%。同年,国内十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合计仅占14.7%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佑驾创新即将成为继地平线(09660.HK)、文远知行(WRD.Nasdaq)和小马智行(PONY.Nasdaq)后,两个月内第四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智能驾驶独角兽企业”,同时也将是今年最后一个智驾IPO项目。
作为参考,报告期内,地平线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44亿、18.80亿、23.66亿、14.20亿;文远知行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3亿、7.59亿、10.58亿、5.17亿;小马智行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1亿、1.54亿、1.23亿、5872.50万。
其中,地平线是与佑驾创新的业务最为接近的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而佑驾创新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及地平线。目前,佑驾创新所处的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公司仅占0.6%的市占率更是令人堪忧,作为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公司更应该将重心放在核心技术的提升上。
0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来越高
随着收入的增长,佑驾创新也不得不面临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增长的苦恼,其分别为1.01亿、2.18亿、3.34亿、3.98亿,而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也不断上涨,其分别为191天、217天、220天、294天。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截至2024年上半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32.7%已随后结清。
在此情况下,佑驾创新的流动比率分别为2.22倍、3.01倍、3.49倍、2.61倍;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2.27倍、2.99倍、3.25倍、2.52倍。
公司表示,资产负债比率由截至2023年的3.25倍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2.52倍,主要是由于长期借款及计息银行借款增加,及与公司的结构性存款及理财产品投资有关的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减少。
根据公司披露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及2024年10月31日,其借款总额分别为4206.7万、6970.0万、1.31亿、2.10亿、2.34亿。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佑驾创新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2亿、2.55亿、2.76亿、8457.9万;年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73亿、2.44亿、1.98亿、2.20亿。
虽佑驾创新被不少资本看好,但是其烧钱的程度还是可见一斑,在奔赴二级市场之余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才是其获得投资者青睐的底气。(港湾财经出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