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A股市场放缓新股发行步伐,且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纽约吸引力下降,香港正成为中国企业上市的首选目的地
重点:
在今年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的113宗海外上市申请中,纽约和香港平分秋色
看来明年香港将成为中国企业IPO的主要目的地,其中消费类公司是规模最大的一个类别
本文作者 阳歌
中国的IPO列车正越来越多地驶向香港,那里正在迅速成为比纽约乃至传统的深沪A股市场更受欢迎的目的地。这是观察2024年中国企业IPO情况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今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上市势头强劲。
这种趋势看来将延续到2025年,它背后主要有两个推动因素。一方面,中国正在大幅减少批准新的A股上市申请,以扶持国内市场。这促使很多原本会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公司转而考虑香港。与此同时,出于对未来中美紧张关系的担忧,企业正越来越多地避开纽约。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的数据中,该机构是这类IPO的把关人,所有境外上市都必须获得它的批准。
截至12月25日,证监会今年批准了113宗海外上市申请,它们几乎平均分布在中国香港和纽约,前者为57宗,后者为56宗。但在获批的赴纽约上市申请中,48宗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仅有8宗。相比之下,赴港上市申请更均衡,上半年获批32宗,下半年25宗。
从证监会的待审批申请数据来看,向香港转移的趋势预计将在明年进一步加速。在目前的113宗待审批申请中,81宗(约72%)为赴港上市申请,赴美申请仅29宗。有意思的是,还有3宗申请赴中国台湾上市,这种情况似乎是首次出现。值得一提的另一点是,一家矿业公司计划在香港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双重上市,这似乎也是开了先例。
就实际新股发行数量来看,2024年下半年香港的表现相当强劲,预示着这股积极的势头将持续到2025年。据毕马威统计,香港上半年完成了30宗IPO,筹集资金134亿港元(约17.3亿美元)。而截至12月8日,下半年的IPO数量小幅上升至33宗,但得益于几宗大型交易,筹资总额增加了三倍多,达到695亿港元,使香港成为今年全球第四大IPO市场。
相比之下,据安永统计,中国A股市场全年新股上市仅95宗,同比下降73%。筹资金额更是大降83%,仅为618亿元(约85亿美元),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由于市场情绪疲软,证监会大幅收紧新股发行审批。
消费行业占主导地位
香港一直是消费类IPO的热门目的地,这一趋势在2024年非常明显,预计2025年还会增长。美国投资者更青睐科技和新经济公司,因此纽约从来都不是此类中国IPO的热门选择。而中国对这类公司的上市也越来越漠不关心,在新股发行配额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往往给予新能源和微芯片等政府青睐的行业优待。
过去一年,香港最大的6宗IPO中,有5宗来自消费行业,其中最大的上市是家电巨头$美的集团(HK|00300)$,它在9月募资357亿港元。
另一值得关注的消费类IPO来自珍珠奶茶制造商$茶百道(HK|02555)$,这是香港今年第五大IPO,筹集了26亿港元。此次上市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来自一个过热的行业,至少还有三家主要的珍珠奶茶制造商正在等着上市。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茶百道的股票表现糟糕,导致证监会采取了有些不寻常的举措,暂时停止了该群体的新股发行,直到本月早些时候,证监会才批准了古茗的IPO申请。
这一批准意味着珍珠奶茶企业上市可能很快就会恢复。它们应该会成为明年最大的新股发行中的一部分,包括行业领头羊蜜雪冰城,从而延续消费类企业在香港IPO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纽约最大的新股发行都来自科技和新经济公司。其中,领头的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WRD.US)和小马智行(PONY.US),它们分别筹集了4.59亿美元和4.13亿美元。另一家唯一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在美上市公司是极氪(ZK.US),这是汽车巨头吉利旗下的电动车子公司,融资额为4.41亿美元。
一个刚刚出现并可能在明年增长的趋势是A股公司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这样的上市有助于企业实现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并且可以提供一种筹集外汇的方式,为全球扩张提供资金。美的9月在香港上市,启动了这一趋势,随后领先的物流公司$顺丰控股(HK|06936)$在一个月前筹集了58亿港元。明年赴港二次上市的内地企业当中,最大的IPO可能来自在深圳上市的宁德时代(300750.SZ),据报道,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已聘请顾问研究这一计划。
尽管中国香港、纽约、中国台湾甚至哈萨克斯坦正成为热门的中国公司境外IPO目的地,但明年规模最大的IPO之一可能会在欧洲进行。这里我们说的是伦敦证券交易所,据报道它正在洽谈承接快时尚品牌Shein的巨量级上市。
Shein原本希望在纽约上市,但这个计划因地缘政治因素而受挫。这导致该公司将目光转向了伦敦,最新报道显示,这个预计筹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仍在谈判中。双方仍有可能谈崩,若是如此,Shein可能会收拾行囊,像许多规模较小的中国同行一样前往香港。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