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近期,派格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早在今年2月,派格生物曾递表港交所,但已于8月失效。

减肥药产品仍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大热门研究方向,但派格生物不仅尚未商业化,而且多次递表未果,其市场吸引力还足够吗?

01

司美格鲁肽引爆减肥药,市场竞争加剧

公开资料显示,派格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病创新疗法(主要为肽和小分子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迄今为止,派格生物没有任何产品销售收入。

公司表示,PB-119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一线治疗,已接近商业化阶段,并于2023年9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新药上市申请(NDA),预计2025年在中国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派格生物在招股书中也提及了与竞争对手不可避免的竞争。其表示,于2024年6月18日,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诺和盈(司美格鲁肽)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中国BMI超过30kg/m2或介乎27至30kg/m2且至少有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肥胖症患者或超重患者。由于公司正在开发针对包括肥胖或超重在内等适应症的核心产品PB-119,日后可能在中国面临与诺和盈的竞争。

今年11月17日,诺和诺宣布,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周制剂诺和盈正式在中国上市。

12月20日,石药集团(01093.HK)宣布,集团开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长效注射液(SYH9017)("该产品")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据悉,该产品为国内首款获批临床试验的每月给药一次的司美格鲁肽制剂,其利用本集团的长效递送技术平台,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辅料为基础,经皮下注射后形成凝胶贮库,可实现药物长效递送。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派格生物目前的应对策略是,努力提高产品的可负担程度,争取以适当的定价水平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其他政府资助医疗保险计划。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由有关政府部门评估及厘定,成功纳入公司可能面临激烈竞争。如果核心产品商业化后未能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可能需要寻求替代方案,例如为核心产品寻求商业私人保险。

在外来企业的冲击下,国内减肥药市场重新洗牌,而此时的派格生物仍未商业化,公司当前的研发管线与GLP-1类药物深度绑定,适应症也几乎都是针对肥胖、超重、糖尿病等领域,其同质化现象突出,前景尚不明朗。

根据派格生物在招股书的原话显示,“由于PB-119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预期PB-119商业化将于不久的将来在中国进行”,然而,公司却未给出具体的年份和时间。

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表示,“对于派格生物来说,其核心产品PB-119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确实面临着来自多个已经商业化的GLP-1受体激动剂的竞争。诺和诺的司美格鲁肽(诺和盈)等产品的成功上市意味着这些药物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品牌认知度,并且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将使得派格生物在进入市场时面临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提高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方面。”

“对于消费者而言,减肥产品的知名度和性价比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对减肥有迫切需求,并且希望通过已经被验证有效的疗法来达到目标的人来说,知名品牌的药物可能更具有吸引力。而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或者那些需要长期使用药物的人来说,性价比可能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杨怀玉进一步表示,“因此,派格生物要想在市场上立足,除了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外,还需要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有效的市场营销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接受度。此外,提供差异化的价值主张,比如更方便的给药方式、更好的副作用管理或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可以帮助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派格生物表示争取列入医保名列的计划,对于减肥药列入的可能性,杨怀玉认为,“考虑到肥胖症在中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GLP-1类药物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体重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理论上讲这类药物是有机会被纳入医保范围内的。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医保资金有限,政府必须权衡各种药物的需求和资源分配。因此,即使减肥药具有上述优点,也不一定保证会被快速纳入医保目录。”

02

持续亏损下研发费用减少,依赖政府补助

在这场研发的持久战中,派格生物已然投入非常多的资金。

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8月31日(报告期内),派格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80亿、2.37亿、7613.1万。期间,核心产品的研发费用分别占总研发开支的55.7%、25.6%及36.9%。

其中,PB-119所用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6亿、6050.8万、2811.4万;PB-718所用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97.8万、2455.4万、2176.1万。

派格生物表示,2024年前8个月,研发开支同比减少51.8%,该减少与核心产品于2023年由III期临床阶段推进至NDA备案阶段一致,在此期间,公司并无进行可能产生重大开支的III期临床试验。

而核心产品产生的研发开支由截至2023年前八个月的3963.0万减少至2024年同期的2811.4万,与核心产品PB-119于2023年由III期临床阶段推进至NDA备案阶段一致。公司就PB-718产生的研发开支由截至2023年前八个月的1101.2万元增加至2024年同期的2176.1万,主要是由于公司于2023年7月在中国启动治疗肥胖症的Ib/IIa期临床试验。

公司坦言称,2024年的研发开支较2023年可能有所减少。

同一时期内,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0、0、409.6万。对于今年产生的销售费用,公司称,国家药监局于2023年9月在中国接受了PB-119用于治疗T2DM的NDA。由于预期PB-119即将商业化,公司于截至2024年前八个月产生销售及营销开支,主要与相关雇员的薪金及公司为提升PB-119市场认知度而出席的会议有关。

随着派格生物预测的商业化时间在即,公司未来的花销将不仅限于研发费用,一系列的公司运转和产品推广的费用将接踵而至,但是公司眼下的现金流情况却不理想。

报告期内,派格生物的其他净收入分别为2354.7万、1463.5万、504.9万;净亏损分别为3.06亿、2.79亿、2.02亿,两年八个月合计亏损7.87亿元。

其中,其他净收入中,降幅最为明显的是政府补助,其分别为1118.5万、280.6万、20.2万。在2023年前八个月的时间里,该金额为166.6万,2024年同期同比下滑87.88%。此外,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也迅速减少,其分别为219.0万、528.5万、66.5万。在2023年前八个月的时间里,该金额为367.9万,2024年同期同比下滑81.92%。

对此,公司也直言不讳,2024年前8个月,其他净收入同比减少44.4%,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减少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政府补助减少是由于公司于2023年(而非2024年)就进行临床试验及研发活动获得若干补贴。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取决于在研项目的状况及该等政府补助的资格以及政府补助的分配时间等因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主要由于公司于2024年前八个月没有购买新的通知存款。

同一时期内,派格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出现锐减,其分别为6029.6万、7714.7万、2744.4万;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则分别为1.71亿、2.33亿、1.31亿。而计息银行借款则是一路攀升,其分别为2334.9万、6577.5万、8934.1万。

由此,派格生物的流动比率分别为3.21倍、2.09倍、1.54倍,一路走低。长期亏损的派格生物,需要加大融资力度才能有机会等到产品落地商业化,而商业化又将经历各个阶段才有可能成熟商业化,这条路,派格生物还要走多久?

据悉,目前全球在研GLP-1相关类型的新药超过100款,中国药企开发的GLP-1类药物也有数十款在研发。对于派格生物这一缺乏足够的产业、资本支撑,也缺乏运营经验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言,押宝代谢类产品GLP-1类药物,能否实现其“宏图伟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验证。(港湾财经出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