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血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中的统计, 2021-2023年3月全国累计批复69个新浆站(未含7 个分站升站),规划数量显著多于“十三五”期间。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在营浆站数量达327家,较 2020年增加70家。浆站数量的提升为行业采浆量带来了增长空间,提高了采浆规模的上限。预估,“十四五”期间国内采浆量年复合增速或将保持在10%以上。从企业的角度,新获批浆站数量较多且所有浆站中新批浆站占比较高的血制品企业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业绩弹性及更充足的成长空间。
2016-2024H1全国在营单采浆站及新增在营浆站数(家)
2016-2024H1全国采浆量(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国约有25家已获批新设但尚未获得采浆许可证的浆站。此外,部分省份“十四五”规划中还存有约6家浆站的新设规划空间。由此推算,行业短期或存在约30家在营浆站的新增空间。上述浆站空间有望逐年兑现,行业采浆增长潜力充足。
国家对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的准入政策,2001年起国家不再批复新的血制品企业,成为中国血制品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客观条件。截至2024年6月末,国内血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2023年在营浆站数量排名前四企业约占国内总在营浆站数量的58.44%,较2021年的52.35%提升了约6pct。采浆量同步向头部企业集中,2023年行业前四家公司合计采集原料血浆近6,500吨,约占国内总采浆量的54%。因此,浆站向龙头企业集中或将成为我国血制品行业的长期趋势,基于:(1)浆站增量方面,在浆站获批上更具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取大部分新增浆站;(2)浆站存量方面,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速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2023年我国在营浆站数量排名前四的血制品企业的在营浆站数量占比提升至 58.44%
《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血制品生产企业申请新的单采血浆站,其注册的血制品应不少于6个品种(承担免疫计划的企业不少于5个),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截至2023年末,我国30家左右的血液制品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不具备新开设浆站资质。《关于促进单采血浆站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按照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的血制品生产企业倾斜原则,依法做好单采血浆站设置审批工作。新设浆站门槛进一步提高,利好头部企业。
由于血浆采集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浆站的运营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在规划浆站时会更加谨慎。因此,地方政府或倾向于选择对本省有过贡献的企业,如本省的头部企业、对本省发展带来帮助的外来头部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4年8月,十余个省市批复的47家浆站中,41家浆站的设置符合以上两种情况,剩余浆站的获批中,可以看出,国资背景的头部企业在浆站获批上展现了强大优势。大部分新设浆站由地方或国资的头部企业获批,推动了浆站集中度提升。
2021-2024年8月各地区浆站设置规划情况(不完全统计)
新建浆站审批流程严格,并购成为血制品企业扩张规模的有效途径。经由并购,企业可以较快地完成战略布局,提高区域覆盖能力。如2017-2018年天坛生物整合五大所,从而进入了贵州、湖北和甘肃等省份,为后续在各子公司所在地新设浆站开辟了道路。
血制品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从浆站设置、血浆采集、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产品生产到实现销售,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小型血制品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生产效率低、产品种类少,血浆综合利用率不足,浆站投入和管理缺位,销售渠道建设能力差,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头部企业的介入,有助于盘活小型血制品企业的浆站资源,通过技术和管理协同提升小型血制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对血浆的采集、储存、生产、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优化,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规模较小的血制品企业往往经营困难,为头部企业进行并购提供了可行性
“十四五”以来,国有企业加大控股血制品企业的力度。2021年,华润医药控股博雅生物。2022年7月,天坛生物收购西安回天。2023年5月,陕煤集团通过旗下公司胜帮英豪,收购了派林生物 20.99%股权。2023年6月,国药集团成为卫光生物公司实际控制人。2024年8月,天坛生物收购武汉中原瑞德。国资背景使得企业在浆站获批及并购上更具优势,同时集团内部的协同可以为企业带来各种资源。预计头部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强,行业整合趋势得到强化。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